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76年,英国公司以欺骗和贿赂手段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遭到沿线破产农民和搬运工的反对,最终由清政府赎回拆毁;1879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因顽固派提出“火车烟伤禾稼,震动陵寝”,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当立予停止,以维国本顺舆情”。而不得不缩短铁路,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并由骡马牵引车辆;甲午战后,列强掠夺中国的“筑路权”,不仅铁路被外国人经营,而且铁路沿线的开矿、林业、税收等权利也被外国控制。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提出“余注全力于铁路政策,以谋发达民生”,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着眼于华南、西南和西北偏远地区的开发,计划修筑十万英里(160 000公里)铁路,分中央、东南、东北、西北和高原五个铁路系统。但当时军阀混战的形势下,这些铁路建设规划不可能得到实施。直到1949年,全国名义上有铁路21 810公里,实际勉强维持通车的仅11 000公里。
——摘编自郝瀛《中国铁路建设》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初期,曾主张基础建设第一,把新建铁路放在首位。由于运量增长迅速,既有铁路运输能力逐渐不能适应,局部地区发生线路和战场堵塞,从而修改“一五”时期铁路建设的指导思想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对现有铁路进行技术改造。同时逐步扩大铁路运输网,继续改善铁路的经营管理,并相应地培养铁路建设人才。经过“一五”期间的建设,铁路面貌焕然一新,支离破碎的铁路网连成一个整体,新建铁路项目全部得以落实。
——摘编自李远富《铁路规划与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中国铁路发展的变化,并说明该时期铁路发展的意义。
材料一 1876年,英国公司以欺骗和贿赂手段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遭到沿线破产农民和搬运工的反对,最终由清政府赎回拆毁;1879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因顽固派提出“火车烟伤禾稼,震动陵寝”,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当立予停止,以维国本顺舆情”。而不得不缩短铁路,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并由骡马牵引车辆;甲午战后,列强掠夺中国的“筑路权”,不仅铁路被外国人经营,而且铁路沿线的开矿、林业、税收等权利也被外国控制。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提出“余注全力于铁路政策,以谋发达民生”,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着眼于华南、西南和西北偏远地区的开发,计划修筑十万英里(160 000公里)铁路,分中央、东南、东北、西北和高原五个铁路系统。但当时军阀混战的形势下,这些铁路建设规划不可能得到实施。直到1949年,全国名义上有铁路21 810公里,实际勉强维持通车的仅11 000公里。
——摘编自郝瀛《中国铁路建设》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初期,曾主张基础建设第一,把新建铁路放在首位。由于运量增长迅速,既有铁路运输能力逐渐不能适应,局部地区发生线路和战场堵塞,从而修改“一五”时期铁路建设的指导思想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对现有铁路进行技术改造。同时逐步扩大铁路运输网,继续改善铁路的经营管理,并相应地培养铁路建设人才。经过“一五”期间的建设,铁路面貌焕然一新,支离破碎的铁路网连成一个整体,新建铁路项目全部得以落实。
——摘编自李远富《铁路规划与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中国铁路发展的变化,并说明该时期铁路发展的意义。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计算器的演变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计算器的演变
古代 | 最原始的人造计算工具是算筹,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是算盘。 |
近代早期 | 1621年,英国数学家威廉·奥特雷德根据对数原理发明了对数计算尺,不仅能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甚至可以计算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它一直使用到袖珍电子计算器面世。 |
19世纪前期 | 19世纪初,法国的J.M.雅卡尔发明了用穿孔卡片来控制的纺织机,1822年,英国的C.巴贝奇便根据同一原理制成了一部能执行计算程序的差分机,此后,由于电力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电动式计算器便慢慢取代以人工为动力的计算器。 |
19世纪中后期 | 1886年美国统计学家制造了第一台可以自行进行加减四则运算、累计存档、制作报表的制表机,这台制表机参与人口普查工作,使预计10年的统计工作仅用了1年零7个月就完成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 |
20世纪中期 | 1946年,ENIAC诞生。其特点就是采用电子器件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同以往的计算机相比,ENIAC突出的优点就是高速度。它的出现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
21世纪 | 50年前,计算机只能被高素质的专家使用。今天,计算机的使用非常普遍,甚至没有上学的小孩都可以灵活操作。 |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严复是近代中国系统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第一人,通过翻译《天演论》,将达尔文进化论带到中国,并使之超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具有了世界观的社会意义,又通过翻译《穆勒名学》(原名《逻辑学体系》)和《名学浅说)》,将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介绍到中国,其中对培根的经验归纳法尤为重视。并将之与陈、朱学派的“道问学”相印证,而猛烈抨击陆、王学派的“心性之说”。严复的翻译,创造性地启用很多几乎死亡的中国古代文字,如天演、公理,适者生存等,从而在西方的新式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既紧张又内在的相关性。
