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万达中学、82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868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1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商业发展和繁荣,中国的富庶地区有着较高的生活水准,然而,明清时候的中国,技术创新并没有鼓励性的回报,理论极不发达;最重要的是,新儒家意识形态没有面临重大的挑战,而商人无法利用他们的财富来获取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各方面的权力从而抗衡国家的权力。与欧洲情况不同的是,晚期中华帝国维持灿烂的商业的原因不是新儒家世界的衰弱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而是帝国庞大的领土和人口所带来的巨大市场和王朝中其特有的长期政治稳定。

——据赵鼎新《为什么“领先世界”的明清没有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明清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材料:雍正即位之初,贪官污吏纳贿盛行,库帑不足,财政匮乏。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五月,率先在山西省实行火耗归公,后逐步推广。措施如下:第一,以前造成亏空的责任不追究,但必须在限期内改正。规定除陕西外,限三年内,无论贪污挪用的问题是否已经被查出,务必如数补足。如限期不完,从重治罪。第二,设立会考府负责全国支出经费的核算,不合规定的不准报销。第三,清理各种陋规,须保留的收入作为公款。过去用于官员受益的各种征派收入或禁止奢侈浪费形成的收入,统归国家财政。火耗归公后,一部分用于弥补亏空,一部分作地方公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火耗归公后,私征、暗征减少,火耗征收率有所降低,在弥补亏空的同时,追查亏空原因,过去私征贪占官员的行为受到了一定限制。

——赵兴罗、李少会《古代吏治整饬与财政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火耗归公改革的背景与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火耗归公改革的积极影响。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司马光的不朽贡献,在于编基《资治通鉴》一书,司马光从小就聪教好学,其酷爱史学,七岁时就喜欢听人家讲《左传》,走上仕途以后,仍旧治史不懈,他感当时缺乏一部比较明完整的通史著作,使学习历史的人遇到很大的困难。因此,“常欲取其要,为编年一书”。但他编撰《资治通鉴》的主要原因,是想通过“叙国家之盛衰,著生民之休戚”来总结统治经验,供统治者借鉴,为巩固当时封建王朝服务,所以这部书得到神宗的赞扬,以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政道”,赐名为《资治通鉴》,并且亲自为它作序。《资治通鉴》的作者,虽然只署司马光一人,但实际上是一部集体编写的著作,由多人分工协修,最后整理删定,则是由司马光一人完成的,《资治通鉴》于哲宗元祜七年(1092年)刊成,据说成书以后,贮积在洛阳的草稿,竟有两间房子之多,黄庭坚曾阅过原稿,没有见到一字草书

——摘编自范兆琪《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简析司马光能够编撰出《资治通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牧誓》云:“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这句话不仅是中国古代齐家的戒律,而且是古代政治生活的信条。在这样的政治文化中,男性把持天下就是天经地义,女性参与政治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但是,就在男性牢牢控制的政治领域,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几位女性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局面。秦宣太后、西汉吕后、北魏冯太后、灵太后、唐代武则天、北宋刘太后、辽国萧太后、清代孝庄太后、慈禧太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社会女政治家,她们的所作所为皆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据范若兰《古代女政治家研究中的道德和政治标准》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各国的妇女都是几乎没有政治权利的。从19世纪初开始,首先在英国有呼吁给予妇女选举权,让她们有机会参政。19世纪中叶,美国发起了女性选举权运动,首次会议于1848年在纽约州的塞内卡福斯尔举行。19世纪后半期,妇女选举权运动在英、美、新西兰等国壮大起来。1893年,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妇女选举权的国家。
1897年,“妇女选举社团国际联盟”在英国成立。1902年,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妇女同时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国家。1906年,芬兰批准妇女享有选举权,次年,芬兰议会机构里诞生了首批女议员。1918年,英国规定凡满30周岁的女性拥有选举权。1919年,德国、奥地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批准妇女享有选举权。1920年,美国赋予女性选举权。1944年法国赋予女性选举权。

——据卢伟芳《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

材料三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199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保障妇女的权益。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据杨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西方各国女性参政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出台保障妇女权益相关法律的意义。

2.单选题(共6题)

5.
伯利克里改革将国家所有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但一贫如洗的平民,即便幸运地被选上了,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公务。这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徒有其表
B.公民群体政治素养有限
C.民主运行机制脱离实际
D.贵族阶层操纵民主政治
6.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遇他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C.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
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7.
汉武帝时期,政府抑制私商、发展官商,北宋政府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收入,南宋以后对私人商业很少压制,且商业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商业繁荣推动了农业商品化
C.统治者重视商业管控
D.官营商业逐渐成为市场主导
8.
王若叟在宋哲宗元年(1086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给,无与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反映
A.佃户有迁移的自由B.佃户对富民的紧密依赖关系
C.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D.均田制破坏、土地兼并严重
9.
清康熙后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如以康熙中期粮价指数为100,则乾隆初为132.90,嘉庆初高达264.82,至道光年间达到532.08。其主要原因是
A.社会环境的动荡
B.社会需求的扩大
C.粮食出口量增加
D.高产作物的引入
10.
唐代南方人民发明了灌溉工具连筒,它是用粗竹相连,打通竹内关节,用以引水,它能够架越涧谷,把水引到对岸。杜甫在《春水》中曾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重视农业工程建设
B.小农经济下的水利特色
C.手工业与农业密切结合
D.文学折射了经济的繁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