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詹姆士二世在位期间,采用种种手段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主义,导致信奉国教的托利党人同国王决裂。蛰伏了几年的辉格党人主动与宿敌托利党人接近。在当时情况下,代表旧贵族和新贵族利益的两党都不准备采取强硬措施迫使国王退位,而是等接高龄的詹姆士二世尽早去世,传位给信奉国教的长女玛丽。然而,就在此时,国王老年得子。两党都害怕因此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害怕归还在宗教改革时期获得的教会地产。于是,1688年6月30日,两党的六位领袖和一名主教联合向玛丽的丈夫威廉发出邀请信…………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他们才凑合在一起运筹谋划,发动了政变(光荣革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变发动者接受君主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特点。
材料一 詹姆士二世在位期间,采用种种手段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主义,导致信奉国教的托利党人同国王决裂。蛰伏了几年的辉格党人主动与宿敌托利党人接近。在当时情况下,代表旧贵族和新贵族利益的两党都不准备采取强硬措施迫使国王退位,而是等接高龄的詹姆士二世尽早去世,传位给信奉国教的长女玛丽。然而,就在此时,国王老年得子。两党都害怕因此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害怕归还在宗教改革时期获得的教会地产。于是,1688年6月30日,两党的六位领袖和一名主教联合向玛丽的丈夫威廉发出邀请信…………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他们才凑合在一起运筹谋划,发动了政变(光荣革命)。
——摘编自阎照祥《光荣革命中阶级妥协问题复议》
材料二 在调整国王和议会权力关系时,议会将《权利宣言》作为威廉和玛丽任国王的前提条件。它明确规定了人民和议会享有的各种不可剥夺的权利。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案》,对王权做出了许多新的限制,并规定了王位继承的顺序,保证王位不会再回到詹姆士二世的男系后代手上。这两个文件,威廉都予以签署。由此,国王的法律中止权、豁免权、随意任免法官的权力被取消,司法独立制度确立起来,军权被置于议会手中,独立于议会之外的财政来源被剥夺。——摘编自程汉大《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光荣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变发动者接受君主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特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个体家庭摆脱家族而独立作为社会基本细胞而大量涌现,是春秋战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环节。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的那些家庭历史特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整合和普遍化,成为两千年中持续保持的强固传统。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
——据张国刚《中国家庭史》
材料二 东汉河南郑兴家族简况

——据《后汉书》整理
材料三 唐代婚姻重门阀世族,宗室婚嫁“取门阀者配焉”,而宋代“不限阀阅”,以致“宗室以女卖婚民间”。北宋中期以后,“子孙蕃衍,皇族渐多”,宗室不乏“贫无官”者。缺钱、贪钱,“宗室以女卖婚民间”。宋代规定“宗室袒免婿,与三班奉职”“皇族郡县主出嫁,其婿并白身授殿直”。三班奉职、殿直品阶相当低,官员瞧不上,商人却眼红。他们“赂宗室求婚”,即可“苟求一官,以庇门户”,跻身于官户行列。如商人王永年“娶宗室女得右班典殿直,兼汝州税”,苏州商人朱冲“以买卖为业”,又“两受徒刑”,但“弟侄数人,皆结姻帝族,因缘得显官者甚众”。
——据张邦炜《婚姻与社会·宋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个体家庭大量涌现并成为主要形式的原因。
(2)“郑兴家族现象”在东汉豪族中具有普遍性。根据材料二,从政治、文化两方面概括郑兴家族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类现象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唐宋两代宗室择婿心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择婿观形成的原因。
材料一 个体家庭摆脱家族而独立作为社会基本细胞而大量涌现,是春秋战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环节。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的那些家庭历史特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整合和普遍化,成为两千年中持续保持的强固传统。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
——据张国刚《中国家庭史》
材料二 东汉河南郑兴家族简况

——据《后汉书》整理
材料三 唐代婚姻重门阀世族,宗室婚嫁“取门阀者配焉”,而宋代“不限阀阅”,以致“宗室以女卖婚民间”。北宋中期以后,“子孙蕃衍,皇族渐多”,宗室不乏“贫无官”者。缺钱、贪钱,“宗室以女卖婚民间”。宋代规定“宗室袒免婿,与三班奉职”“皇族郡县主出嫁,其婿并白身授殿直”。三班奉职、殿直品阶相当低,官员瞧不上,商人却眼红。他们“赂宗室求婚”,即可“苟求一官,以庇门户”,跻身于官户行列。如商人王永年“娶宗室女得右班典殿直,兼汝州税”,苏州商人朱冲“以买卖为业”,又“两受徒刑”,但“弟侄数人,皆结姻帝族,因缘得显官者甚众”。
——据张邦炜《婚姻与社会·宋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个体家庭大量涌现并成为主要形式的原因。
(2)“郑兴家族现象”在东汉豪族中具有普遍性。根据材料二,从政治、文化两方面概括郑兴家族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类现象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唐宋两代宗室择婿心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择婿观形成的原因。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60年代初中外历史部分重大事件简表。
材料 下面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60年代初中外历史部分重大事件简表。
时间 | 中国 | 亚洲 | 欧美 |
1945-1950年 | 抗战胜利,重庆谈判(1945年);内战全面爆发(194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50年) | 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1945年);朝鲜正式分裂(1948年);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 | 《雅尔塔协定》签订;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出台,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1947年);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德国正式分裂,北约成立(1949年) |
1951-1955年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1951年);日内瓦会议,签订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1954年);亚非万隆会议召开(1955年) | 《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签订(1953年);苏、美、英、法四国与柏林外长会议(1954年);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华约”成立(1955年) |
