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欧历史学家宣称,“整个16世纪的特征就是乡绅的兴起”。西欧乡绅阶级的形成主要是西欧富裕农民长期孕育的结果。富裕农民经济的扩张过程,就是资本主义或半资本主义的农场经济代替封建地产经济的过程。同时,以此为基础,富裕农民在地方事务中的政治作用,也令人瞩目最迟到15世纪中期,他们实际上控制了乡村的司法和行政事务。从社会身份上看,上层农民日益与乡绅、骑士交融;但从生产方式上看,却是骑士、乡绅向富裕农民开创的雇佣经济转化。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同16世纪西欧乡绅阶层相比,明清绅衿阶层的不同,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新型富裕农民兴起的意义。
西欧历史学家宣称,“整个16世纪的特征就是乡绅的兴起”。西欧乡绅阶级的形成主要是西欧富裕农民长期孕育的结果。富裕农民经济的扩张过程,就是资本主义或半资本主义的农场经济代替封建地产经济的过程。同时,以此为基础,富裕农民在地方事务中的政治作用,也令人瞩目最迟到15世纪中期,他们实际上控制了乡村的司法和行政事务。从社会身份上看,上层农民日益与乡绅、骑士交融;但从生产方式上看,却是骑士、乡绅向富裕农民开创的雇佣经济转化。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富裕农民:乡绅阶层形成与农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绅衿阶层形成于明代,但他们享有的政治特权即广义上的“绅权”,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绅衿就是明清时期的士大夫阶层,是一种封建特权的标志。中国绅衿地主经济的膨胀,既如同一般封建地主对农民实行超经济的地租剥削,又凭藉他们的特殊身份所取得的特殊权利,而这种特权是受到封建政府法律正式承认和保护的。明清绅衿的膨胀严重地摧残了生产力。——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富裕农民:乡绅阶层形成与农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不仅在政策示范和鼓励致富的意义上为这些率先致富起来的新兴富裕农民封冠加冕,同时也开始赋予他们荣誉性政治角色,大胆启用,让他们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新型富裕农民逐步进入农村的政权核心,具有政治参与的良好基础,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经过专业管理训练而形成的民主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为农村基层政权注入了政治民主化的新气息。——摘自徐向东《论新时期新型富裕农民的地位与作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西欧乡绅阶层兴起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同16世纪西欧乡绅阶层相比,明清绅衿阶层的不同,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新型富裕农民兴起的意义。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19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第二次议会改革运动中,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始终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1865年议会中各支力量之间长期维持的微妙平衡被彻底打破,议会改革的闸门再次轰然开启。1867年英国政府正式向下院提出了政府的议会改革法案:在城镇选邑中,已届成年,未被褫夺法律行为的成年男子,只要在该城镇选区内任何住宅连续居住一年以上,并按规定缴纳摊派到所居房屋上的一切救济金者,都可以获得选举权;以寓客身份在城镇选邑中单独租房居住一年以上,其所租房屋,不包括租用的家具在内,其净年值在10镑或l0镑以上者,也可以获得选举权。在郡选区,占有净年值在5镑以上的土地或产业者,或其所占有的土地或产业,租期在60年以上,也可以获得选举权;以业主或租佃者资格,占有或租有纳税价值在12镑以上的土地或产业连续一年以上,并缴纳所摊派到的一切救济金者,也可以获得选举权。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影响。
材料 在19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第二次议会改革运动中,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始终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1865年议会中各支力量之间长期维持的微妙平衡被彻底打破,议会改革的闸门再次轰然开启。1867年英国政府正式向下院提出了政府的议会改革法案:在城镇选邑中,已届成年,未被褫夺法律行为的成年男子,只要在该城镇选区内任何住宅连续居住一年以上,并按规定缴纳摊派到所居房屋上的一切救济金者,都可以获得选举权;以寓客身份在城镇选邑中单独租房居住一年以上,其所租房屋,不包括租用的家具在内,其净年值在10镑或l0镑以上者,也可以获得选举权。在郡选区,占有净年值在5镑以上的土地或产业者,或其所占有的土地或产业,租期在60年以上,也可以获得选举权;以业主或租佃者资格,占有或租有纳税价值在12镑以上的土地或产业连续一年以上,并缴纳所摊派到的一切救济金者,也可以获得选举权。
——摘编自宋晓东《英国工人阶级和第二次议会改革》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影响。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86年10月,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冰岛会晤,双方同意消除欧洲全部中程导弹。1987年,戈尔巴乔夫同意中程导弹与太空武器分开解决,并接受“全球双零点”方案。1987年12月8日,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订了《中程导弹条约》。《中程导弹条约》条约共十七条,规定美苏(俄)双方须全部销毁所拥有的中程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中短程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美苏双方不得再生产、试验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双方都拥有就地核查的权利。根据条约,美、苏双方将销毁2,611枚已部署和未部署的中程导弹,其中美国为859枚,苏联为1,752枚。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导条约》的影响。
