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529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6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8世纪初,史官吴兢(670~749年)编成了《贞观政要》,以为“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缀集所闻,参详旧史,撮其指要。”该书的编纂在于劝惩匡辅,希望“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贞观政要》使得李唐的帝王之业得以自“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转而以本朝祖宗为治政楷模,使高不可攀、空泛抽象的理想境界变化为更加贴近现实、可资效法的亲切榜样。该书编成以后,贞观之治就成了帝王政治的范本。中唐以降,宪宗、文宗、宣宗诸帝奉《贞观政要》为经典,无不慨然仰慕太宗政化,鞭策激励自己发愤振兴。唐朝以后,不仅历代帝王推崇《贞观政要》,一般士大夫文人乃至僧道,也因为书中包含道德训教可作为处世指南而喜欢读它。它还被译成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蒙古文和满文,以供当政者参考。大约9世纪时,《贞观政要》又传到了新罗、日本等国,被列为王室、幕府的政治教材。
材料二《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的代表作。1532年开始印行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它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等领域引起巨大反响,该书被欧洲历代君主奉为案头之书,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在《君主论》一书里,马基雅维利否定了公认的一般道德,他认为君主在行使统治权时可以不受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可以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的目的。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武力和军队的重要性。他认为君主唯一的“专业”就是思考战争、军事制度和武装训练问题。马基雅维利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宗教,认为古罗马的宗教要比基督教更为可取,批判当时的基督教侵蚀了一个自由和生气勃勃的公民生活所需要的品质。
——据赵媛《浅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史官吴兢编写《贞观政要》的主要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政要》备受国内外关注和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主论》在意大利出现的背景及对欧洲的影响。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随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发展,教育改革逐步深入。195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高等院系调整工作,11月,以华东、华北、中南三大区为重点开始确定全国工学院院系调整方案。1952年7月确定了农业学院院系调整方案。1952年下半年至1953年各类高校的调整工作全部完成。经过院系调整,全国共有高校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4所,工业院校38所,师范院校31所,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所,财经院校6所,政法院校4所,文科、艺术、体育、少数民族院校31所。学校的任务,性质明确。这次调整也有不恰当之处,如机械搬用苏联经验,不适当地取消了一些学科,有的专业设置过细,对人才的成长与合理使用不利。
——据崔晓麟《重塑与思考:1951年前后高校如识分子思想改造动研究》等
(1)根据材料,简述新中国院系调整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院系调整的背景。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2年5月法国议会选举中上台的“左翼联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付危机,加之在国际事务方面,胡佛的延缓偿付欠款法案以及赔款的取消,都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在这种形势下,法国的法西斯组织纷纷出现。1934年初,法国报界彼露了白俄侨民斯塔维斯基搞金融投机的丑闻,涉及大批政界要人、警察和司法部门的头目1200多人。“火十字团”等法西斯组织利用这一丑闻事件阴谋夺权。面对法西斯势力的日益猖獗,法国左翼政党空前团结,组成了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勃鲁姆政府促使法国雇主协会和法国总工会达成了《马提翁协议》,规定工人有权利与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协调矛盾;勃鲁姆政府还加强了对法兰西银行的控制,对严重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法国通过了公认带薪休假制度、每周40小时工作制法案。人民阵线政府对法西斯主义进行了有效的抵制,从而避免了法国成为“下一个德国”。

——据齐世荣等主编《世界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法西斯势力猖獗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上述材料中法国左翼政党的做法。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聊斋志异》的创作,前后历四十余年之久,贯穿了蒲松龄的大半生。终生挣扎在科举道路上的蒲松龄,对于科举弊端有切肤之痛,所以,《聊斋志异》里有不少篇目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特别是对考官的昏聩无知刻画得入骨三分,对科举制度戕害读书人的心灵,写来酣畅淋漓,令人回肠荡气。蒲松龄还是位勤恳的著作家,除了《聊斋志异》外,他还为农民编了不少实用书籍,如《日用俗字》、《农桑经》、《婚嫁全书》、《药祟书》、《历字文》等。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辑录《会天意》,以收量晴谋雨之意。后又手录《观象玩古》,“备早涝之秋,为瞻云望岁之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蒲松龄作品的思想特点。

2.单选题(共8题)

5.
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
A.反映了内阁行政权扩大的趋势
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
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
D.有利于提高议会的办事效率
6.
1930年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党发出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势下,便成为极端错误的取消观念。”这说明
A.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
B.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
C.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
D.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
7.
明代晚期,南京的士大夫仅是所戴头巾,就有汉巾、晋巾、唐巾、不唐不晋巾、诸葛巾、东坡巾、阳明巾、九华巾、逍遥巾等多种,可谓殊形诡制,日新月异。这表明当时南京
A.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生活
B.成为全国商业中心
C.传统道德观念已经沦丧
D.文化复古之风流行
8.
从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这使托拉斯的数目由1890年的24个增加到1904年的257个。这一“合并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对企业合并的支持
B.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C.自由企业制度走向衰落
D.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
9.
下表为江南口岸城市人口(1891—1911年)统计表。据此可知
城市名称
1891年
1901年
1911年
镇江
135000
140000
184000
苏州
500000
500000

杭州
700000
350000

宁波
250000
255000
350000
温州
80000
80000
100000
 
A.江南城市化进程呈现不平衡性
B.通商口岸经济发展迅速
C.苏州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心
D.江南自然经济瓦解加速
10.
在柏拉图看来,荷马史诗以及悲剧、喜剧(即希腊文艺遗产)都是不好的,这是因为文艺只属于情欲,绝不属于理智,它不能给人真理,反而逢迎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乃至亵渎神明,伤风败俗。这反映了古希腊
A.道德教化问题受到了一定关注
B.人文主义者普遍推崇理性
C.文学家和艺术家没有社会地位
D.社会世风日下且人情淡薄
11.
导致下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
A.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
B.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
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12.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中国古代同一问题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
出处
“(上)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少,或不尽忆。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俭曰:‘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上乃止。”
《南齐书》
“伏闻天圣以前,选用人才,多取北人,寇准持之尤力,故南方士大夫沉抑者多。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视,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及绍圣崇宁间,取南人更多,而北方士大夫复有沉郁之叹。”
陆游《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
 
A.政权中心籍贯分布稳定性强
B.政权中心逐渐呈现出南人化趋势
C.学术中心逐步由北向南移转
D.文化中心南移引发政治中心南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