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从宋代至元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猛,长途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客观上需要易于携带且价值量大的货币。明朝建国初是以铜钱为法定货币,洪武八年,明太祖命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在发行时就以法律禁止民间不得以金银、实物交易,违者治罪。但由于明代宝钞的发行并无准备金,宝钞在发行之初便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导致了百姓对宝钞的极不信任并弃而不用,迫使明政府接纳和认可了这一趋势。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计亩征银”,最终在制度上确立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地位。明代银本位制的一个致命缺陷在于货币供给的不稳定,无法根本解决白银的供求矛盾,是历史的机遇促成了白银货币化切实可行。
——摘编自陈昆《宝钞崩坏、白银需求与海外白银流入》等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国内货币市场极为混乱,在国内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有银两、银元、铸币以及各式各样的纸币等等。美国罗斯福总统于1934年6月实施“白银”政策,规定白银实行国有,大幅度提高银价,致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始于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
——摘编自互联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白银货币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南京国民政府货币演变的差异,并评价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材料一中国从宋代至元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猛,长途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客观上需要易于携带且价值量大的货币。明朝建国初是以铜钱为法定货币,洪武八年,明太祖命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在发行时就以法律禁止民间不得以金银、实物交易,违者治罪。但由于明代宝钞的发行并无准备金,宝钞在发行之初便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导致了百姓对宝钞的极不信任并弃而不用,迫使明政府接纳和认可了这一趋势。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计亩征银”,最终在制度上确立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地位。明代银本位制的一个致命缺陷在于货币供给的不稳定,无法根本解决白银的供求矛盾,是历史的机遇促成了白银货币化切实可行。
——摘编自陈昆《宝钞崩坏、白银需求与海外白银流入》等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国内货币市场极为混乱,在国内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有银两、银元、铸币以及各式各样的纸币等等。美国罗斯福总统于1934年6月实施“白银”政策,规定白银实行国有,大幅度提高银价,致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始于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
——摘编自互联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白银货币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南京国民政府货币演变的差异,并评价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7年,基督教传教士傅兰雅、狄考文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至1890年共编出教科书98种。1897年,师范生陈懋治等人合编《蒙学读本》,“是为我国人自编教材之始”。1898年吴稚晖等人在无锡亦自编教材,凡分七编。“前三编,就眼前浅近之物,引起儿童之兴趣。四编专重德育。五编专重智育,采辑子部喻言。六编注重作文修辞。七编选史汉诸子及唐宋名家论说。”庚子以后,随着大批日文西书的译介,特别是成套教科书的引进,经过许多有识之士的努力,中国新式教科书的体系才真正建立起来。其间,商务印书馆和文明书局做出了重大贡献。1906年,学部公布审定通行的教科书名单,蒙学教科书主要为文明书局所出。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蒙学教科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蒙学教科书发展的意义。
材料1887年,基督教传教士傅兰雅、狄考文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至1890年共编出教科书98种。1897年,师范生陈懋治等人合编《蒙学读本》,“是为我国人自编教材之始”。1898年吴稚晖等人在无锡亦自编教材,凡分七编。“前三编,就眼前浅近之物,引起儿童之兴趣。四编专重德育。五编专重智育,采辑子部喻言。六编注重作文修辞。七编选史汉诸子及唐宋名家论说。”庚子以后,随着大批日文西书的译介,特别是成套教科书的引进,经过许多有识之士的努力,中国新式教科书的体系才真正建立起来。其间,商务印书馆和文明书局做出了重大贡献。1906年,学部公布审定通行的教科书名单,蒙学教科书主要为文明书局所出。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蒙学教科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蒙学教科书发展的意义。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马可﹒波罗出身于威尼斯的商人家庭,17岁时随父亲和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东行,历时四年,长途跋涉,于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北京)。他深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和信任,出任元朝官职。侨居中国17年。在此期间,他奉命出使世界各地,足迹遍布中国南北,后奉命护送元朝阔阔真公主出嫁伊利汗国,于1291年从泉州启程,经海路到波斯,完成使命后返抵威尼斯。随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海战中被俘,在狱中他口述了游历中国和东方诸国的见闻,由狱友鲁斯蒂谦笔录成书,名为《世界的描述》,中译本作《马可﹒波罗行纪》。该书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个富庶而神秘的东方世界,问世后在西方引起轰动。据说,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游记,才对遍地黄金的东方大国产生由衷的向往,从而坚定冒险远航的决心。西方学者莫里斯﹒科利思认为,该书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于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可﹒波罗游历东方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马可﹒波罗出身于威尼斯的商人家庭,17岁时随父亲和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东行,历时四年,长途跋涉,于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北京)。他深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和信任,出任元朝官职。侨居中国17年。在此期间,他奉命出使世界各地,足迹遍布中国南北,后奉命护送元朝阔阔真公主出嫁伊利汗国,于1291年从泉州启程,经海路到波斯,完成使命后返抵威尼斯。随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海战中被俘,在狱中他口述了游历中国和东方诸国的见闻,由狱友鲁斯蒂谦笔录成书,名为《世界的描述》,中译本作《马可﹒波罗行纪》。该书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个富庶而神秘的东方世界,问世后在西方引起轰动。据说,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游记,才对遍地黄金的东方大国产生由衷的向往,从而坚定冒险远航的决心。西方学者莫里斯﹒科利思认为,该书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于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可﹒波罗游历东方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马可﹒波罗行纪》。
2.单选题- (共6题)
4.
雅典公民大会的相关制度规定,下列人员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任何不赡养父母的人;任何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任何挥霍掉从其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这些规定旨在
A.确立以孝为先的社会价值观 |
B.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秩序 |
C.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
D.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
5.
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1884年4月5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据此可知,当时的德国
A.政党政治发展十分完善 |
B.联邦议会掌握国家实权 |
C.内阁首相控制联邦议会 |
D.民主制度有其传统色彩 |
6.
据统计,1937年到1939年期间,苏联共供应给南京国民政府大约1000架飞机,2000名志愿飞行员,500名军事顾问以及大量大炮、军需品和石油。材料表明
A.西方国家纵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
B.苏联反对此时国共两党的内战 |
C.苏联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 |
D.苏联想遏止日本对亚洲的扩张 |
7.
《明史》记载:洪武年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令农夫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明中期,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服用貂裘。”对材料认识最恰当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改变 |
B.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
C.商品经济发展停滞 |
D.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相悖 |
8.
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类别年份 |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 集体工业 | 城乡个体工业 |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
1978年 | 77.6 | 22.4 | | |
1997年 | 25.5 | 38.1 | 17.9 | 18.5 |
A.中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
B.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
D.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