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831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9

1.判断题(共2题)

1.
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说明中国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2.
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五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至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3)材料四和材料五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单选题(共11题)

4.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自给自足B.土地私有C.男耕女织D.铁犁牛耕
5.
李文治在《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中说:“(松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农户闲适的乡村生活
C.乡村市场的繁荣景象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6.
清蒋炯《踏车曲》描述了某劳动工具,“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该工具是
A.
B.
C.
D.
7.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8.
“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描述的“它”出现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9.
有人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珐琅彩(即粉彩瓷器)。更具发现的目中的文物判断这座墓葬的时间应该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10.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1.
明清时期的晋商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其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及金融业商号,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晋商的活动,不仅成就了许多富商巨贾和商界精英,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进步。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晋商经营的商品种类和经营范围广泛
B.晋商的活动促进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
C.晋商活动推动了明清对外贸易的发展
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取消
12.
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
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13.
“七科谪”,是指西汉时期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和入赘的女婿。汉武帝认为这七种人重利轻生,故战斗力很强,于是要求其入伍参战。西汉时期“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被纳入“七科谪”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激化阶级矛盾B.削弱军队实力
C.打压商人群体D.阻碍经济进步
14.
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的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废除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开创统一格局
D.建立皇帝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2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