材料 1986年10月,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冰岛会晤,双方同意消除欧洲全部中程导弹。1987年,戈尔巴乔夫同意中程导弹与太空武器分开解决,并接受“全球双零点”方案。1987年12月8日,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订了《中程导弹条约》。《中程导弹条约》条约共十七条,规定美苏(俄)双方须全部销毁所拥有的中程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中短程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美苏双方不得再生产、试验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双方都拥有就地核查的权利。根据条约,美、苏双方将销毁2,611枚已部署和未部署的中程导弹,其中美国为859枚,苏联为1,752枚。
——摘编自顾德欣《中导条约对西欧安全和军事的影响》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中导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导条约》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嘉庆末年的边疆危机引发士大夫对西北史地学的高度关注。龚自珍的《对策》虽然是在西北边疆善后的背景下所作,但更是一个充满经世思想的治国之策。龚自珍把西北和东南的经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筹划清王朝的国计民生。龚自珍规划的虽是全局性的国家要务治理方案,但其中的边疆治理是重要组成部分。尤需注意的是,龚自珍分析当时“游民旷土”的社会形势时,指出西北多旷土,东南多游民,再次强调西北与东南相互关联的边疆结构。同年,其《御试安边绥远疏》指出西域新疆天山南北两路情势不同,“以边安边”的政策也应不同。如何做到“足食足兵”,军事上依靠北路;经济上在南路实行“改屯丁为土著”的人口政策,“撤屯田为私田”的土地政策。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龚自珍边疆建设思想的意义。
嘉庆末年的边疆危机引发士大夫对西北史地学的高度关注。龚自珍的《对策》虽然是在西北边疆善后的背景下所作,但更是一个充满经世思想的治国之策。龚自珍把西北和东南的经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筹划清王朝的国计民生。龚自珍规划的虽是全局性的国家要务治理方案,但其中的边疆治理是重要组成部分。尤需注意的是,龚自珍分析当时“游民旷土”的社会形势时,指出西北多旷土,东南多游民,再次强调西北与东南相互关联的边疆结构。同年,其《御试安边绥远疏》指出西域新疆天山南北两路情势不同,“以边安边”的政策也应不同。如何做到“足食足兵”,军事上依靠北路;经济上在南路实行“改屯丁为土著”的人口政策,“撤屯田为私田”的土地政策。
——摘编自王鹏辉《龚自珍和魏源的舆地学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龚自珍边疆建设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龚自珍边疆建设思想的意义。
2.单选题- (共8题)
5.
近代宣誓制度经孙中山引介,进入中国。民国成立后,宣誓制度进入国家政治层面,国家领导及公务人员就职时需对宪法进行宣誓。北洋政府时期,元首宣誓制度得以建立,现代宣誓制度得到初步发展。这一制度
A.有助于巩固民主政治 |
B.维护了军阀的独裁统治 |
C.制约了袁世凯的权力 |
D.保证了政府的廉洁自律 |
6.
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提出“渐次设立各级民意机关”,“使能代表民意,促进省政”。这一举动反映出当时
A.国共关系趋于缓和 |
B.团结抗战成为当务之急 |
C.中央放松对地方控制 |
D.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被打破 |
7.
1876李鸿章针对领事裁判权问题提出:“中西律例迥殊,本难合一,若如所议另立通商章程详细规条……凡通商各口交涉讼案,皆按西律判断……华民可免吃亏,西人亦无借口。”由此可知,李鸿章目的在于
A.学习西方的法律法规 |
B.促进外交体制近代化 |
C.变革中国传统的律法 |
D.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
8.
1955年中国政府建议美国就双边问题进行大使级谈判,中国释放了数名被押的美国人,并愿意批转15名要求到中国大陆采访的美国记者的签证。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B.打破了两极对峙的格局 |
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
D.同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
9.
1958年戴高乐提出:“法国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相反,从既定事实出发,使欧洲国家相互接近,从经济、文化、技术……着手一块一块地打碎铁幕。戴高乐这一言论所体现出来的法国对外政策
A.瓦解了美苏两极对峙 |
B.加剧了意识形态的对立 |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
D.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 |
10.
南宋中期一度颇为活跃的浙东事功学派积极倡导“农商并重”,强调“商借农而立,农赖商而行”,认为工商与士农一样,都是百姓的正常本业。这反映出宋代
A.传统的四民秩序被打破 |
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
C.经济发展影响市民意识 |
D.理学思想制约经济发展 |
11.
英国历史学家对1750—1830年(物价水平基本持平)间城市建筑工购买全家人基本消费品”所需的年工作天数做了如下统计:
由此可知,18世纪以来的英国
1750年 | 150天 |
1780年 | 200天左右 |
1800年 | 210天左右 |
1830年 | 180天左右 |
由此可知,18世纪以来的英国
A.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
B.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
C.国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
D.人民消费水平逐渐提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