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末检测卷一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868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的主要做法:近代史开始于1640,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
问题: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二的分期说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2.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2.单选题(共12题)

3.
雅典执政官最初有王者执政官、军事执政官和名年官,终身任职。公元前683年改为一年一任,且增加了6名司法执政官,人数增至九人,但拥有选举权和当选为执政官的都是贵族。这些变化
A.确保了贵族各项特权B.推动了雅典民主化进程
C.保证了公民政治权利D.提高了政府决策的效率
4.
《全球文明史》提到:“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材料反映了()
A.罗马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罗马法是维系帝国统一的工具
C.罗马法反对君主专制
D.罗马法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5.
推动罗马国家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共同原因是
A.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
B.平民或自由民的斗争
C.帝国疆域扩大的需要
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6.
马克思认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罗马法经历千余年而影响犹存的原因
B.法律是人类生活中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C.立法者与自然科学家的工作有共通之处
D.法律是立法者意志的体现
7.
(题文)《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致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上述材料表明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罗马法主要调整人际关系
D.平民利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8.
易中天在《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提到:人民选举也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数太多不好操作。另外代表们(制宪会议代表)对人民是否熟悉情况是否有判断力也表示怀疑。可取的方案也就是“选举人”选举。最能体现材料中的设想的是( )
A.美国众议员的产生B.美国总统的产生
C.美国联邦法院的最高法官的产生D.英国下议院的议员产生
9.
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A.力图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B.小农的保守意识
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合
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10.
朝核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热点,也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和平解决这一问题,中国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斡旋,成功主办了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这表明(  )
①中国奉行互信互利、平等和协商的新安全观
②国际社会意识形态的斗争已经终结
③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政治冲突问题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1.
我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12.
“两极格局”就是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权力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下列不属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原因的是( )
A.历史文化的差异
B.国家利益的冲突
C.意识形态的对抗
D.力量对比的变化
13.
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B.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C.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14.
日本在经济方面效仿唐制的主要表现有(  )
①仿效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②仿效唐中央官制实行“二官八省”制 ③仿效唐朝“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铜钱 ④仿效《唐律》制定法律,确定改革成果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选择题(共2题)

15.

下列各式{#mathml#}15{#/mathml#}(1﹣x),{#mathml#}4xπ-3{#/mathml#},{#mathml#}x2-y22{#/mathml#},{#mathml#}1x{#/mathml#}+x,{#mathml#}5x2x{#/mathml#},其中分式共有(  )个.

16.如图,一边靠学校院墙,其它三边用4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花圃,设矩形ABCD的边AB=x米,面积为S平方米,则下面关系式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