材料二严复不仅不曾全盘接受西方理论,并且还试图重新纳入中国的传统资源中去吸纳它们。换句话说,严复从来不曾认为中国的自身资源是必须摒弃的。严复在为《天演论》和《穆勒名学》所做的序文和按语中,曾用《易》理阐西学,人们多半以古代佛经翻译的“格义”说作为解释,似乎这仅仅是一个解释的技术或工具的问题。但学术史家钱基博在1936年的《经学通志》中却不这样看,他把严复作为晚清经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赫然列之于“易学家”之列,而且将《天演论》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翻译西方著作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翻泽西方著作特点的原因。
材料一严复是近代中国系统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第一人,通过翻译《天演论》,将达尔文进化论带到中国,并使之超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具有了世界观的社会意义,又通过翻译《穆勒名学》(原名《逻辑学体系》)和《名学浅说)》,将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介绍到中国,其中对培根的经验归纳法尤为重视。并将之与陈、朱学派的“道问学”相印证,而猛烈抨击陆、王学派的“心性之说”。严复的翻译,创造性地启用很多几乎死亡的中国古代文字,如天演、公理,适者生存等,从而在西方的新式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既紧张又内在的相关性。
材料二严复不仅不曾全盘接受西方理论,并且还试图重新纳入中国的传统资源中去吸纳它们。换句话说,严复从来不曾认为中国的自身资源是必须摒弃的。严复在为《天演论》和《穆勒名学》所做的序文和按语中,曾用《易》理阐西学,人们多半以古代佛经翻译的“格义”说作为解释,似乎这仅仅是一个解释的技术或工具的问题。但学术史家钱基博在1936年的《经学通志》中却不这样看,他把严复作为晚清经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赫然列之于“易学家”之列,而且将《天演论》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翻译西方著作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翻泽西方著作特点的原因。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5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教育部门应当首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今后应当着重质量的提高。”这被视为教育一个重要转折点。1949年12月确定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普及为主”的教育方针,仅仅实行四年,就转为优先发展高等教育,更为明确地体现精英教育价值取向的,是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学校制度。1953年,***主持政治局会议,决定“要办重点中学”。教育部要求各地选定一批重点中小学,这些学校的数量、规模与高一级学校的招生保持适当比例,并集中精力先办好一批拔尖学校。这些重点学校主要建立在城市和城镇,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评定学生成绩时,应当把学生的政治觉悟放在重要的地位,并且应当以学生的实际行动来衡量学生的政治觉悟的程度。”1958年,《关于高等学校招考新生的规定》指出:“为更好地贯彻阶级路线,保证新生的政治质量,对于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工人.农民、工农干部和参加革命工作时间较久的老干部,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可采取保送入学的办法。”
——摘编自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教育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教育。
材料195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教育部门应当首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今后应当着重质量的提高。”这被视为教育一个重要转折点。1949年12月确定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普及为主”的教育方针,仅仅实行四年,就转为优先发展高等教育,更为明确地体现精英教育价值取向的,是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学校制度。1953年,***主持政治局会议,决定“要办重点中学”。教育部要求各地选定一批重点中小学,这些学校的数量、规模与高一级学校的招生保持适当比例,并集中精力先办好一批拔尖学校。这些重点学校主要建立在城市和城镇,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评定学生成绩时,应当把学生的政治觉悟放在重要的地位,并且应当以学生的实际行动来衡量学生的政治觉悟的程度。”1958年,《关于高等学校招考新生的规定》指出:“为更好地贯彻阶级路线,保证新生的政治质量,对于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工人.农民、工农干部和参加革命工作时间较久的老干部,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可采取保送入学的办法。”
——摘编自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教育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教育。
