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统治者为了利用法律为其专制统治服务,在其统治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普法措施。普法教育的内容及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对具体法律条文的讲解、宣传。明朝正式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每年正月、十月或逢节日时,有关官署与学官召集士大夫之老者到学校讲读律令。《大明律令》等法律法规成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二是定期宣讲圣谕。宣讲圣谕一般在乡约所举行,圣谕内容主要是明太祖所发布的圣谕六条,即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无作非为。三是讲读《大诰》。《大诰》是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间,采集官民犯罪而经御笔批示处理之具体案例。朱元璋要求“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并要求“皆颁学宫以课士,里置塾师教之”。《大诰》由此成为全国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科举考试从中出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朝“普法教育”的认识。
材料 明朝统治者为了利用法律为其专制统治服务,在其统治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普法措施。普法教育的内容及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对具体法律条文的讲解、宣传。明朝正式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每年正月、十月或逢节日时,有关官署与学官召集士大夫之老者到学校讲读律令。《大明律令》等法律法规成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二是定期宣讲圣谕。宣讲圣谕一般在乡约所举行,圣谕内容主要是明太祖所发布的圣谕六条,即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无作非为。三是讲读《大诰》。《大诰》是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间,采集官民犯罪而经御笔批示处理之具体案例。朱元璋要求“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并要求“皆颁学宫以课士,里置塾师教之”。《大诰》由此成为全国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科举考试从中出题。
——摘编自季林、张玉军《明朝的“普法教育”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普法教育”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朝“普法教育”的认识。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東后,德国海军的夭折使英国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英国已经恢复了在欧洲海域的绝对优势,英伦三岛似乎再无遭受入侵的任何可能。同时,一开始就卷入战争、肩负协约国主要战争重担的英国,整个国力遭到严重削弱。国内动荡和公众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迫使统治者改变手法,削减军费开支用于整顿国内经济、社会之需。《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英国当局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对德国的安全警觉,不相信有中长期意义上的德国威胁,和平麻痹思想自上而下异常浓厚,不搞战备,不修防务,以为只要外交上运用得法,也可发挥作用。1926年,英国外交部备忘录中认为:“我们已经得到了所有我们想要的,也许更多,我们唯一的目标是保持我们所有的,并生活在和平之中。”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平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東后,德国海军的夭折使英国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英国已经恢复了在欧洲海域的绝对优势,英伦三岛似乎再无遭受入侵的任何可能。同时,一开始就卷入战争、肩负协约国主要战争重担的英国,整个国力遭到严重削弱。国内动荡和公众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迫使统治者改变手法,削减军费开支用于整顿国内经济、社会之需。《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英国当局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对德国的安全警觉,不相信有中长期意义上的德国威胁,和平麻痹思想自上而下异常浓厚,不搞战备,不修防务,以为只要外交上运用得法,也可发挥作用。1926年,英国外交部备忘录中认为:“我们已经得到了所有我们想要的,也许更多,我们唯一的目标是保持我们所有的,并生活在和平之中。”
——据刘阿明《一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政策及其影响》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和平主义思潮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平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J
材料 郭永坏(1909—1968年),我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两弹一星荣誉勋章”获得者。他是唯一一位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都有涉及的科学家。
1939年,郭永怀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生。他们一行人在上海刚上船,就被告知他们将在日本的横滨停船三日登岸“观光”,并且要接受日本政府的签证。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面对这种莫大的侮辱,包括他在内的22名中国留学生全体下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次机会。八个月后,郭永怀等人又接到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留学通知,从此,郭永怀开始了他长达16年的留学生涯。后来,他辗转来到美国,师从冯·卡门,并于1945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他又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生院的奠基人之一。
1956年,为避免美国以掌握重要资料为由阻挠回国,郭永怀烧掉了十几年来写成的手稿。郭永怀在钱学森召唤下回到祖国后,经钱学森推荐,担任了刚成立的核武器研究院的副院长,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工作中,为核弹研制及其武器化作出了巨大贡献。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发现了一组重要数据,急于搭乘夜班飞机回京研究,在途中不幸遇难。在生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和警卫员以身体保护国家秘密安声、完好。
(1)根据材料,概括郭永怀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郭永怀精神的内涵。
材料 郭永坏(1909—1968年),我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两弹一星荣誉勋章”获得者。他是唯一一位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都有涉及的科学家。
