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572年,北周武帝宇文岂亲政,志在平北齐,定江南,统一全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集权,扩充兵力。一面削夺宗室诸王及勋贵大将的权势,一面要求宗室诸王及将帅的故旧部属不得尽忠于故主,要求只能以天子一人作为专心奉事对象。为了对北齐用兵,在府兵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幕兵范围,将征兵对象推及到所有均田农民,且“改军士为侍官”,“侍官”犹皇帝侍卫,明确了府兵的“禁旅”“宿卫”性质,改变了原先府兵将领“自相督率”的现象,当兵之民既有“侍官”的荣誉,又逃避了国家赋役,出现了均田农民踊跃当兵的局面。武帝大力整顿府兵军纪,用法严整,又经常体察军情,慰勉将帅,笼络军心。周武帝在释免奴碑、杂户的同时,为避免激化统治集团矛盾,又把部分奴碑赏赐给有功的将领和勋贵。建德二年(573年)武帝集群臣、沙门、道士,“辩释三教先后”,结果得出“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的结论,建德三年五月,武帝“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建德六年平北齐,武帝又令断齐境佛法。
——摘编自余世明《北周武帝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周武帝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周武帝改革的影响。
材料 公元572年,北周武帝宇文岂亲政,志在平北齐,定江南,统一全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集权,扩充兵力。一面削夺宗室诸王及勋贵大将的权势,一面要求宗室诸王及将帅的故旧部属不得尽忠于故主,要求只能以天子一人作为专心奉事对象。为了对北齐用兵,在府兵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幕兵范围,将征兵对象推及到所有均田农民,且“改军士为侍官”,“侍官”犹皇帝侍卫,明确了府兵的“禁旅”“宿卫”性质,改变了原先府兵将领“自相督率”的现象,当兵之民既有“侍官”的荣誉,又逃避了国家赋役,出现了均田农民踊跃当兵的局面。武帝大力整顿府兵军纪,用法严整,又经常体察军情,慰勉将帅,笼络军心。周武帝在释免奴碑、杂户的同时,为避免激化统治集团矛盾,又把部分奴碑赏赐给有功的将领和勋贵。建德二年(573年)武帝集群臣、沙门、道士,“辩释三教先后”,结果得出“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的结论,建德三年五月,武帝“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建德六年平北齐,武帝又令断齐境佛法。
——摘编自余世明《北周武帝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周武帝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周武帝改革的影响。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3年1月,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战后赔款义务为由,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鲁尔危机一方面严重摧残了德国经济,导致德国通货膨胀日甚一日,国内政局剧烈动荡;另一方面法、比出兵又激怒了德意志民族,遭到全德国的普遍反抗和愤恨。其次,英、美等国对法、比的行为提出批评和指责。美国曾告诫法国,如果法国出兵鲁尔,英美将在国际金融市场抛售法郎,促使法郎贬值。法国为维持占领鲁尔的军事开支背负了巨大的国际压力和财政负担。最终法国普恩加来政府被迫接受了美国提出的“道威斯计划”。从此,法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所拥有的优势渐渐丧失,美国则起而代之。
——摘编自冯春龙《论一战后的德国赔款问题》
(l)根据材料,概括法国被迫同意“道威斯计划”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威斯计划”对“凡尔赛体系”及各国的影响
材料
1923年1月,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战后赔款义务为由,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鲁尔危机一方面严重摧残了德国经济,导致德国通货膨胀日甚一日,国内政局剧烈动荡;另一方面法、比出兵又激怒了德意志民族,遭到全德国的普遍反抗和愤恨。其次,英、美等国对法、比的行为提出批评和指责。美国曾告诫法国,如果法国出兵鲁尔,英美将在国际金融市场抛售法郎,促使法郎贬值。法国为维持占领鲁尔的军事开支背负了巨大的国际压力和财政负担。最终法国普恩加来政府被迫接受了美国提出的“道威斯计划”。从此,法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所拥有的优势渐渐丧失,美国则起而代之。
——摘编自冯春龙《论一战后的德国赔款问题》
(l)根据材料,概括法国被迫同意“道威斯计划”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威斯计划”对“凡尔赛体系”及各国的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中子工通,隋代大儒,生于由南入北的儒学世家。他从小聪慧,又好学上进,受其父兄教诲,学识大长,十五岁即考上秀才,十八岁时,负岌求学,二十岁西游长安,拜见隋文帝,献《太平十二策》,文帝悦而不用。遂“设教河汾,教授生徒,乃续诗书,下礼乐,修元经,赞易道”,慕名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王绩在《游北山赋》自注中说:“此溪门人常以百数,唯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余人为俊颖。”唐初重臣房玄龄、魏征、李靖、杜如晦等人也与王通相识或有过交往。
王通著有《礼论》25篇,《续诗》360篇,《元经》31篇,《易赞》71篇。《中说》之作是他在授徒讲学期间师徒对问之作,以后由其他门人记录保存下来的。王通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之间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各取适合时代需求的内容加以统一;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主张,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因时而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王通还主张将“道”与“欲”对立起来,提出知命、穷理、尽性的道德修养方法。王通论文主理,论诗主政教之用,论文辞主约、达、典、则,主张改革文风。