5.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日本战争犯罪起算时间,直接关系到之后东京审判中所适用法律的溯及既往的时间,是拟定战犯名单并实施抓捕的一个前提性工作,也是讨论审判日本战犯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二战结束前,盟国在准备审判日本战犯的过程中,这-一问题已经被提起,当时中国方面已经考虑将1937年作为起算时间。
二战结束后,中国向联合国家战争罪行委员会作出建议,将中日战争的开始时间固定在一个确切的时间点是没有必要的,应该充分考虑每个事件的性质。比如1931年,1928年都可以作为起算时间,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1928年日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1945年9月12日,联合国家战争罪行委员会明确规定:追究战争犯罪没有必要被限制在某一个特定时同之后,以使有关责任方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一般情况下,案件的追溯时间应该自1931年9月18日奉天事件,或者在此前的一-段时间。考虑到战争犯罪案件发生的集中程度,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算起似乎更为妥当。
——摘编自宋志勇《东京审判与日本侵华罪行史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关于日本战犯追溯起算时间主张的变化,说明中国主张变化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家战争罪行委员会对日本战犯追溯起算时间的态度,并说明其意义。
材料日本战争犯罪起算时间,直接关系到之后东京审判中所适用法律的溯及既往的时间,是拟定战犯名单并实施抓捕的一个前提性工作,也是讨论审判日本战犯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二战结束前,盟国在准备审判日本战犯的过程中,这-一问题已经被提起,当时中国方面已经考虑将1937年作为起算时间。
二战结束后,中国向联合国家战争罪行委员会作出建议,将中日战争的开始时间固定在一个确切的时间点是没有必要的,应该充分考虑每个事件的性质。比如1931年,1928年都可以作为起算时间,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1928年日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1945年9月12日,联合国家战争罪行委员会明确规定:追究战争犯罪没有必要被限制在某一个特定时同之后,以使有关责任方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一般情况下,案件的追溯时间应该自1931年9月18日奉天事件,或者在此前的一-段时间。考虑到战争犯罪案件发生的集中程度,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算起似乎更为妥当。
——摘编自宋志勇《东京审判与日本侵华罪行史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关于日本战犯追溯起算时间主张的变化,说明中国主张变化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家战争罪行委员会对日本战犯追溯起算时间的态度,并说明其意义。
2.单选题- (共8题)
6.
古代雅典通过陶片放逐法来打击民主敌人,公元前417年的投票,雅典人最初流放的目标似乎是阿克比亚德斯和尼奇亚斯中间的一个,但在投票之前,两人突然联合起来,最后流放的却是相对改要的许佩波罗斯。这表明陶片放逐法
A.对威胁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 |
B.成为打击敌人、维护民主政治的武器 |
C.加剧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
D.成为排除异己、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 |
7.
美国的法院采取双轨制,即联邦法院与州法院同时存在且互不隶属,州有对非联邦案件的终审权。但当涉及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诉讼时,当事人有权将案件一直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这体现了
A.三权分立原则 |
B.共和制原则 |
C.对宪法负责制 |
D.联邦制原则 |
8.
甲午战后,西方《纽约新闻报》发表评论说:“中国的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味、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这一评论
A.客观分析取午战争 |
B.在舆论上支持日本 |
C.是日本伪造的舆论 |
D.代表西方主流意识 |
9.
1927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一文分析道:“如果豪绅资产阶级能够派许多兵占领重要城市,直接有高压政策,压住工人的革命行动,那么,他们决没有这许多兵,去驻满全国各乡各村。”这一思想
A.体现以城市中心运动为主 |
B.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有吻合处 |
C.反映资产阶级存在革命性 |
D.表明革命应该由无产阶级领导胜利 |
10.
据考古发现,东汉豪强地主墓葬出土中有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这表明
A.地主崇尚奢侈、消费 |
B.自耕农经济的脆弱 |
C.田庄经济生存能力强 |
D.汉代水利经济发达 |
11.
1684年,荷兰每磅中国武夷茶售价是80荷盾,1698年,售价是7.75荷盾,至1701年,跌至2.32荷盾。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东西方贸易日益萎缩 |
B.茶叶在荷兰遭遇滞销 |
C.世界性市场初步形成 |
D.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 |
1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是,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生物大爆炸等问题,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据此可知
A.达尔文进化论挑战神学创世说 |
B.达尔文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之上 |
C.科学发展的水平受时代的限制 |
D.达尔文进化论不是一种科学理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