1939年,郭永怀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生。他们一行人在上海刚上船,就被告知他们将在日本的横滨停船三日登岸“观光”,并且要接受日本政府的签证。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面对这种莫大的侮辱,包括他在内的22名中国留学生全体下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次机会。八个月后,郭永怀等人又接到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留学通知,从此,郭永怀开始了他长达16年的留学生涯。后来,他辗转来到美国,师从冯·卡门,并于1945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他又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生院的奠基人之一。
1956年,为避免美国以掌握重要资料为由阻挠回国,郭永怀烧掉了十几年来写成的手稿。郭永怀在钱学森召唤下回到祖国后,经钱学森推荐,担任了刚成立的核武器研究院的副院长,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工作中,为核弹研制及其武器化作出了巨大贡献。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发现了一组重要数据,急于搭乘夜班飞机回京研究,在途中不幸遇难。在生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和警卫员以身体保护国家秘密安声、完好。
(1)根据材料,概括郭永怀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郭永怀精神的内涵。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它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洛克是这一思想的最早提出者。19世纪初,它被首次用作西班牙自由党的名称,表示该党在政治上既不激进也不保守的政治态度。后来,自由主义才在欧洲和北美得到广泛流行和使用,成为近代西方一种社会政治思潮或流派的代名词。由于自由主义者对社会问题往往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因而在西方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里,自由主义的具体表现和特色是不同的。但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或流派,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或思想内涵是基本一致的,这就是强调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主张维护个性的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专制主义,认为保障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是国家存在的根本目的。从这一核心价值或思想.内涵出发,自由主义在思想上主张开放、多元与宽容,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主张通过温和的社会变革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不同于西方之处,并说明原因。
材料一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它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洛克是这一思想的最早提出者。19世纪初,它被首次用作西班牙自由党的名称,表示该党在政治上既不激进也不保守的政治态度。后来,自由主义才在欧洲和北美得到广泛流行和使用,成为近代西方一种社会政治思潮或流派的代名词。由于自由主义者对社会问题往往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因而在西方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里,自由主义的具体表现和特色是不同的。但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或流派,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或思想内涵是基本一致的,这就是强调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主张维护个性的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专制主义,认为保障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是国家存在的根本目的。从这一核心价值或思想.内涵出发,自由主义在思想上主张开放、多元与宽容,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主张通过温和的社会变革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前沿诸问题》
材料二 严格地说,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是严复、梁启超等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介绍到中国来的。在西方自由主义传入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学中源.说非常盛行,这种学说认为西方近代的一些科学技术、思想学说源自古代中国。受其影响,严复、梁启超等人在介绍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的同时,又力图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挖掘出能与西方“自由主义”相会通的内容,以证明自由主义在中国古已有之。严复就一再强调:挽近欧西平等自由之旨,庄生往往发之。详玩其说,皆可见也。”所以他特别重视对老庄所谓“自由主义”思想的挖掘。——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前沿诸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自由主义产生发展的特点及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不同于西方之处,并说明原因。
2.论述题- (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3反映了中国古代和西方近代不同的道德观念。
材料 表3反映了中国古代和西方近代不同的道德观念。
| 中国古代 | 西方近代 |
道德认识 | 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是道与德的组合,“道”是世界万物运行的客观规律;“德”的定义是依据天地滋养万物而得出的,引申为维系生命及帮助生命维系,其特性是不索求回报,就犹如天地对万物无所求一样。因此,“道不可须臾而离之,离之非道也”,“德是生而勿宰,养而勿侍”。古代中国人对于道德的认识比较统一,因此历朝历代都很重视道德 | 西方人对于道德认识是从社会的基本单元出发,即从个体的人出发来论述道德的功效和原理。因此西方的道德学家多从人的个体感受来论述、解释道德,而且主要的是从人的理性出发来分析论述。而理性又是一个模糊概念,它因人而异,因此没有统一的标准。道德在西方的社会生活中不受重视 |
道德研究方法 | 中国人认为道德就是天理,是客观运行规律,因此后期很多朝代的中国人都不再去探究道德是什么,只是按照祖辈的教训去遵守道德。因为,在中国人看来道德是公理,不需要证明。谁不守道德就必将遭受道德的惩罚 | 西方人从个体感觉出发进行研究,他们发现道德只是一些规范和标准,认为道德是制定道德规范和标准的学问。既然道德是制定出来的,那么在没有人知道,或者在其他人无法惩罚自己时,就可以不讲道德 |
——据辛一山《中西道德差别》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西方道德观念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9题)
6.
