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854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

——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宋代以后,在大举将地方神明纳入国家祀典的同时,随着识字率的激增和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朱熹等理学家则开始将宗族制度庶民化。迨至明后期,里甲制度崩坏,就由乡约、保甲承担了村落治安职能。清代的里甲、保甲、乡地、宗族、包税人则承担催征赋税的职能,基层自治功能被明清时期勃兴的宗族等各种社会组织分担。

——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等

材料二 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级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庄园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

——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并分析其影响。

2.单选题(共8题)

3.
回顾17~19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
A.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B. 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
C. 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
4.
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但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
B.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加重
C.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较为落后
D.私营工商业承担高额赋税
5.
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
A.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
B.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
C.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
D.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
6.
融入西方器形和装饰图案的中国瓷器在18世纪变得特别流行,各种各样的欧式元素都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中国瓷器成为中西贸易主体
B.外销成为中国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C.欧洲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
D.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7.
元代王祯《农书》中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
A.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
B.只适合南方水田
C.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
D.变革了耕作方式
8.
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9.
宋代初年政府禁止三品以下的官员和庶民穿紫色服饰,后因民间百姓穿紫色服饰增多已成趋势,政府不得不解除了该禁令。这表明宋代
A.百姓始终引领时代服饰潮流的发展
B.权力的管制对百姓服饰作出让步
C.民本思想得以充分落实
D.各阶层间人员流动频繁
10.
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A.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B.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
C.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