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八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50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5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马汉的《海权论》认为,以贸易(指商品输出)立国的国家,必须控制海洋。夺取并保持制海权,特别是与国家利益和海外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要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具有占优势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舰队和商船队以及发达的基地网。而在近代中国,两次鸦片战争惨败之后,经洋务派中坚力量推动,中国近代海军建设发展比较快,各方面都胜日本一筹。但李鸿章作为兴办近代海防的领军人物,仍坚持“守疆土,保和局”的海防战略。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清朝大败,这种失败,实际上是传统海防体系的全面崩溃。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海权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定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代政府沿袭前朝的匠籍制度,将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加强管理,不得脱籍。手工业者一般分为轮班匠和住坐匠两大类。轮班匠必须定期到京师手工业作坊无偿服役3个月,称“一班”,周期因行业而异,一年至五年不等。轮班匠常常通过怠工、隐冒、逃亡等手段进行反抗。而住坐匠主要是京师附近的工匠,每月上工10天,有一定报酬。这种匠籍制度极大限制了工匠独立自主的经营。15世纪末,明政府允许轮班匠以银代役。从16世纪末开始,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这样,轮班匠实际名存实亡。到了清代顺治年间,清政府决定废除匠籍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持续了4个半世纪的匠户制度正式终结,匠人也获得了自由身份。
——摘编自张民《古代中国手工业》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对轮班匠一律征银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废除匠籍制度的历史作用。
3.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36年的世界局势尤其是欧洲的局势已经处在动荡不安之中,……这年,日本广田内阁的建立,加之此前意大利墨索里尼上台、德国纳粹党执政,使得法西斯主义在三国掌握政权。也是在这一年,西班牙爆发了内战。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集团与苏俄势力的代理战争,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二战的彩排”一点也不为过。
——摘编自《风起西华》
材料二说起1936年的中国,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
——摘自《中国的1936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班牙内战爆发的背景,并结合所学史实,简述作者之所以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二战的彩排’”的理由。
(2)1936年在中国大西北发生的两个“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分别指什么?简要分析其各自的影响。
4.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后,因经费难筹、管理混乱、销场未广、支持愈久、用款愈多,无法为继。后转由郑观应接手汉阳铁厂。郑观应到厂后,接到一封密函,函中揭发厂内管理者的种种浮开,亦即虚报假冒。1896年8月16日,郑观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颁布了汉阳铁厂厂规,对用工制度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与此同时,他草拟了《处理公文章则六条》《总文案、提调分别办事管见四条》上呈盛宣怀,从厂规的颁布到公文制度的制定,奠定了汉阳铁厂制度建设的基础,同时,文件还着重强调国家维护对汉阳铁厂发展的意义说:“查美国重税进口钢铁等货,正以保护本国工商自制之货。”鉴于洋工程师种种弊端,郑观应向盛宣怀建议,“聘请上等各工师,必须访其有学问、有历练者方可无误”。郑观应接手汉阳铁厂总办后,把焦炭问题放在首位,“鄙见第一重在焦炭,如焦炭所产近便价廉,则事业可久可大。”总之,在汉阳铁厂的思考、建议以及诸多举措,为汉阳铁厂后来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郭莹、陈锴《郑观应与汉阳铁厂》
(1)根据材料,概括郑观应整顿汉阳铁厂的背景和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经营汉阳铁厂的影响。

3.单选题(共5题)

5.
罗马法规定,买卖双方要亲自到裁判官面前,买受人手持物品,并说:“依罗马法,此物为我所有”。裁判官则问出卖人:“你对买受人的主张有无异议?”若出卖人不提出异议或默不作声,裁判官便裁定该物为买受人所有,买卖就告成立。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保留有原始落后的习俗
B.注重调解贸易纠纷
C.重视保护贵族私有财产
D.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6.
下表反映了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量(单位:万两)变化情况,其变化的主要
年份
库存银数
新收银数
支出银数
实存银数
咸丰元年(1851)
844.0962
850.8529
956.9910
737.9581
咸丰二年(1852)
737.9581
836.1837
1032.6172
541.5246
咸丰三年(1853)
541.5246
475.3397
847.1746
169.6897
 
A. 外来侵略迫使农民破产
B. 洋务势力截留地方税收
C.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D. 太平天国冲击统治秩序
7.
二战后,美国推行反苏反共的杜鲁门主义,尼克松上台后,主张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并在其担任总统之后实现了访华的目标。尼克松政府的这一转变
A.改变了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
B.使得美国放弃了在亚洲的战略收缩
C.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
D.促成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8.
明朝时期,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
A.促进了高产农作物推广
B.与重农抑商观念背道而驰
C.阻碍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D.缓解了徽州人多地少矛盾
9.
《史记》《汉书》等史籍都记载,秦始皇陵在秦末曾遭火焚。有的专家怀疑史籍记载的真实性。最终通过对兵马俑一、二号坑的发掘发现,俑坑有黑色木炭遗迹,经推证是遭火焚烧后造成的。这说明
A.考古发掘依赖于史籍记述
B.考古发掘才能证明史籍记述真伪
C.历史文献记载都真实可信
D.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