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我们看到一个建立在激进革命逻辑上的国家体制是非常脆弱的,单纯的革命固然可以打破一个旧体制,但难以构建一个新体制,因为这个新体制缺乏赖以立国的坚实基础。
材料一 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我们看到一个建立在激进革命逻辑上的国家体制是非常脆弱的,单纯的革命固然可以打破一个旧体制,但难以构建一个新体制,因为这个新体制缺乏赖以立国的坚实基础。
——高全喜《英国宪政中的妥协原则》
材料二 无产阶级要掌握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与历史上的一切剥削阶级一样,绝不会自觉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无产阶级就必须团结起来进行暴力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宣布: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马克思、恩格斯把暴力革命看成是无产阶级摧毁资本主义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根本途径和手段。——邢梅萍《社会价值变迁下对马克思暴力革命思想的再思考》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嘉靖“倭寇”危机,暴露了明朝官方应对海上危机的乏力,意味着朝贡贸易走向尾声。最终在调兵遣将平息倭寇以后,明朝海洋政策完成了从以政治为重心到以经济为重心的转折,做出了重大调整。政策转变意味着制度变迁,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虽然经历了诸多曲折,但是,前者孕育了福建海商合法化及其集团的崛起,到万历末年,“海舶千计,漳、泉颇称富饶”,中国海商集团迅速成长壮大起来,成为17世纪东亚海上贸易的主体;后者孕育了葡萄牙人入居及其经营海上贸易合法化;澳门的兴起和发展,自一开始,就是中国海商与居澳葡萄牙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澳门形成广州外港,开辟了多条国际海上贸易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扩展到全球。两种海上贸易模式预示了晚明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新格局——东西洋贸易网络正式开创运行。制度变迁导致的海上贸易新模式为民间海商迅速崛起为中国海上力量的主体铺平了道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海洋政策未能如英国人所说“控制海洋”“控制世界”的原因。
材料一嘉靖“倭寇”危机,暴露了明朝官方应对海上危机的乏力,意味着朝贡贸易走向尾声。最终在调兵遣将平息倭寇以后,明朝海洋政策完成了从以政治为重心到以经济为重心的转折,做出了重大调整。政策转变意味着制度变迁,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虽然经历了诸多曲折,但是,前者孕育了福建海商合法化及其集团的崛起,到万历末年,“海舶千计,漳、泉颇称富饶”,中国海商集团迅速成长壮大起来,成为17世纪东亚海上贸易的主体;后者孕育了葡萄牙人入居及其经营海上贸易合法化;澳门的兴起和发展,自一开始,就是中国海商与居澳葡萄牙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澳门形成广州外港,开辟了多条国际海上贸易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扩展到全球。两种海上贸易模式预示了晚明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新格局——东西洋贸易网络正式开创运行。制度变迁导致的海上贸易新模式为民间海商迅速崛起为中国海上力量的主体铺平了道路。
——《明代海商与海上秩序》
材料二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艾跃进《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嘉靖年间海洋政策的调整及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海洋政策未能如英国人所说“控制海洋”“控制世界”的原因。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国著名实业家范旭东生于1883年,曾就学日本,专学化工。1914年,他与几位同事集资5万元,于天津塘沽办起久大盐厂,生产精盐,那时老百姓叫它“洋盐”。这是范旭东等人从事中国化学工业的起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7年,范旭东等又集资在天津塘沽创办永利铔厂。所产“红三角”牌纯碱与洋碱公司相争,长达二十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 范旭东又决定兴建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碱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行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进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摘编自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范旭东创办永利碱厂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概括范旭东永利铔厂的历史贡献。
材料 中国著名实业家范旭东生于1883年,曾就学日本,专学化工。1914年,他与几位同事集资5万元,于天津塘沽办起久大盐厂,生产精盐,那时老百姓叫它“洋盐”。这是范旭东等人从事中国化学工业的起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7年,范旭东等又集资在天津塘沽创办永利铔厂。所产“红三角”牌纯碱与洋碱公司相争,长达二十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 范旭东又决定兴建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碱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行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进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摘编自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范旭东创办永利碱厂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概括范旭东永利铔厂的历史贡献。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东汉著名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战国纷争的时代,各地田亩不同,车轨不同,法律不同,服饰不同,语言不同,文字不同;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初并天下,确立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新的专制主义政体,由中央政府主持,进行了“治驰道”的伟大工程。形成了通达全国的交通。作为“周定四极”,“经理宇内”的条件。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朝公开宣布的基本政策,就包括“车同轨,书同文”。汉武帝时,开通往“南夷”地区的通道,平治雁门地区交通险阻,打通西城道路,开凿漕渠……当时,海内成一体,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农工商交易之路通”;秦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大体完成了合流的历史过程。