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42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卷320嘉庆二十一年七月乙卯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嘉庆对英国国王的敕谕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准确全面。)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帝时期,三苗叛乱。三苗在攻打黄帝部族中,制定了酷刑。黄帝平叛后,其刑法却被沿用了下来。秦代崇尚法治,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汉朝以亡秦为鉴,约法省刑,简易疏阅,强调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唐律继承了汉晋以礼入律的传统,明确规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宋代法制基本上沿袭了唐律。明太祖惩元之弊,以重典酷法治国,在《大明律》之外,还专门制定了《大诰》作为司法依据,使“诏狱”制度化。清代强调“以德化民,以刑弼教”,一般较为宽松。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逼迫统治者对法律条文做了一些修改。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近代化道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等

材料二 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它留给世人的是浩瀚如海的私法规定及私法学说。《国法大全》几乎全部为私法,五大法学家的主要著作也大部分为私法。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正如约翰·塞尔蒙评价道:“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

——摘编自庞朝骥《中国、古希腊、古罗马法律起源特点之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法律和罗马法内容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古代中国法律和罗马法在近代命运不同的原因。

2.简答题(共1题)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探索即开始于1979年参加WHO的基本药物行动计划。1992年,我国颁布了《制订国家基本药物工作方案》确立了基本药物的遴选,其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基本需要。自1996年以来,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每两年更新一次;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协调医药发展的重要手段。2007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使用和价格管理的通知》,试行基本药物定点生产和单独定价的政策,并通过将药品价格印在药品最小包装盒上来规范流通环节。
——摘编自《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渐进主义改革框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2007年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2007年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3.单选题(共9题)

4.
在《利维坦》中,霍布斯谈到:“古希腊罗马人经常推崇的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国家的自由。”由此推断,古希腊
A.个人利益服从城邦利益
B.民主政治步入衰退时期
C.个人自由缺乏制度保障
D.城邦剥夺公民个人自由
5.
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700、1001到1500、2000、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
A.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
B.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
C.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
D.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6.
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参加英国国教会,依附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的任免权归议会。据此可知英国
A.权力斗争延伸到宗教领域
B.实现了国王“统而不治”
C.国王和议会斗争仍在延续
D.司法权由议会下院掌握
7.
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査,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等。这说明五四运动
A.有利于促进思想解放
B.有利于形成革命统一战线
C.有利于推动文化全面转型
D.有利于促进民众觉醒
8.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总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9.
下图是汉代画像石。这反映了
A.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
B.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
C.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
D.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
10.
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
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
C.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
D.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11.
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12.
下表为1843年前后中国进口关税税率的变动,这一现象反映的直接后果是
A.天朝体制的动摇和瓦解
B.手工棉纺织业逐渐破产
C.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D.当时民众生活日益西化

4.选择题(共1题)

13.过点P(1,2),并且在两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方程是{#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