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材料林则徐到达广州……他命令行商们传谕外国商人,三天之内,将趸船上所贮数万箱鸦片悉数呈缴,并签具甘结合同,声明以后再夹带鸦片,一经查出,“人即正法,货即没官”。同时颁下的,还有他给各国商人的谕令。……三天过去了,外国商人并没有遵令。他们已经习惯了广东当局雷声大雨点小的恫吓,觉得这只不过是要求贿赂的变奏,没有真当一回事。……将一二名行商开刀问斩。结果外国商人同意交出鸦片……他下了最大决心,作出最后的决定:一、中止一切中外交易。二、封锁商馆,撤退仆役,断绝供应……将其中的约350名外国商人统统关了禁闭。……(义律)表示屈服。他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劝告英商将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交给中国政府。……林则徐认定缴烟工作能如期完成时,便撤销了对商馆的封锁,除颠地等16名大鸦片商外,其他外国人都准许离开广州。缴烟工作结束时,林则徐要求被扣的16名鸦片商人具结,保证以后不来中国,在义律的提议下,颠地等人皆具结。……最后一批外国商人离开广州。……对于林则徐这种针对外国人的禁烟方法,有论者谓操之过急过激,并称他应当对后来发生的战争负责。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l)根据材料,概括林则徐禁烟取得成效的原因。
(2)有人认为林则徐这种禁烟方法操之过急,他应对后来发生的战争负责。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这一观点。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l)根据材料,概括林则徐禁烟取得成效的原因。
(2)有人认为林则徐这种禁烟方法操之过急,他应对后来发生的战争负责。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这一观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从行外买进的商品,如果不通过行商此无法外销。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在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后,粤海关的税收成为皇家的重要财源。康燕六十年(1721年),进入粤海关的船舶附加税为3%,雍正六年(1728年)增加到10%.“咸丰六年(1856年),亚罗船期事起,英军再攻广州,居民愤慨外人频年横暴,不问黑白,烧夷馆,洋行被殃及”,十三行的命运遂告终结。摘编自王询等《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材料二:1602年,荷兰议会颁布了荷兰东印度会司的“公司成立特许章程”。根据特许章程,东印度公司被授予从荷兰到好望角以东以及经由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章程明确规定了工作分配,如造船、装备和这回货物的贬卖等。阿姆斯特丹商部负责一半,泽兰商部负责四分之一。这既是“业务份额”的划分,也是“股份”或权利比例的分配。行使公司管理权力的董事席位也大致按此比例分配。荷兰东印度公司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是从事海外贸易,攫取商业利润的时期,其途径是贱买贵卖;二是侵占殖民地实行赋税掠夺的时期,其方法是占据广大的领土,直接的掠夺。荷兰及其东印度公司的权威建立在商业霸权之上,但是以贸易为灵魂、脱离工业生产的荷兰成为工业革命浪潮中的落伍者,最终东印度公司一度拥有的繁华岁月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广州十三行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材料一: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从行外买进的商品,如果不通过行商此无法外销。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在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后,粤海关的税收成为皇家的重要财源。康燕六十年(1721年),进入粤海关的船舶附加税为3%,雍正六年(1728年)增加到10%.“咸丰六年(1856年),亚罗船期事起,英军再攻广州,居民愤慨外人频年横暴,不问黑白,烧夷馆,洋行被殃及”,十三行的命运遂告终结。摘编自王询等《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材料二:1602年,荷兰议会颁布了荷兰东印度会司的“公司成立特许章程”。根据特许章程,东印度公司被授予从荷兰到好望角以东以及经由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章程明确规定了工作分配,如造船、装备和这回货物的贬卖等。阿姆斯特丹商部负责一半,泽兰商部负责四分之一。这既是“业务份额”的划分,也是“股份”或权利比例的分配。行使公司管理权力的董事席位也大致按此比例分配。荷兰东印度公司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是从事海外贸易,攫取商业利润的时期,其途径是贱买贵卖;二是侵占殖民地实行赋税掠夺的时期,其方法是占据广大的领土,直接的掠夺。荷兰及其东印度公司的权威建立在商业霸权之上,但是以贸易为灵魂、脱离工业生产的荷兰成为工业革命浪潮中的落伍者,最终东印度公司一度拥有的繁华岁月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
——据仲继银《荷兰东印度公司》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洲十三行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职能,并加以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广州十三行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3.
某学者认为经济史问题的解释要避免就经济论经济,孤立地看待经济问题,经济与其他历史因素之间是紧密关联的,为此他引用了如下公式:

请选择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某一经济史问题,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公式中的经济因素与其他因素的联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请选择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某一经济史问题,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公式中的经济因素与其他因素的联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
材料 封赠制是指官员的亲属可获得相应官职和封号的制度。元朝封赠制是推行汉法的结果,武宗即位后,使其制度化。宋时高级官员的亲属才能被封赠,元代一品至七品的官员均可封赠。在宋朝凡是属于同一封赠等级的官员,亲属受封的官职是固定的,而元朝“每遇子孙升品,其父祖随迁,母妻同”,同时监察御史有“体察”之责,“若有诈冒不实,并行追夺”,还规定“妇人因夫、子得封者,不许再嫁”等。宋朝封赠一般是“通大礼”方许申请,元朝则规定正从七品至正从六品,止封一次,升至正从五品,封赠一次。升至正从四品,封赠一次等。当时的儒者评价封赠“使居执役者,明见赃吏之被祸,及其身,及其父母妻孥,尽不免于戳辱;又见廉史之蒙福,及其身,及其父母妻妾,俱得享于荣华。”
——据《元典章》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元代封赠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封赠制度改革的影响。
——据《元典章》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元代封赠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封赠制度改革的影响。
2.单选题- (共9题)
5.
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宪政的精神 |
B.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
C.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
6.
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
B.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
C.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
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 |
7.
江西遂川某一时期民歌:“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对材料中“分田”与“政权”理解正确的是
①“分田”是指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②“分田”是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③“政权”是指苏维埃民主政权 ④“政权”是指抗日民主政权
①“分田”是指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②“分田”是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③“政权”是指苏维埃民主政权 ④“政权”是指抗日民主政权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8.
《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A.代田法已经出现 |
B.耕地面积增加 |
C.水利灌溉发达 |
D.注重精耕细作 |
9.
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
B.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
C.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
D.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
10.
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贵”“富”合一到“贵”“富”分离的变化。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因素是
A.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 |
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
C.工商食官制度走向衰落 |
D.贵贱等级界限已被打破 |
11.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即“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下表中最符合该现象的是( )


A.A | B.B | C.C | D.D |
12.
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克里奥尔(Creole)-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西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
B.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 |
C.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 |
D.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