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54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7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成累万金”,“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由政府组织生产、销售、严禁私自铸铁、煮盐)、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材料二宋代的盐、茶、铜、酒等商品,由政府专卖,成为禁榷,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即所谓“官商分利”……宋高宗要求户部向他报告市舶贸易的收支情况。宋代政府还经常根据实际收入调整各地商税定额和税率,调整税卡布局,惩治那些刁难商人、苛征商税的官吏。
——摘编自汪圣铎《两宋货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02~1772年英国的国外贸易增长了两倍;1715~1771年法国国外贸易的价值增加了4倍多。这时对外贸易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770年前,英国的对外贸易大部分是同欧洲大陆进行的,到1775年时,其对外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近2/3的原料来源和贸易对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随着贸易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繁荣城市。伦敦垄断了英国对亚洲的贸易,是蔗糖贸易中心;利物浦是奴隶贸易的中心。阿姆斯特丹不仅控制了荷兰与亚洲、美洲的贸易,而且成了世界的商业中心和中介贸易转运站,法国、英国殖民地的产品经此地转运到中欧。里斯本支配着葡萄牙的对外贸易。加的斯控制了西班牙的国际贸易。此外还有法国的南特、波尔多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据材料,归纳其中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性强。)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推行新东方政策。勃兰特与苏联和波兰签订了条约,保证互不侵犯,承认欧洲各国现有的边界。通过外交努力,促使英、美、法、苏签署西柏林协定,解决了东西方在柏林问题上的对峙。联邦德国与苏联、东欧及民主德国的关系发展迅速,并进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活动余地迅速扩大,两德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为统一注入了新的生机。1971年勃兰特访问波兰,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双膝下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时人评价“勃兰特跪下,德国站起来”。
——摘编自刘佃云《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勃兰特推行“新东方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历史影响。
4.
材料黄遵宪(1848﹣1905)早年即经历动乱,关心现实,主张通今达交以“教时弊”。从1877年到1894年,他以外交官身份先后到过日本、英国、美国。经过亲自接触资产阶级文明和考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他树立起“中国必变从西法”的思想,并在新的文化思想激荡下,开始诗歌创作的新探索。
他深感古典诗歌“自古至今,而其变极尽矣”,再继为难。黄遵宪的诗“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广泛反映了诗人经历的时代,具有深厚的历史内容。反帝卫国、变法图强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黄遵宪的诗歌,较早地描写了海外世界以及伴随近代科学而涌现的新事物,拓宽了题材和反映生活的领域,写出了古典诗歌所没有的新内容。黄遵宪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他的诗本着“善作”的精神,沿着“矜奇”的趋势,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独特面目。梁启超誉其为“独辟境界”,是“诗界革命”的巨匠和旗帜。
——摘编自孙静《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遵宪“诗界革命”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黄遵宪提倡“诗界革命”的历史因素。

2.单选题(共9题)

5.
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反映出罗马法
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
B.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
C.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
D.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
6.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B.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7.
1951年6月4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指出:“如果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就会给俄国一个合法的借口干涉这一场战争,中苏之间的条约具备这样的性质,同时中国人也会根据这个条约,要求俄国人这样做。”这反映出
A.中国是战后“冷战”的中间地带
B.美国战败是保留实力的结果
C.“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D.中苏同盟是美国所忌惮的
8.
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
A.冲击了美苏两极世界格局
B.遏制了共产主义势力扩张
C.促进了欧共体的政治联合
D.体现了二战后大国的角逐
9.
《宋史》记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导致宋代“钱荒”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B.纸币交子大量发行
C.商帮囤积铜钱置地
D.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10.
清光绪七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商办企业有伤社会风化
B.政府努力规范商办企业
C.商办企业缺乏法律保护
D.清末已经转变政府职能
11.
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在五年一度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组成审议会议上,决定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成为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道构成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说明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开始走向衰落
B.发展中国家控制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经济快速发展使中国国际话语权扩大
D.会员国缴纳股金的份额与投票权脱钩
12.
卢梭认为社会契约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可转让。不受侵犯,不准分割。按照卢梭的理论,每个人都向群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利,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指的是
A.自由平等
B.法律至上
C.主权在民
D.公共意志
13.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A.是近代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D.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