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845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方,如苏州等地,出现了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富裕机户,购买织机,雇佣机工进行生产。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材料二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三1897年5月27日,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年份
国内工商业、交通业及其他
钱庄
外国洋行
外国在华银行
合计
1897年底
70
14
12
4
100
1898年底
51
11
38
0
100
1899年底
85
0
15
0
100
 
——摘编自《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2)根据材料二,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明代省级设三司、分理事务不同,清代按省设置督抚为最高长官并成为定制。皇帝以奏折之朱批及廷寄上谕直接指挥督抚,督抚亦将重大军政要务先行奏闻,以得到皇帝密谕的指示。乾隆年间将前代巡按制度永行停止,赋予督抚监察所辖省区的最高监察权力,同时督抚之间、督抚与藩臬两司间通过密折相互监督制约,道府州县等官遇督抚不公亦可揭发,盐政、织造等内府官员也负有监察地方的特殊使命。督抚、布政使及重要的道府官员之选任,由吏部、军机处开列候选名单,呈皇帝选定。官员定期考核,三年一次,以定其奖惩及升降补调,激励其尽职守法。因清初军费开支巨大,中央留给地方所用的赋税收入、衙署办公经费、官员薪俸比明代大为减少,全国平定后,留给地方经费仍然很少,且在使用上严格控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明清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前期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代前期对地方控制举措的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3.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请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3.选择题(共2题)

4.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征服

    有一劫犯在抢劫银行时被警察包围,无路可退。情急之下,劫犯顺手从人群中拉过一人当人质。他用枪顶着人质的头部,威胁警察不要走近,并且喝令人质要听从他的命令。

    警察四散包围,但不能离去。劫犯挟持人质向外突围。突然,人质大声呻吟起来。劫犯忙喝令人质住口,但人质的呻吟声越来越大。最后竟然成了痛苦的呐喊。

    劫犯慌乱之中才注意到人质原来是一个孕妇,她痛苦的声音和表情证明她在极度恐吓之时马上要生孩子了。鲜血已经染红了孕妇的衣服,情况十分危急。

    一边是逃跑和漫长无期的良心谴责,一边是一个即将出生的生命。劫犯犹豫了,选择一个便意味着放弃另一个,而每一个选择都是无比艰难的。四周的人群,包括警察在内都注视着劫犯的一举一动。

    终于,劫犯缓缓举起了枪——他将枪扔在了地上,随即举起了双手。警察一拥而上。围观者竟然响起了掌声。

    孕妇已不能自持,众人要送她去医院。已戴上手铐的劫犯忽然说:“请等一等,好吗?我是医生!”警察迟疑了一下,劫犯继续说,“孕妇已无法坚持到医院,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请相信我!”警察终于打开了劫犯的手铐。

    一声洪亮的啼哭声惊动了所有人,人们高呼万岁,相互拥抱。劫犯双手沾满鲜血——一个崭新生命的鲜血,而不是罪恶的鲜血。他的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人们向他致意,忘了他是一个劫犯。

    警察将手铐重新戴在他手上,他说:“谢谢你们让我尽了一个医生的职责。这个小生命是我从医以来第一个从我枪口下出生的婴儿,他的勇敢征服了我。我现在希望自己不是劫犯,而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有时罪恶会被一个幼小的生命征服, 因为他强大,仅仅在于他是一个需要生存权利的生命而已。生命的征服就是如此简单。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市,时间是1999年7月25日。

4.单选题(共6题)

6.
历史研究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比八年抗战”的说法更加科学。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这表明
A.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历史评价随现实需变而不断变化
C.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D.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认识转变
7.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性
B.图二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图三反映了东汉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D.图四是西汉时期海昏侯刘贺曾发行的五铢钱
8.
《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一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 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A.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B. 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
C. 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 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9.
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B.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与诱导
C.私人资本的投入在逐步加大D.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0.
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作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表。我们由此统计表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
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力雄厚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狭缝中艰难成长
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了中国经济舞台
11.
下表为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括简表。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选择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