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般而言,古代欧洲给予现代欧洲的主要历史遗产是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而中世纪则为欧洲铸就了基督教文明。现代欧洲各国,无论西欧、东欧、南欧或北欧,皆是在此两大文明的融汇中创造自已的近现代文明的。
——引自王红生《20世纪世界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结合材料并运用欧洲相关国家的知识,围绕“近现代欧洲文明是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融汇中创造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材料一般而言,古代欧洲给予现代欧洲的主要历史遗产是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而中世纪则为欧洲铸就了基督教文明。现代欧洲各国,无论西欧、东欧、南欧或北欧,皆是在此两大文明的融汇中创造自已的近现代文明的。
——引自王红生《20世纪世界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结合材料并运用欧洲相关国家的知识,围绕“近现代欧洲文明是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融汇中创造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秘密会党发轫于十七世纪。清朝人口由康熙后期的一亿多,猛增到1793年三亿一千余万,耕地和生产并不能相应增长,加上地主阶级的盘剥,大量劳动人口从农业和手工业的园地上被抛出来,日益崇尚会党“患难与共”,成为其最可靠的来源。会党势力固然遍及穷乡僻壤,但其组织枢纽和最活跃的部分,多在城镇。一些会党在其开始只是明末遺臣中的志士在民间秘密传播。秘密会党的活动十分复杂,既有抢劫勒赎、走私贩毒等,又有互济互助、武装反清等。
——摘编自陈旭麓《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
材料二19世纪晚期,两江总督刘坤一(曾国藩的主要支持者)指出,“(会党成员)以后安分守法,无论为首为从,一律予以自新”,否则“一经访拿得实,定行从严治罪”,同时“力行保甲”,还要求清政府治理黄河,改善农业发展条件,但被清政府以实施困难为由拒绝。他认为:“屡次破获斋匪各教,其始莫不起于烧香祈福,迨徒党既众,遂造逆谋。”对于违反三纲五常的文娱活动一律取消。郑观应参与镇压会党起义,又说“(贤有司)亟宜设法扩充(善举)”,“好善之绅商任怨任劳经理其事”,“利已利人莫善于此(保险之法)”。
——摘编自郑观应《盛世危言》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前期秘密会党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晚清各派政治力量代表人物对会党问题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
材料一秘密会党发轫于十七世纪。清朝人口由康熙后期的一亿多,猛增到1793年三亿一千余万,耕地和生产并不能相应增长,加上地主阶级的盘剥,大量劳动人口从农业和手工业的园地上被抛出来,日益崇尚会党“患难与共”,成为其最可靠的来源。会党势力固然遍及穷乡僻壤,但其组织枢纽和最活跃的部分,多在城镇。一些会党在其开始只是明末遺臣中的志士在民间秘密传播。秘密会党的活动十分复杂,既有抢劫勒赎、走私贩毒等,又有互济互助、武装反清等。
——摘编自陈旭麓《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
材料二19世纪晚期,两江总督刘坤一(曾国藩的主要支持者)指出,“(会党成员)以后安分守法,无论为首为从,一律予以自新”,否则“一经访拿得实,定行从严治罪”,同时“力行保甲”,还要求清政府治理黄河,改善农业发展条件,但被清政府以实施困难为由拒绝。他认为:“屡次破获斋匪各教,其始莫不起于烧香祈福,迨徒党既众,遂造逆谋。”对于违反三纲五常的文娱活动一律取消。郑观应参与镇压会党起义,又说“(贤有司)亟宜设法扩充(善举)”,“好善之绅商任怨任劳经理其事”,“利已利人莫善于此(保险之法)”。
——摘编自郑观应《盛世危言》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前期秘密会党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晚清各派政治力量代表人物对会党问题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
3.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从19世纪初开始,普鲁士逐步开始自上而下地改革农业中的封建农奴制度。1807年颁布的《十月敕令》,废除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允许农民有自由支配财产、自由选择职业等权利,但保留了与土地占有相关联的一切封建义务。1811年颁布《调整敕令》,农民可以用缴纳赎金和出让部分土地给地主的方式,把所占用的土地转归自己所有,并解除劳役和其他常规地租等封建义务。1850年3月的《赎免法令》,无偿取消农民的一些次要的封建义务(如打猎),主要的封建义务(如劳役和地租)仍须通过赎买或者出让土地。这样赎买封建义务的农民已扩展到大多数农户,当时曾设立土地银行,专门办理缴纳赎金的业务。由于赎买的条件苛刻,广大农民陷入了高利贷的罗网,结果又丧失了以高价赎买回来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容克地主(易北河以东的普鲁士贵族地主)大量采用机器和化肥,加紧压榨雇农,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摘编自李纯武严志梁《简明世界通史(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普鲁士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普鲁士改革的作用和影响。
材料从19世纪初开始,普鲁士逐步开始自上而下地改革农业中的封建农奴制度。1807年颁布的《十月敕令》,废除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允许农民有自由支配财产、自由选择职业等权利,但保留了与土地占有相关联的一切封建义务。1811年颁布《调整敕令》,农民可以用缴纳赎金和出让部分土地给地主的方式,把所占用的土地转归自己所有,并解除劳役和其他常规地租等封建义务。1850年3月的《赎免法令》,无偿取消农民的一些次要的封建义务(如打猎),主要的封建义务(如劳役和地租)仍须通过赎买或者出让土地。这样赎买封建义务的农民已扩展到大多数农户,当时曾设立土地银行,专门办理缴纳赎金的业务。由于赎买的条件苛刻,广大农民陷入了高利贷的罗网,结果又丧失了以高价赎买回来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容克地主(易北河以东的普鲁士贵族地主)大量采用机器和化肥,加紧压榨雇农,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摘编自李纯武严志梁《简明世界通史(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普鲁士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普鲁士改革的作用和影响。
3.单选题- (共3题)
4.
在研究哲学过程中,苏格拉底经常向人诘问并因此树敌,被人指控不信神灵和毒害青年,受到民众法庭的审判。庭审时,大部分法官难以理解他的直率而又富于哲理的申辩言辞的本义,一些法官还对他的申辩感到不快,甚至恼怒。最终500人陪审法庭以多数票判处苏格拉底极刑。苏格拉底之死说明
A.民众法庭严格限制被告的辩护 |
B.雅典城邦公民缺失言论自由权 |
C.审判苏格拉底违背了民主原则 |
D.多数人可能对少数人实施暴政 |
5.
唐代出现茶商、茶税、茶法(政府管理茶叶生产、运销、税收的制度)和专门管理茶税的官员,还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书中不仅记载了茶叶生产、加工等系列复杂的工艺,而且介绍了品茶的工具、方法,以及历史上嗜茶的典故。这表明
A.茶叶出口引发唐政府政策调整 |
B.唐朝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C.唐人认识到茶叶具有保健功效 |
D.唐人饮茶成为社会时尚和文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