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56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变革,这些变革极大地影响了历史的发展。
将下列“国家”与同时代的“变革”相对应(填写字母)。

(1)英国______十月革命(A)
美国______拿破仑帝国建立(B)
俄国______工业革命(C)
法国______南北战争(D)
(2)简述上述“变革”的特点。
(3)结合上述“变革”,谈谈你对“这些变革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发展”的理解。
2.
   材料一:A悬泉汉简详细记载了公元前39年的一次纠纷。4名粟特使节向敦煌的中国官员上诉,称他们卖的骆驼价钱太低,中国官员支付的是又瘦又黄的骆驼价,而他们的骆驼是又白又肥的骆驼。公元前39年,敦煌官员为这起纠纷下了定论:粟特人已经得到了合理的报偿。

——B王素《悬泉汉简所见康居史料考释》

材料二:“如此不尽人情地对待这些使节,可能是因为汉朝官员一直对粟特人怀恨在心,因为他们和汉朝长久以来的敌人……合作,因此故意少付钱以报复粟特人。”

——C荣新江《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

注:悬泉汉简出土于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1987年发掘出35000多件废弃的文书,23000多件有汉字的木简。……大约2000根简有纪年,在公元前111到公元107年之间,这正是军营有人驻扎的时期。
问题:
(1)上述材料中划线部分,就研究汉代丝绸之路而言,_____是一手材料,_____是二手材料。(填写字母 )
(2)材料一、二中,对丝绸之路贸易纠纷进行史实陈述的是______,对其进行历史解释的是______。
(3)材料中所说的“汉朝长久以来的敌人”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上这段贸易纠纷的真实性进行简要说明。
3.
   1918年上海知县沈宝昌在《上海县续志·序》中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迩来世变迭起,重以沧桑,由同治(1862-1874)视嘉庆(1796-1820)时,其见闻异矣。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矣。更阅读数十年,人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

——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P215

问题:
(1)材料中“同治视嘉庆时”“见闻”有何不同?
(2)材料中“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上海的变化?

2.单选题(共14题)

4.
“这个国家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其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一种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的特征。”这个国家应该是指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德国
5.
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某国在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却“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该国指的是
A.法国
B.俄国
C.德国
D.日本
6.
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的《常识》中提出:“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本身。”这一说法引起北美“很多人心里……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指
A.武装反抗
B.民族独立
C.孤立外交
D.经济封锁
7.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时指出:“大革命……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这里“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君权神授
B.人文主义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8.
“工部局“、“公董局”、“巡捕房”这些机构最早出现在近代中国的
A.广州
B.香港
C.上海
D.天津
9.
英国工业革命后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行会
B.手工工场
C.垄断公司
D.工厂制度
10.
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起点是
A.中共八大
B.文革结束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11.
19世纪末20世纪之交,席卷欧美的“新史学”运动在中国的代表人物是
A.司马光
B.章学诚
C.刘知幾
D.梁启超
12.
“中体西用”论渐趋沉寂大致在
A.鸦片战争结束后
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
C.甲午战争结束后
D.五四运动爆发后
13.
康有为读到《天演论》译稿后称译者“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此处“第一者”是指
A.达尔文
B.林则徐
C.严复
D.李大钊
14.
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是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C.实行征兵制,宣扬武士道
D.实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15.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
A.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B.实施西方的法律制度
C.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专制统治D.缩小与西欧国家的差距
16.
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西周末期
B.东汉时期
C.北魏时期
D.隋唐时期
17.
一战后“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的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五国海军协定》

3.选择题(共2题)

18.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这句话说明了(  )

19.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这句话说明了(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