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36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3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吴晓求《历史视角: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等绘制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末,英国卷入一系列争霸战争,尽管战争带来贸易与殖民上的优势,但也使国家财政出现亏空。1694年8月,一批伦敦金融家与政府达成协议:为政府提供有保障的贷款,保证军费开支;而政府允许其成立英格兰银行,并赋予其多种特权。到18世纪中叶,英格兰银行完成了从私人性质向英格兰中央银行的转变,发挥着政府银行的职能。18世纪的英国,人们将积攒的资金作为有利息的存款存放在当地有名望的商人那里,商人随之把钱以更高的利息借贷出去,从中获利。借方多是农场主或作坊主,渐渐地,这些商人成为专职的银行家,他们的商铺变成为地方银行,到1810年至少有650家。这些银行家解决了工业化之初企业家的融资难题。

——摘编自《论18世纪英国银行业的兴起》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外资银行几乎垄断了中国国际汇兑业务与国内金融市场,控制了清政府财政金融和民间商业实业。19世纪末期,清廷终于认识到“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责成盛宣怀“选择殷商,设立总董(总行董事),招集股本,合力兴办,以收利权”。1897年5月,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朝廷授权该行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打破了外商银行把持中国金融的局面。通商银行在北京、烟台、重庆、香港等处设立分行,业务涉及洋行、中国商号和钱庄、少数近代企业,盛极一时。通商银行的酝酿筹设以及初期运作,成为中国新式银行业和相应制度构建的先声。1900年,北京分行被八国联军焚毁,业务随之萎缩。民国时期被四大家族控制,受总体经济环境和战争影响,40年代通商银行已有名无实。

——摘编自《盛宣怀:力挽狂澜打造中国人的第一家银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格兰银行与英国地方银行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通商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的相似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评述通商银行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3.
(历史选修l: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初百废待兴,亟需大量的赋役作为经济支持。自魏晋以来。江南地区由于民聚地辟,经济富庶,逐渐成为赋役的渊薮,唐代即有“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之称,宋代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谚。自宋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通过设立官田来加强对江南财赋的掠夺,朱元璋也不例外。当时,苏州府以占全国1.16%的垦田面积输纳全国9.8%的税粮,造成农夫蚕妇承受赋役重负不得已而逃,以致“田地荒芜,钱粮年年拖欠”。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周忱巡抚江南,揭开了江南均田均粮的序幕。他推行均耗折征法。均耗即均征加耗、牵摊耗米(耗米是正粮以外的加派),规定“户无论大小,田无论官民,均得加耗”。折征即折纳,田赋由征粮改征金花银,由此“粮额虽未均,计其税则均也”。.周忱的改革遭到江南大地主群起攻讦,而明景泰帝继位后又对前朝重臣猜忌.周忱于景泰元年(1450年)被迫致仕。但其继任者亦沿着周忱制定的改革方略向前推进: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忱在江南均田均粮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周忱在江南的均田均粮改革。
4.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冼夫人(512—602年),“世为南越首领,多筹略,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后嫁于高凉太守汉族人冯宝为妻。“夫人诚约本族,使从民礼。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犯。”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和陈朝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岭南发生地方叛乱,冼夫人都果断率兵协助平息。公元589年,隋灭陈,岭南局势混乱,邻近州县推选冼夫人为主,尊为“圣母”,保境安民。冼夫人审时度势,迎接隋军进入岭南。后番禹王仲宣起兵反隋,诸州跟叛”,冼夫人出兵平叛,岭南得以重新统一和安定,冼夫人因功被册封为谯国夫人。公元601年,番州(广州)总管赵讷贪虐害民,岭南诸部多有亡叛,冼夫人及时向朝廷揭发赵讷罪状,惩处贪官并有效解决了危机。每逢节日,冼夫人出示梁、陈、隋三朝所赠礼品对子孙们说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冼夫人在民间享有崇高地位,关于冼夫人的诗词歌赋数以千计,奉祀冼夫人的冼太庙遍及岭南乃至东南亚国家,形成冼夫人文化。
——据《隋书·谯国夫人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书》为冼夫人立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弘扬冼夫人文化的积极意义。

2.单选题(共7题)

5.
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曾论述:“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梅因旨在说明
A.罗马法非常重视保护对外贸易
B.维护国家利益是立法的出发点
C.罗马法是近现代国际法的雏形
D.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必要性
6.
独立之后美国各州享有立法权,1787年汉密尔顿宣称:“对宪法以及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法律的解释权应属于最高法院。”“宪法与法律相较,以宪法为准。”“最高法院必须有宣布违反宪法明文规定的立法为无效之权。”汉密尔顿这样说的根本目的是
A. 树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威
B. 确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共和政体
C. 理顺普通法律和宪法之间的关系
D. 维护扩大中央权力的联邦体制设计
7.
《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这一规定表明
A.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
B.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
C.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
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
8.
1935年12月,***在陕北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批评了党内那种否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的错误观点,指出现阶段依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论断
A. 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传承与发展
B. 确立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
C. 意味着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
D. 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9.
下图是一幅名为《今不如昔》的漫画。该漫画表明
A.冷战有利于世界稳定B.新的世界均势未建立
C.多极化趋势发生逆转D.世界主题发生了变化
10.
读下表,可以得出汉代
引文
出处
宁成“乃贳贷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
《史记·酷吏列传》
梁冀“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西至弘农,东界荥阳,南极鲁阳,北达河淇。包含山薮,远带丘荒,周旋封城,殆将千里。”
《后汉书·梁冀传》
“防兄弟贵盛,奴婢各千人已上,资产巨亿,皆买京师膏腴美田。”
《后汉书·马援列传》
 
A.庄园制经济不断发展
B.租佃制经营方式出现
C.均田制逐渐受到破坏
D.土地私有制渐显端倪
11.
祖冲之的数学著作,在唐宋时失传。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康熙以后便无人过问,直到近代才从日本翻印回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方式缺乏质的变化
B.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
C.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