1956-1960年 | 社会主义改造成(1956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苏联撤回全部援华专家(1960年) | 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1956-1957);老挝抗美救国战争(1959年) | 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1956年);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1年);古巴革命胜利(1959年);《苏古联合公报》发表 |
1961-1964年 | 首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中苏论战(1962-1964年);抗美援越 | 中、苏、美、英等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召开,次年签订《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 | 民主德国修建“柏林墙”(1961年);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18题)
4.
某古罗马法学家认为:“皇帝的旨意具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通过《国王法》中的一段话,把他们自己的全部权力授予了他。”下列与该法学家说法相符的是
A.法的权威来源于人民 |
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C.君权神授 |
D.人民放弃了自己的权力 |
5.
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
A.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 |
B.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
C.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 |
D.“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 |
6.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同时指出“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
C.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
D.袁世凯上台利于社会发展 |
7.
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 )
A.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 B.落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提出“四月提纲” | D.实行《土地法令》 |
8.
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内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
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
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
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 |
9.
有人指出,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多点开花、群芳争艳。从崛起进程和发展潜力来看,分成3个梯队。这说明发展中国家
A.因发展不平衡而使世界动荡不安 |
B.将决定世界政治格局 |
C.可以为多极化提供持续推动力 |
D.将垄断世界市场贸易 |
10.
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A.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
B.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
C.反映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D.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
11.
宋代城市出现许多店铺。如《清明上河图》中可看到“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丞家药肆”等;《东京梦华录》也有“张家酒店”“东鸡儿巷郭厨”“郑皇后宅后宋厨”“王道人蜜煎”等记载。这说明宋代
A.工商业经营已有品牌意识 |
B.工商业大多集中在居民区 |
C.城市坊市制度被打破 |
D.工商业首创商标制度 |
12.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地方市场 |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
C.专业性生产区域较为普遍 |
D.区域间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
13.
清代学者陶煦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居于主导地位 |
B.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
C.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 |
D.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 |
15.
1890年,美国平均每套住房居住5.45人,纽约高达18.52人。1900年,纽约近400万人,有150万人住在43000个贫民窟中。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进程尚未完成 |
B.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
C.工业化发展阻碍城市化 |
D.社会贫富差距较大 |
16.
1959年至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到了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甚至向单位职工进行摊派,称为“爱国肉”。这表明
A.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
B.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 |
C.计划经济下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 |
D.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
17.
1990年,承包经营农户占农村总户数的96.3%,家庭承包的土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8.6%;农村第一产业收入的95.4%来自家庭经营;在农村各经营层次中,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8.6%。据此可知
A.市场经济体制显示了经济发展成效 |
B.农业生产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
C.非公有制经济主导了经济社会发展 |
D.农村出现了家庭农业和市场的结合 |
18.
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
A.主张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
B.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 |
C.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 |
D.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表达 |
19.
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
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
C.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
D.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
20.
费正清说:“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C.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