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日军以为如果攻陷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蒋介石就会投降,遂于12月占领南京(这时,由于日军占领,有许多民众死伤,即南京事件)。”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材料 “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日军以为如果攻陷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蒋介石就会投降,遂于12月占领南京(这时,由于日军占领,有许多民众死伤,即南京事件)。”
——摘编自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结合所学知识,批驳材料中的说法。(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黄遵宪《番客篇》
回答:
(1)材料一认为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诱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这个主要诱因在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是如何发展的?
(2)材料二批评的是哪一经济政策?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政策对清代前期中国的消极影响。
材料一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黄遵宪《番客篇》
回答:
(1)材料一认为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诱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这个主要诱因在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是如何发展的?
(2)材料二批评的是哪一经济政策?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政策对清代前期中国的消极影响。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的开明专制化过程,经历了个历史阶段:它们是洋务运动、戊成变法和清末新政。自变法以后,晚清政权实际上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从传统专制向开明专制政体转变的历史努力,由于晚清新政的失败与清王朝的崩溃,中国清期统治者最终并没有完成向开明专制政体的成功转变。
然而清末新政却是清朝最后十年社会全面危机时的适应时势之举,应势而变的目的是延续统治。人们常用其宗旨来证明其失败的必然性:“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然“琴瑟改弦”会改变基调,“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综观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如此全面深刻的改革是罕见的。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它以并非自感的自我毁灭为代价,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为辛亥后走上正式起跑线奠定了基础。这样,现代化这个幽灵在中国大地上徘徊彷徨了40年,终于登上前台成为主角。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
材料 清末的开明专制化过程,经历了个历史阶段:它们是洋务运动、戊成变法和清末新政。自变法以后,晚清政权实际上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从传统专制向开明专制政体转变的历史努力,由于晚清新政的失败与清王朝的崩溃,中国清期统治者最终并没有完成向开明专制政体的成功转变。
然而清末新政却是清朝最后十年社会全面危机时的适应时势之举,应势而变的目的是延续统治。人们常用其宗旨来证明其失败的必然性:“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然“琴瑟改弦”会改变基调,“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综观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如此全面深刻的改革是罕见的。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它以并非自感的自我毁灭为代价,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为辛亥后走上正式起跑线奠定了基础。这样,现代化这个幽灵在中国大地上徘徊彷徨了40年,终于登上前台成为主角。
——《清末新政的全方位“解毒”》
(1)结合材料分析作者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称之为开明专制化运动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
3.单选题- (共22题)
4.
克里斯提尼创立了陶片放逐法。该法规定,每年春季由公民大会召开一次非常民众大会,征询有无危害民主政体的事情或人,是否需要执行放逐法,然后进行口头表决。这说明陶片放逐法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权益 |
B.彰显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
C.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
D.使雅典的民主发展到项峰 |
5.
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
A.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
B.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
C.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 |
D.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
6.
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反映出罗马法
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 |
B.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 |
C.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 |
D.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 |
7.
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应是共产党,而应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
A.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
B.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 |
C.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 |
D.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
8.
下表为陕甘宁边区1937—1940年财政收入统计。这反映出当时陕甘宁边区
A. 财政具有对外依赖性
B. 得到同盟国的大力支援
C. 经济发展状况日益恶化
D. 遭到国民党经济封锁
项目 | 1937年 | 1938年 | 1939年 | 1940年 | 合计 |
全部岁入%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外援% | 77.2 | 51.69 | 85.79 | 70.5 | 82.42 |
其他% | 22.8 | 48.31 | 14.21 | 29.5 | 17.58 |
A. 财政具有对外依赖性
B. 得到同盟国的大力支援
C. 经济发展状况日益恶化
D. 遭到国民党经济封锁
9.
(天国)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通过对外贸易,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并大量出口丝茶……不过为了获取军火武器,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以上材料突出反映了
A.中国沦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 |
B.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政策 |
C.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 |
D.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 |
10.
在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这表明
A.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
B.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 |
C.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 |
D.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
11.
(题文)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A.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 |
B.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
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 |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 |
13.
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6年,国内共出版了20余部美国外交史专著。各类学术期刊共发表美国外交史论文332篇。学者们提交的论文中,与美国外交史有关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建设需要 |
B.学术研究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
C.美国在当今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 |
D.中美建交后外交关系发展的推动 |
14.
(题文)1986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说:“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与电视卫星所蕴藏的力量,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这主要体现了
A.苏联在社会生活等领域落后于美国 |
B.文化的影响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
C.苏联难以抵挡美国的渗透面临解体 |
D.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
15.
学者时殷弘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学者王玮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材料中有关冷战原因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的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
B.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 |
C.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 |
D.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 |
16.
下表为不同历史文献对歙县徽商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徽商
记述 | 出处 |
歙商许文才“贸迁货居,市不二价” | 《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卷八 |
歌商吴南坡云:“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以致“四方争趣坡公”。 | 《古歙岩镇镇东磡头吴氏宗谱》 |
歙商鲍雯“一切治生家智巧机利悉屏不用,惟以诚待人,人亦不君欺,久之渐致盈余”。 | (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谐》卷二 |
A.管理体制严格 |
B.注意团结协作 |
C.善用儒道经商 |
D.注重宗法观念 |
17.
(题文)东汉前期,郡县工官除制作器物外,还兼向当地私人手工业征税物。下图为当时设置工官的城市。材料反映了


A.古代中国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农业 |
B.东汉利用经济手段巩固专制集权 |
C.官营手工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
D.当时黄河下游地区手工业较发达 |
18.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士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这表明
A.农业机械化的逐步实现 |
B.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瓦解 |
C.资本主义农场开始建立 |
D.工业革命推动农业变革 |
19.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年份 | 1912 | 1913 | 1914 | 1915 |
工厂数(家) | 46 | 46 | 12 | 2 |
A.实业救国兴起 |
B.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
C.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
20.
下面是1957年和1961年我国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的开始恶化 |
B.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
C.国家经济状况的影响 |
D.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
21.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意在强调
A.“天人合一”思想 |
B.“弃恶从善”思想 |
C.“天人感应”思想 |
D.“君权神授”思想 |
22.
唐代《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制定的水利法,其中规定:“著灌溉大渠,有水下地高者,不得当渠造堰,听于上流势高之处,为斗门引取。”“凡浇田,皆仰预知顷亩,依次取用,水遍即令闭塞,务使均善,不得偏并。”这实质上表明唐代
A.重视上下游水资源的使用 |
B.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C.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
D.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水利网 |
23.
“这一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这一科学革命
A.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
B.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
C.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
D.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
24.
薛福成认为虽然实力是外交的基础,但“各国之大小强弱,万有不齐,究赖此公法以齐之,则可以弭有形之衅。虽至弱小之国,亦得藉公法以自存”。据此可知,薛福成
A.认为国际外交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 |
B.指出在国际舞台上弱国无外交的真实状况 |
C.主张中国应该在外交上合理运用国际法规 |
D.延续了清政府妥协退让的屈辱外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