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39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16世纪,儒家传统的“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开始松动,因为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在社会与文化方面开疆辟土,从而对传统的儒家价值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商人不再仅仅对士的价值体系一味地“附庸风雅”,而是通过所谓的士商“异业同道”,使儒家的“道”获得了新的意义。儒家价值在商人中间仍然得到尊重,并且受到有力的维护。从“儒贾”在明清时期的出现,以及由“儒贾”所代表的商人价值取向等方面来看,不难发现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们并非是要摆脱或挑战儒家既有的价值,而是努力地要使自己“获取利益”的行为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伦理规范、价值体系,以便名利双收。
——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材料二 近代以降,“士农工商”的金宇塔状的社会等级结构初步被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十几年,一个新兴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近代市民群体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市民群体是指近代城市社会结构中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密切相关的市民所组成的集合体,主要包括工商业者(来源有近代外资企业的买办、新式商人、新式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学生和小业主等,他们构成了近代城市社会阶层体系。在清末民初之际,市民群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1895-1905年、1905-1911年、1911-1920年。
——摘编自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儒贾”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群体的变化及其影响。
2.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80—1920年间,美国平均每10年入境的外来移民达到659万,爱尔兰人的天主教文化、亚裔和非裔的文化、美洲土著的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相互交织。1891年,美国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成立了“十人委员会”,着手进行课程改革,先后于1893年和1899年发布了《十人委员会报告》和《中学历史学习》两份核心文件。面对当时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以适应城市化、工业化的社会呼声,“十人委员会”以“我们美国人只知道美国的伟大,却不知道其为什么伟大”、“(历史教育)是人的各种条件的平衡器——是社会这部机器平衡的轮子”为由将中学历史课程列入九大核心课程。中学历史课程强调“熟悉政治和社会环境,鉴别社会和国家本质,形成公民责任感和义务感”。在课程设置中,希腊史、罗马史、英国和法国史成为世界史的主要内容,而英国史不但在第二模块中世纪和现代欧洲历史中出现,还设置了第三模块专门学习英国史。
——摘编自张卓鸿《<十人委员会报告>与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中三国历史事件简表。
美国
苏联
中国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1933年6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1933年,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
1934年1月31日,罗斯福使美元贬值40%。
1934年5月22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总统提议的《购银法案》。
1935年,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通过《社会保险法》
1928年起,逐渐放弃新经济政策,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9年,开始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
1929年5月,苏联设立了“外国咨询中央局”,专门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1933年3月1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
1935-1937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废止银本位,统一发行货币,实行纸币制;禁止使用白银,白银收归国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
 
从表中提取三国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9题)

4.
古希腊时期的雅典人普遍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做一点显著的事业”。这主要说明
A.民主政治牺牲了人的个性
B.雅典人公民意识强烈
C.雅典公民的素质有限
D.城邦是民主政治基础
5.
“9月,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连续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列宁提出上述主张主要是基于
A.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质
B.俄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局面
C.革命已失去和平发展可能
D.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了大量武装
6.
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超级大国的诞生和冷战的爆发,强大的历史压力和规范性就不会诞生,欧洲的旧秩序将不会被突破,欧洲一体化的梦想也就只能还是一个梦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没有超级大国就不会有欧洲一体化
B.美苏冷战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C.欧洲一体化有利于维持原有的秩序
D.欧洲一体化实现了欧洲统一的梦想
7.
下图是807年唐朝的税收区分布图。深色阴影部分是定期提供税收区,浅色阴影部分为不定期提供税收区,无阴影地区是不上缴税收区。这反映了当时
A.东南地区成为国家经济重心
B.均田制破坏导致了税制改革
C.政府推行轻徭薄赋宽松政策
D.藩镇割据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8.
《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
A.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C.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9.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B.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D.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10.
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C.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
11.
有人针对洋务运动指出: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此人主要强调的是
A.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将败坏社会风气
B.国家应加大工业投资以引导民营企业
C.洋务运动的出路需依托民营企业发展
D.学好西方技术就能全面超越西方国家
12.
下表为清末民初上海四种不同类型知识分子涉及民族观念的词汇使用情况统计。由下表可知,当时上海的知识分子
A.具备领先的民族意识
B.摆脱了传统华夷观念
C.正视中西间文化差异
D.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