——摘编自张俊梅《论隋代大儒王通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影响》、韩宏韬《王霸之间:论王通的功业史观》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通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王通的主要贡献。
文中子工通,隋代大儒,生于由南入北的儒学世家。他从小聪慧,又好学上进,受其父兄教诲,学识大长,十五岁即考上秀才,十八岁时,负岌求学,二十岁西游长安,拜见隋文帝,献《太平十二策》,文帝悦而不用。遂“设教河汾,教授生徒,乃续诗书,下礼乐,修元经,赞易道”,慕名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王绩在《游北山赋》自注中说:“此溪门人常以百数,唯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余人为俊颖。”唐初重臣房玄龄、魏征、李靖、杜如晦等人也与王通相识或有过交往。
王通著有《礼论》25篇,《续诗》360篇,《元经》31篇,《易赞》71篇。《中说》之作是他在授徒讲学期间师徒对问之作,以后由其他门人记录保存下来的。王通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之间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各取适合时代需求的内容加以统一;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主张,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因时而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王通还主张将“道”与“欲”对立起来,提出知命、穷理、尽性的道德修养方法。王通论文主理,论诗主政教之用,论文辞主约、达、典、则,主张改革文风。
——摘编自张俊梅《论隋代大儒王通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影响》、韩宏韬《王霸之间:论王通的功业史观》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通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王通的主要贡献。
2.单选题- (共8题)
5.
在古罗马,法学家提供法律服务所要获得的并非金钱而是政治援助,“对某些工作而言,收取酬金并没有什么不光彩,然而,如果到法庭请求支付酬金,却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这说明古罗马
A.法学家商业意识淡化 |
B.法律与政治关系密切 |
C.法学家纯粹为公共服务 |
D.法律的社会普及度高 |
6.
18世纪,英国法律规定,郡、区议员必须有每年土地年收入600磅以上;1865年通过的法案则规定,每年收入5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城市中一切房东和能缴纳济贫税的房客,都有选举权。这种变化
A.英国确立了近代代议制民主 |
B.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
C.选举权利向普通民众扩展 |
D.消除了英国选举制度的弊端 |
7.
1938年1月31日,是全国抗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春节,卫立煌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身份,从临汾的战区总部专程到山西省洪洞县八路军总部给朱德总司令拜年。并观看了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演出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该材料可以论证
A.标志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
B.国共两党的抗战相互呼应 |
C.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
D.抗日救亡运动在民间蓬勃开展 |
8.
西夏常以马匹和盐通过边境互市换取北宋的谷物和茶,并铸造有汉文“天授通宝”的钱币;金后期出现我国货币史上第一次铸造法定计数的银币。材料主要反映了
A.互通有无活跃商业市场 |
B.经济交流缓和民族关系 |
C.汉文化在边境广泛传播 |
D.少数民族商业发展面貌 |
9.
1896年盛宣怀上折直言银行之便利,认为“英、法、德、俄之银行,流通一国之财货,而得国家之保护…善于中国之票号,乃商务枢机所系。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材料强调
A.华资银行可抵御列强经济侵略 |
B.外资银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
C.清政府支持创立华资银行 |
D.传统票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
10.
1980年,深圳蛇口工业园区主任袁庚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议论“蛇口宣扬拜金主义”、“袁庚要人钱还要人命”。1984年该口号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赞许,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准则。这种变化反映了
A.领导人的决策决定了社会意识 |
B.“左”倾思想仍占据社会主流 |
C.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的关键 |
D.认识的提高具有长期性、过程性 |
11.
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谴责理性主义把感情的自发性、人的个性、天才的灵感从属于冷冰冰的理性化规则,他们把其看成是法国的文化霸权。材料意在强调
A.对启蒙运动的人文反思 |
B.启蒙运动根植专制传统 |
C.理性主义摒弃人文主义 |
D.启蒙运动开展的排它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