古罗马法中的“诚信诉讼"是指在程式书中,大法官于原告请求一项后批注“依诚信"字样的诉讼。承审员在审理时可按诚信和公平的原则,根据案情作出衡平的判决,不必拘泥形式。这种诉讼
A.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
B.将法律关系上升为道德关系 |
C.为法官判案提供了自由空间 |
D.说明法官都能遵守诚信原则 |
7.
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多党选举制度下,由于不同政党的存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人才被政党切割成几个部分,并随政党共进退。一党获胜,哪怕原来的政务官再有能力,也需统统大换血。这揭示出西方政党政治
A.导致了政治人才的匮乏 |
B.实现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 |
C.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 |
D.扩大了政治人才的空间 |
8.
到1926年5月,广东全省有组织的农民达到62万以上,有组织的县增加到61个,占全部县的2/3。与此同时,其他省份的农民运动也风起云涌,到1926年6月,农民协会遍布全国12个省,会员98万多人。材料所述状况
A.实现了农民拥有土地的愿望 |
B.表明农村地区成为革命的重心 |
C.有利于中国革命的深入发展 |
D.说明中国革命走上了正确道路 |
9.
下表反映了不同人士对中国的评价。这些评价反映的共同信息是
评价 | 学者 |
照搬西方经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失败了,因此全球层面对中国智慧的需求正在不断上升 | 美国教授级讲师、中国问题专家赛斯·卡普兰 |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并逐渐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一个不断发展强大的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 巴基斯坦学者哈桑·贾韦德 |
过去,非洲人前往欧美寻找发展机遇;现在,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前往中国从事贸易,学习发展经验 | 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阿达玛·盖伊 |
汉语在巴西乃至整个拉美已成为越来越有前途的语种 | 巴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王俊晓 |
2017,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重要引擎 | 中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盛来运 |
A.中国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 |
B.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
C.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楷模 |
D.国际社会盛赞中国的贡献 |
10.
《汉书·货殖传》载:“吴楚兵之起,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ji)黄(同贷)子钱家(中国古代商业银行雏形),子钱家以为关东成败未决,莫肯予。唯毋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十之。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毋盐氏息十倍,用此富关中。”上述材料说明当时
A.金融活动比较活跃 |
B.政府财政比较困难 |
C.民间普遍支持平叛 |
D.关中地区经济繁荣 |
11.
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后,刺激了附近地区的棉花生产。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演变和发展;而通海地区农民扩大土布生产而产生的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工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上述现象说明
A.农工互动关系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
B.近代手工棉纺织生产实现了质的突破 |
C.手工棉纺织业阻碍了洋纱、洋布的进口 |
D.近代棉纺织工业品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 |
12.
有学者指出,赫鲁晓夫在改革过程中感悟到“冷战"后新时代将会到来,但他又无力自觉地把握住战后时代转换的重要契机,深刻地转变斯大林留下的不能再继续推进社会经济进步的体制。他只能是个过渡性的人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赫鲁晓夫
A.不能担当领导苏联的重任 |
B.无力推动苏联社会的进步 |
C.没有尝试突破传统经济体制 |
D.在改革上具有表面化特征 |
13.
有学者指出,从韩愈开始至北宋诸儒,针对世族消亡的事实和个人活动能力的膨胀,他们企图激发个人的伦理道德意识,希望实现内心深处的“自律”而不是国家和家族的“他律”,直至形成完备的程朱理学体系。从此,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进了以具备“自律”能力的个人为主体的正常轨道。这揭示出程朱理学
A.使士人摆脱了国家和家族的束缚 |
B.实现了士人群体的高度道德自律 |
C.为提高士人的社会地位创造了条件 |
D.是唐宋时期社会发展演变的产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