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要列要求:
材料一目睹西方列强在中国大肆倾销商品,攫取巨额利润,近代有识之士产生利权意识,主张挽回利权。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鼓吹商战,商战成为中国人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之最响亮的口号。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大肆输出资本,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路权、矿权。与之相应,他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向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将主权与利权同时并提而将主权置诸重要地位。他们曾经寄希望于满清政府之自强御侮,然而清政府腐败无能,一次又一次地出卖国家利权,不能不令人大失所望。最后,他们总算从西方民主主义思想中找到了民权思想,并将实现民权视作维护国权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对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与流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二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摘编自傅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
(1)根据材料,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与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相同点,谈谈你对晚清或近代早期英国的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
材料一目睹西方列强在中国大肆倾销商品,攫取巨额利润,近代有识之士产生利权意识,主张挽回利权。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鼓吹商战,商战成为中国人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之最响亮的口号。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大肆输出资本,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路权、矿权。与之相应,他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向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将主权与利权同时并提而将主权置诸重要地位。他们曾经寄希望于满清政府之自强御侮,然而清政府腐败无能,一次又一次地出卖国家利权,不能不令人大失所望。最后,他们总算从西方民主主义思想中找到了民权思想,并将实现民权视作维护国权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对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与流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二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摘编自傅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
(1)根据材料,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与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相同点,谈谈你对晚清或近代早期英国的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
2.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经过“文景之治”日趋走向繁荣和强大,工商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为了进一步增加国库收入,抑制商人势力,保护封建农业的地位,汉武帝起用桑弘羊等人,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的新经济政策,盐铁官营政策就是自此而始。这一政策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为汉武帝抗击匈奴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豪强地主加剧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盐铁官营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西汉政府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会议。
会议的一方代表是“有司”,包括丞相田千秋以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等朝廷官员。另一方代表则是从地方各郡国举荐上来的贤良和文学。其主题是“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罢盐铁榷酤(榷酤:酒类专卖)”。在会议上,贤良文学和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朝廷官员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贤良文学之士指出“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器,苦恶,价贵,或强令民买之。” (《汉书・食货志》),“夫秦、楚、燕、齐,土力不同,刚柔异势,巨小之用,……县官笼而一之,则铁器失其宜,而农民失其便。……草莱不辟,则民困乏。” “故盐冶之处,大傲皆依山川,近铁炭,其势咸远而作剧。……烦费,邑或以户,百姓病苦之。……”同年七月,会议闭幕,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
——摘编自陈启喆《盐铁会议与西汉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演变》
(1)为什么盐铁官营政策会盛极一时?之后却又遭到激烈的反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盐铁官营政策的认识。
材料 西汉经过“文景之治”日趋走向繁荣和强大,工商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为了进一步增加国库收入,抑制商人势力,保护封建农业的地位,汉武帝起用桑弘羊等人,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的新经济政策,盐铁官营政策就是自此而始。这一政策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为汉武帝抗击匈奴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豪强地主加剧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盐铁官营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西汉政府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会议。
会议的一方代表是“有司”,包括丞相田千秋以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等朝廷官员。另一方代表则是从地方各郡国举荐上来的贤良和文学。其主题是“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罢盐铁榷酤(榷酤:酒类专卖)”。在会议上,贤良文学和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朝廷官员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贤良文学之士指出“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器,苦恶,价贵,或强令民买之。” (《汉书・食货志》),“夫秦、楚、燕、齐,土力不同,刚柔异势,巨小之用,……县官笼而一之,则铁器失其宜,而农民失其便。……草莱不辟,则民困乏。” “故盐冶之处,大傲皆依山川,近铁炭,其势咸远而作剧。……烦费,邑或以户,百姓病苦之。……”同年七月,会议闭幕,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
——摘编自陈启喆《盐铁会议与西汉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演变》
(1)为什么盐铁官营政策会盛极一时?之后却又遭到激烈的反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盐铁官营政策的认识。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阶段 | 主要译者及译本来源 | 翻译特点 | 主要阅读对象 |
1899—1919年 |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等摘译自英文版,发表在《万国公报》《天义报》。 《新民丛报》《大公报》《民报》等报刊杂志转载来自日文版的摘译。 | 主要的翻译方式是“转译”,翻译与阐释出现了不少失误、误读甚至曲解。 | 知识精英 |
1920—1949年 | 1920年,陈望道,自主译自日文版 1930年,华岗,中共布置任务译自英文版 1938年,成仿吾和徐冰,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译自德文版 1943年,博古,据俄文版对成仿吾和徐冰版进行校译版 1945年,陈瘦石,自主译自英文版 |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得以解读和阐释。 | 中共党员 |
1949—2009年 | 1949年,谢唯真,“莫斯科百周年译本”,译自德文版 1964年,中央编译局,译自德文版 1978年,成仿吾,译自德文版 1995年,中央编译局,译自德文版 2009年,中央编译局,译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C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 | 翻译与出版由以往的“分散多样”的“自由行为”上升为“统一集中”的“国家行为”,翻译行为组织化、规范化、科学化。 | 普通民众 |
——摘编自《〈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内容,从上列表格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要求:简要写出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评价准确全面。)3.单选题- (共17题)
4.
