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80—1920年间,美国平均每10年入境的外来移民达到659万,爱尔兰人的天主教文化、亚裔和非裔的文化、美洲土著的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相互交织。1891年,美国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成立了“十人委员会”,着手进行课程改革,先后于1893年和1899年发布了《十人委员会报告》和《中学历史学习》两份核心文件。面对当时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以适应城市化、工业化的社会呼声,“十人委员会”以“我们美国人只知道美国的伟大,却不知道其为什么伟大”、“(历史教育)是人的各种条件的平衡器——是社会这部机器平衡的轮子”为由将中学历史课程列入九大核心课程。中学历史课程强调“熟悉政治和社会环境,鉴别社会和国家本质,形成公民责任感和义务感”。在课程设置中,希腊史、罗马史、英国和法国史成为世界史的主要内容,而英国史不但在第二模块中世纪和现代欧洲历史中出现,还设置了第三模块专门学习英国史。
——摘编自张卓鸿《<十人委员会报告>与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
材料1880—1920年间,美国平均每10年入境的外来移民达到659万,爱尔兰人的天主教文化、亚裔和非裔的文化、美洲土著的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相互交织。1891年,美国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成立了“十人委员会”,着手进行课程改革,先后于1893年和1899年发布了《十人委员会报告》和《中学历史学习》两份核心文件。面对当时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以适应城市化、工业化的社会呼声,“十人委员会”以“我们美国人只知道美国的伟大,却不知道其为什么伟大”、“(历史教育)是人的各种条件的平衡器——是社会这部机器平衡的轮子”为由将中学历史课程列入九大核心课程。中学历史课程强调“熟悉政治和社会环境,鉴别社会和国家本质,形成公民责任感和义务感”。在课程设置中,希腊史、罗马史、英国和法国史成为世界史的主要内容,而英国史不但在第二模块中世纪和现代欧洲历史中出现,还设置了第三模块专门学习英国史。
——摘编自张卓鸿《<十人委员会报告>与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贼,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1世纪前后中国宋代与西欧城市发展的共同历史影响。
材料一 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贼,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材料二 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1世纪前后中国宋代与西欧城市发展的共同历史影响。
2.单选题- (共8题)
3.
“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上天赋予了每个人平等和理性的潜力,但同时也认为平等并不都能实现。全部权力都在人民手中,即使公正行使权力,结果也会出现不平等。雅典人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由此可知,西塞罗
A.肯定等级制度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
B.认为人人平等是无法实现的幻想 |
C.批评轮番而治造成雅典权力滥用 |
D.不赞成在雅典社会实行民主政治 |
4.
美国建国初期,各州政府为复苏经济建立了由少数精英掌握并具有公共机构性质的特权商业公司。从18世纪90年代开始,相当多的人主张政府应该使普通人有同等的机会参与商业公司的经营与管理,推动了商业公司逐渐向私有化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美国
A.社会精英与民众的矛盾激化 |
B.民主政治受到极大的冲击 |
C.联邦政府忽视了民众的利益诉求 |
D.社会平等化进程逐步推进 |
5.
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这表明当时
A.民主共和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 |
B.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 |
C.苏维埃政权有着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 |
D.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
6.
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也。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据此可知“海禁”政策
A.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 |
B.严重阻碍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 |
C.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 |
D.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 |
7.
1921年苏俄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为经济长远发展准备计划、为落实当年的经济计划提供可操作的方案。此后,该组织提供的计划数字越来越重要,到1926年,已经成为中央委员会决策的重要依据。据此可知当时苏俄(联)
A.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
B.行政体制与经济政策存在矛盾 |
C.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 |
D.经济建设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 |
8.
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表
能够说明表中数据变化的应是
| 东北 | 华北 | 上海 | 长江流域 | 华南 |
1895年 | 1.7 | 5.2 | 51.1 | 2.1 | 39.9 |
1931年 | 17.0 | 17.1 | 34.2 | 13.7 | 17.9 |
能够说明表中数据变化的应是
A.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B.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均衡发展 |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 |
9.
1979年,陈云指出:“我们国家是一个九亿多人口的大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革命胜利三十年了,人民要求改善生活,有没有改善?有。但不少地方还有要饭的,这是一个大问题。……现在社办工业很多,小城镇工业也很多,办这些工业是有道理、有原因的。原因就是要就业,要提高生活。”据此可知
A.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
B.工业建设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
C.“以粮为纲”成为改革重点 |
D.改革原动力是解决“吃饭”问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