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一过去几百年以来,西方一直是现代国际体系的中心。西方不仅具有发达的政治经济结构、军事组织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念,而且还塑造着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基本面貌和交往方式,在推进人类迈向工业文明、实现世界现代化方面起着主导性作用。自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逐渐取得了对非西方世界在力量、制度和观念层面的全面优势。
——金灿荣《告别西方中心主义》
材料二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苏、英三巨头在前苏联的雅尔塔举行决定世界形势的最高级会议。讨论了关于攻击法西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关于联合国会议。其间斯大林与罗斯福还进行了一对一的谈判。美国希望前苏联早日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从而减少日军对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作为交换条件,斯大林向罗斯福提出:把中国新疆纳入苏联势力范围;租借中国旅顺港;中长铁路由中苏两国共管;外蒙古独立。
——摘编自《世界史》
材料三由于中国的***在与奥巴马总统会晤时就明确表示,中国不接受G2(两国集团)的说法。
——摘编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多角度分析“过去几百年以来,西方成为国际体系的中心”的原因有哪些?(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3)请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中国不接受G2(两国集团)的说法”的原因。(6分)
材料一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入大机器生产方式,以契约工人作为劳动力,投资于近代企业。这样的企业具有基本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分散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有别于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这便是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后的10年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1913年中国现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现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另据估计,中国现代工业1914~1920年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3.8%,面粉、卷烟等轻工业年增长率超过了20%。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36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8%,加上工场手工业产值是20.5%。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也只占工农业产值的17%,加上工场手工业是23%。而在这少量的现代工业中,民族资本经营的又是非主体部分。其力量之弱可见一斑。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3)1915年《新青年》的创办。
(4)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5)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晰。
2.单选题- (共12题)
A.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 B.英国清教徒的影响 |
C.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
A.遵义会议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 B.应邀参加重庆谈判 |
C.中共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主张 | D.***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
A.荷兰被英国打败 |
B.荷兰的发展重点由陆上转向海上 |
C.荷兰是商业立国,不是工业立国 |
D.荷兰是军事立国,不是商业立国 |
A.13世纪佛罗伦萨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B.宗教在当时的西方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
C.政府的支持是当时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政治前提 |
D.西方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于纺织行业 |
A.没有“一次革命”就没有“二次革命” |
B.“二次革命”与“一次革命”没有任何关系 |
C.“二次革命”是“一次革命”的继续 |
D.“一次革命”和“二次革命”都是为了民主共和 |
A.等级制度 | B.武士精神 | C.军国主义 | D.天皇制度[ |
A.俄国农奴制改革 |
B.美国南北战争 |
C.日本明治维新 |
D.中国洋务运动 |
A.君主 | B.诸侯 | C.地主 | D.宰相 |
A.从空间特征上看,中国是一个陆权和海权兼具的大国 |
B.中国的这一广大地域,是几大文明交汇的地带 |
C.在全球范围内,或许再也找不到一个区域能够与这个地域相比 |
D.中国的这一广大地域,是欧亚交通要道 |
3.选择题- (共8题)
在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有人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测得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
组别 |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 结果 | |
NaCl | 茉莉酸 | ||
① | + |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
②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③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
(1)实验室中离体培养胡杨细胞的方法称为{#blank#}1{#/blank#} 技术.成熟胡杨细胞和分生区细胞相比,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结构基础是成熟胡杨细胞中有{#blank#}2{#/blank#}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blank#}3{#/blank#} ,因变量是{#blank#}4{#/blank#} .
(3)若用健那绿对培养的胡杨细胞染色,在高倍镜下还可以观察到{#blank#}5{#/blank#} .染色后基本不影响细胞质壁分离的观察.
(4)该实验结果表明,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blank#}6{#/blank#} (填“有”或填“无”)抑制作用.
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八月桂花香满园{#blank#}1{#/blank#}.
(2)1L酒精和1L水混合得到不足2L的溶液{#blank#}2{#/blank#} .
有人在实验室中以果蝇为材料作了如下二组实验.请分析回答(基因用B、b表示):
实验一:
(1)从实验一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B、b基因位于{#blank#}1{#/blank#} 染色体上,红眼对朱砂眼为{#blank#}2{#/blank#} 性.
(2)若让实验一中F2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中,雄蝇有{#blank#}3{#/blank#} 种基因型.雌蝇中纯种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blank#}4{#/blank#} .
(3)观察中发现,实验一F3的后代果蝇中有一只白眼雌蝇,以该白眼雌蝇为亲本进行实验二.
实验二:
再让实验二中的F1果蝇随机交配,其F2中,不论雌、雄均表现为红眼:朱砂眼:白眼=4::3:1那么F2代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blank#}5{#/blank#} .
(4)果蝇的白眼变异一定是有关基因中的{#blank#}6{#/blank#} 发生变化引起的.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