在古希腊,盗窃神产和毁坏圣物罪,与叛国罪的惩处一样严重,都是死刑,且死后不能葬在雅典;渎神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也被雅典人看作是对城邦政治秩序的威胁,而给予严厉的处罚,如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就因否认神祇的存在而遭驱逐。由此可见,古希腊
A.公民政治高度发达 |
B.宗教与政治紧密融合 |
C.城邦忽视个人自由 |
D.社会生活以神为中心 |
5.
英国1701年“嗣位法”规定:任何国王所做的决定或政府的法令必须由同意该法案的政府大臣签署。材料反映了
A.决策科学性提高 | B.民主权利范围扩大 |
C.国王权力进一步受限 | D.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
6.
在1787年6月4日制宪会议全体委员会上,富兰克林发言说:“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人,会是个好人。后继者会是怎样的人,就无人知道了。这里也和别的国家一样,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为此,新成立的美国
A.采用共和政体 |
B.颁布成文宪法 |
C.修改邦联制度 |
D.构建分权体制 |
7.
下表为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B.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 中国降低进口洋货税率 D. 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激增
货物 | 单位 | 1843年税率% | 1858年税率% |
棉花 | 担 | 6.54 | 5.72 |
印花 | 匹 | 14.25 | 4.98 |
袈裟布 | 匹 | 10.68 | 4.98 |
棉纱 | 匹 | 6.94 | 4.86 |
A.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B.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 中国降低进口洋货税率 D. 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激增
8.
1931年,中共中央在干部任用上提出“坚决提拔新的工人干部来参加指导机关工作”,派遣大批工人干部担任红军的指挥员与政治委员。同时要求各地“洗刷党内富农、小地主”的成分。中共中央的上述做法
A.确保了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
B.表明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
C.带有一定的“左”倾色彩 |
D.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 |
9.
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
A.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 |
B.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 |
C.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
D.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 |
10.
1972年,***在与尼克松的会谈中说:“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要搞点小生意。我就死也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的谈话表明当时中央
A.尝试纠正“文革”与“左”倾错误 |
B.希望联合美国来制衡苏联 |
C.有意模糊意识形态的差异 |
D.准备开拓对外的经济工作 |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上述材料表明
A. 欧洲传统上就有统一的思想愿望
B. 法国与德国在一战后得到了和解
C. 一战后欧洲国家走上了联合道路
D. 欧洲合众国实际为欧共体的前身
A. 欧洲传统上就有统一的思想愿望
B. 法国与德国在一战后得到了和解
C. 一战后欧洲国家走上了联合道路
D. 欧洲合众国实际为欧共体的前身
12.
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 B.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
C.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 D.颁布“推恩令” |
14.
1903年,美国学者泰罗出版《工场管理》一书,开始尝试把传统企业管理经验升华为管理科学。1911年,泰罗更为系统完善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问世,稍后美国企业家福特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的理念,现代管理学的科学体系开始确立,职业经理人大量出现。关于现代管理学的诞生,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现代管理学的发展有利于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B.现代管理学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
C.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推动“人民资本主义”的出现 |
D.现代管理学的诞生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 |
15.
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从1842年福州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机器制茶业兴起 |
B.海关关税的降低 |
C.国内政局的变动 |
D.清政府的扶植政策 |
16.
威尔·杜兰说:“近代中国人最强烈的感情是痛恨外国人,同样,近代中国人最有力的行动是崇拜外国人。”下列属于近代中国人“最有力的行为”的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政变 | C.义和团运动 | D.签订《马关条约》 |
17.
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 |
B.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 |
C.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 |
D.商战思潮的影响深远 |
19.
路德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神学根据、夸张地宣传赎罪券功效的行径很是气愤。于是依据神学问题辩论的正常惯例,在1517年10月31日夜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贴在了威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这说明当时路德
A.运用学术辩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 |
B.信奉“教随国定”原则 |
C.号召基督徒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 |
D.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