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指出秦汉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交通发展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东汉著名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战国纷争的时代,各地田亩不同,车轨不同,法律不同,服饰不同,语言不同,文字不同;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初并天下,确立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新的专制主义政体,由中央政府主持,进行了“治驰道”的伟大工程。形成了通达全国的交通。作为“周定四极”,“经理宇内”的条件。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朝公开宣布的基本政策,就包括“车同轨,书同文”。汉武帝时,开通往“南夷”地区的通道,平治雁门地区交通险阻,打通西城道路,开凿漕渠……当时,海内成一体,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农工商交易之路通”;秦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大体完成了合流的历史过程。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指出秦汉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交通发展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6世纪初叶和17世纪,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先后入侵帝汶岛 ,双方占领地区犬牙交错。 1895年至1912年间 在东帝汶东南部地区曾发生规模较大的反葡起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2年占领该岛,东帝汶人民长期抗击日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葡萄牙对东帝汶恢复殖民统治,把东帝汶改为“海外省”, 1960年,第15届联大通过了第 542号决议,宣布东帝汶岛属暂为葡萄牙管理的领土。1971年东帝汶获得自治权。1954年4月,葡萄牙国内发生军事政变,新政权于当年6月宣布将于1975年3月在东帝汶举行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1974年6月,民盟(东帝汶三大政党之一)发动政变失败后,印尼军队于12月7日进占东帝汶,自1975年起,联大均审议东帝汶问题,甚至通过支持东帝汶人民自决的决议。1999年8月,东帝汶在联合国的主持下进行全民投票,78.5%的东帝汶人选择了独立。
——《走向独立的东帝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帝汶走向独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帝汶能够走向独立的原因。
材料 16世纪初叶和17世纪,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先后入侵帝汶岛 ,双方占领地区犬牙交错。 1895年至1912年间 在东帝汶东南部地区曾发生规模较大的反葡起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2年占领该岛,东帝汶人民长期抗击日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葡萄牙对东帝汶恢复殖民统治,把东帝汶改为“海外省”, 1960年,第15届联大通过了第 542号决议,宣布东帝汶岛属暂为葡萄牙管理的领土。1971年东帝汶获得自治权。1954年4月,葡萄牙国内发生军事政变,新政权于当年6月宣布将于1975年3月在东帝汶举行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1974年6月,民盟(东帝汶三大政党之一)发动政变失败后,印尼军队于12月7日进占东帝汶,自1975年起,联大均审议东帝汶问题,甚至通过支持东帝汶人民自决的决议。1999年8月,东帝汶在联合国的主持下进行全民投票,78.5%的东帝汶人选择了独立。
——《走向独立的东帝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帝汶走向独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帝汶能够走向独立的原因。
2.单选题- (共7题)
6.
希腊城邦的公共建筑包括宗教建筑、娱乐建筑和行政建筑,三者的用途通常彼此交错。比如雅典城邦市政广场的母亲神圣殿同时又是公共档案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500人会议的决议都存放于此。露天剧场又并非只是观看戏剧的娱乐场所,也常用作政治活动的空间,如举行公民大会等。其目的在于
A.宣扬神权至上的观念 |
B.保障民主政治的实施 |
C.增强公民参政的意识 |
D.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
7.
《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这一规定
A. 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B. 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 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
D. 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
A. 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B. 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 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
D. 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
8.
1938年8月底,经过20万人的艰苦努力,滇缅公路通车。其时《云南日报》专门为此发表社论,称滇缅公路的完工,就像给中国建立了一条强有力的输血管一样。滇缅公路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德日联合 | B.阻止日本称霸 |
C.援助国际抗日 | D.确保国际援助 |
9.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尼赫鲁也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临别之际***以《离骚》中的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相赠,被传为中印友谊的一段佳话。这说明
A.美国敌视新中国政策破产 |
B.中印矛盾和冲突暂时解决 |
C.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印关系 |
D.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
10.
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在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949~1963年)引领下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德意志民族的这一转变
A. 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统一
B. 说明德国经济迅速恢复
C. 表明和平成为世界主题
D. 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A. 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统一
B. 说明德国经济迅速恢复
C. 表明和平成为世界主题
D. 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11.
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隆庆开关”的实施
A.放弃了海禁政策 |
B.促进了白银内流 |
C.造成了鸦片泛滥 |
D.推动了小农破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