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29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是微商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徽州商人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数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其商业活动遍布全国,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徽商的商业成绩与他自身坚持的义利观念是有着密切联系的。黴商在坚持中国传统重义的大环境下,合理地注入利的成分因素。徽商的义利观促进了商业活动中诚信观念的形成,对商业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他毕竟产生于小农经济时代,根植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土壤中,商品经济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所以他本身就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徽商经营商业获利之后,也都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信条,把获得的钱财,用于购置土地或者买官。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近代早期(1500—1750年),海道大通打破了地区间闭塞和隔绝的状态,给商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英国抓住机遇,实施重商主义政策,迈入了“商业资本主义”的时代。商人建立贸易公司,探寻新的贸易路线,积极从事海外贸易等活动,使英国的各条商路大开,英国的贸易触角深入世界各地。随着商业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财富迅速增加,促进了商人资本的积累,商人将商业资本投向农业和工业。英国商人在城市政权中几乎是一统天下,控制伦敦政权的主要是伦敦12大同业公会的成员及各贸易公司的主要人物。商人在议会中的总人数在15%一17%之间。商人在议会中人数增加,就有优势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并通过种种措施促使议会通过有利于本阶级的议案。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徽商的价值观,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变迁的视角指出,与明清时期中国相比,英国近代商人群体崛起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看来,词汇经常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世界近现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
时期
词汇
15、16世纪
日心说、新航路、资产阶级、新教
17、18世纪
自由主义、革命、科学理性、殖民扩张
19世纪中期
工业家、社会主义、铁路、工程师
19世纪末
垄断、罢工、危机、进化论
20世纪上半叶
凯恩斯、法西斯、电视、战争
20世纪下半叶
“冷战”、科技革命、“福利国家”、和平
 

——根据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三个词汇,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词汇和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县以下基层社会,由具有强烈自治色彩的家族、宗族、乡族等 组织系列(里社保甲与行会等亦均以家族、宗族等实体组成)在行政司法、经济活动、精 神生活等方面,成为国家末端政权的补充,起到所谓“结构——功能替代物”的作用。 费正清曾说:“政府统治的活动可以区别为两类,一类是往下只到地方县一级的正规官僚
机构的活动,另一类是由各地缙绅之家进行领导和施加影响的非正规的网状系统的活 动。”,“地方长官是中央政府任命的该地惟一代表。这种表面地位造成的结果,就是地方 长官只有在与当地士绅头面人物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做他的工作。”
——摘编自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 在清末民国的地方治理中,形成了几种具有公共权力性质的组织机构,他们 的首领人员是各地的士绅。如县议(事)会、参事会、城镇乡议(事)会、董事会、乡董(佐); 各县的教育、警务、实业和财务等四类局、所,县、区、乡保卫团等地方保卫机构;教 育、警务、自治等各种形式的区乡行政机构;各地乡村长副、正佐等村治组织;农会等 社会自治团体等。此时的士绅已非传统社会中的威望型人士,而是更多的依赖于占有公 共组织和权力机构的权绅。他们在主持基层社会的公共事务时,已经不是源于他们曾经 所具有的无形的社会声望,而是“大多已具有成文的法律依据”。
——摘编自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末民国基层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单选题(共15题)

4.
马克思指出: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执掌国家权力的是”由十个部落所选出的500名代表组成的议事会来管理的,最后一级的管理权属于公民大会,每个雅典公民都可以参加这个大会并享有投票权;此外,有执政官和其他官员掌管各行政部门和司法事务。”材料意在说明,在古代雅典
A.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C.最高官员的执行权力有限
D.分权制衡体制已初步显现
5.
《十二铜表法》采用固定罚金制,一些贵族依仗其钱财众多随意侵辱他人。于是,法 官以受害人人身被侵辱所遭受的实际损害的大小作为判定赔偿金额的标准。这体现出
A.法官可随意解释罗马法B.公平正义理念得到伸张C.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D.法律优先保护弱者利益
6.
1215年 6月15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 25 位贵族代表举行谈判,签署 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1603 年伊 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 “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 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
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C.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D.使英国国王真正的“统而不治”
7.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
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
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8.
巴黎公社委员中许多人是社会主义者,努力维护工人的利益。公社恢复了一些逃亡资本家的工厂的生产,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还颁布法令免除房租、要求当铺无偿退还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
B.确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C.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D.运用了工农联盟革命策略
9.
1970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夫妇,并说:“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要跟尼克松解决;如果尼克松访问中国,将高兴地同他谈;他当作旅行者也行,当总统也行。”***此举意在
A.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B.寻求新的外交战略平衡点
C.缓和新中国周边的紧张局势
D.解放台湾完成国家的统一
10.
“经济全球化呼唤全球的共同参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集团完全有可能成为多极化进程中的必然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多极化不应也不可能再重复历史上曾经形成的仅由几个大国主导,并以牺牲中小国家利益为特征的所谓‘均势’。”这反映了多极化的实质是
A.强国意志和模式的输出
B.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过程
C.世界力量对比的均势化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1.
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C.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D.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12.
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13.
南宋洪迈《夷坚志》载:“许大郎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业,然仅能自瞻。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浸浸致富矣。”材料反映了
A.私营手工业发展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
B.个体经营方式向小作坊式管理模式转化
C.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民营手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14.
1841年,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了一个“抽梯子”的观点。他说:“任何国家,如果依靠保护关税与海运限制政策,在工业与海运事业上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发展,因此在自由竞争下已经再没有别的国家同它相抗,当这个时候,代它设想,最聪明的办法莫过于把它爬上高枝时所用的梯子扔掉。”
A.批评英国的《航海条例》,实行关税保护和海运限制
B.揭露英国的贸易自由政策,侵犯后发工业国家的利益
C.呼吁德国要尽快实现统一,发展本国工业和海运事业
D.讽刺德国不择手段的方式,和英国争夺殖民霸主地位
15.
1903年,美国学者泰罗出版《工场管理》一书,开始尝试把传统企业管理经验升华为管理科学。1911年,泰罗更为系统完善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问世,稍后美国企业家福特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的理念,现代管理学的科学体系开始确立,职业经理人大量出现。关于现代管理学的诞生,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现代管理学的诞生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B.现代管理学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C.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D.现代管理学能够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6.
下表为《1913-1948年中国产业资本属性结构状况表(部分)》(单位:万元)
 
1911/1914
1920
增长%
1936
增长%
1947/1948
增长%
外国资本
102125
133000
4.50
571758
9.54
73414
-16.35
国家资本
47807
66952
3.81
222454
7.79
420079
6.72
私人资本
28741
57977
10.54
204844
8.21
161499
-2.05
合计
178673
257929
5.16
999056
8.83
654992
-3.61
 
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私人资本的发展状况和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B.外国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C.国家资本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不同资本的发展变化反映了社会性质的变迁
17.
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指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党的十四大提出“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成部分”的变化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改革开放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源泉
C.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D.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入
18.
1936-1937年,北京、上海等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的文化人士联合开展了一场新启蒙运动,他们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等口号。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紧密结合
B.儒学是抗战时期的精神寄托
C.民族危机促进文化自觉自信
D.民主和科学是首要追求目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