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27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0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842年6月,英国军舰闯入长江,进攻吴凇炮台。两江总督牛鉴闻风逃遁,守军士气大受影响;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抵抗,英勇牺牲,宝山、上海相继陷落。英军溯长江西上,进攻镇江,爱国官兵虽然奋勇抵抗,但终究不敌,镇江失守。8月,英舰进抵南京江面,清政府妥协,被迫签下屈辱的城下之盟——《南京条约》。至此,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摘编自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准备发起渡江作战,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护卫舰无视解放军关于外国舰船撤离长江期限的公告,闯入解放军前线预定渡江江段,遭到解放军炮击,受重创而搁浅。英国又紧急派出三艘军舰前来救援也被解放军炮兵击退。“紫石英号被扣,直到7月底才趁夜逃走……经此事件,再加上出于维护自己在香港利益的需要,1950年,英国在西方阵营中第一个承认了新中国。

——摘编自百度网下载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针对1842年和1949年英国军舰在中国长江江面上的侵略挑衅行为,中国军队的相同反应和不同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842年和1949年中国军队军事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一览表

上表能够反映出奥运会举办城市分布的多个特点。指出其中的一个特点并说明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世纪7、8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股学外语的热潮。先是广播、电视等媒体起了带动引领的作用,拉开了群众性学外语活动的序幕。1972年10月2日,《业余外语广播讲座(英语初级班)》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之后多家地方电台跟进,立即受到社会热烈欢迎,60万册讲座教材在新华书店很快被抢购一空,市场上收音机的销售量也因此而猛增。1983年,英语学习电视节目“跟我学”(followme)开播,更加激起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刊登“跟我学”教材内容的《电视周报》增加了50万的订户。……时至今日,外语学习在中国早巳从社会走进课堂,成为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到大学各个学段的必修重要课程。中国人不仅在学生时代要学外语,甚至参加工作以后,不管其职业与外语有没有关联,也还要学外语。一个重要原因是.外语尤其是英语在现时的中国考试文化中已占据突出重要地位,不仅各类升学考试,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资格,就连职称评定也要求外语考试必须过关。学习和掌握外语已成为影响中国人人生前速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汉语热”日渐升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4000万,109个国家的30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许多国家的中小学也教授中文,社会上各种汉语培训机构不断增加,发展势头迅猛,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在世界各地开办的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中国官方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都首尔正式设立,到现在为止,中国已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孔子学院的培训对象不分老幼,含盖学生、教师、政府官员、商务人员等各个阶层。当前,孔子学院已成为中国向国际社会推广汉语和汉文化的龙头产品。

——以上材料摘编自百度文库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比较说明中国“外语热”和全球“汉语热”特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外语热”和“汉语热”兴起高涨的原因。
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清时期北京的砖井,大部分属浅水层的水井,因此含杂质较多,味道成苦。……水井有公、私之分,居民宅院及大小寺庙中的水井为私井,各胡同里公共汲水的井则属官井。早先,居民可自由至官井汲水,……至清军入关后,…官方将水井的使用权及取水权分地段转包子业者。
为了省水,洗脸常是三四人享用一盆水,即使是上流家庭,也多不设浴室。……
清末成立了京师自来水公司,1910年2月开始向北京市供水。家庭安装费用为100银元。
(当时)社会上对自来水的奇谈怪论很多。诸如,固自来水龙头乍放,带一点白色,使说是“洋胰子水”;由于水管埋于地下,便说什么它“专走地道,不见阳光”,是“阴水”……总之.“为谣言所惑”,怀疑观望者众多。……至1946年,城内也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居民可以用上自来水。
——摘编自邱仲麟《水寓子——北京的供水业者与民生用水》、2009年12月22日《人民政协报》等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前北京市居民生活用水存在哪些问题?简要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前北京市的水务管理经历了哪些变革?其背后折射出一个怎样的文明发展趋势?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卡尔·本茨,汽车发明者,奔驰汽车公司创始人。1844年出生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里。从小家境贫寒,靠为别人修理钟表挣取零用钱。中学时,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遵从母亲意愿就读于一所综合科技大学,其间,他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机械构造、机械原理、发动机制造、机械制造经济核算等课程,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先后辗转了机械厂学徒、制秤厂设计师、桥梁建筑公司工长等工作后,卡尔·本茨开始创建自己的工厂,并很快将目标锁定在发动机的研制上,在经历过多年艰苦生活和无数次的失败考验之后,卡尔·本茨终于在1886年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汽车。一直在身后默默支持他的妻子勇敢地为他试驾这部汽车也取得成功。由此,卡尔·本茨的发明成果开始得到世人认可,他的汽车制造事业开始蓬勃发展。卡尔本茨理念先进,又能顺应形势变化,既开发生产反映汽车技术最高水平的‘高档车’,又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普通车’,为公司赢得可观的利润。1899年,他的奔驰汽车公司经过改组,终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动车生产厂家。
——摘编整理自百度百科《卡尔·本茨》
(1)根据材料,归纳总结卡尔·本茨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几种职业身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卡尔·本茨事业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共10题)

6.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离婚由一方提出,但不是由于对方的过失而是另有正当原因,.-…对当事人双方都不加制裁;……一方主张离婚却无任何正当理由,以致无过失的一方遭受损失,虽准许其离婚,但对主张离婚的一方给予制裁。这体现了罗马法
A. 反对婚姻自由
B. 保护弱势群体
C. 维持公序良俗
D. 引导公正理性
7.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曾一度取消城市的商业活动,但不久以后又在天京城外设立各种商店。这反映了
A.小农意识遭遇新经济潮流的冲击
B.西方重商观念对农民革命的影响
C.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束缚
D.农民领袖政治上的不成熟
8.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两幅图片内容在精神层面上蕴含的意义是
A.革命道路的多样性
B.具体国情千差万别
C.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和丰富
D.科学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得以创新
9.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4年曾经说:“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这导致后来
A.美国领导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B.美国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C.美国在战后推行霸权政策
D.美国同苏联对抗不断升级
10.
““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線丝机械尚无相当人オ,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在近代中国,类似情况屡见不鲜。这主要说明中国当时
A.经济发展受外部环境制约
B.近代化发展道路举步维艰
C.侧重轻工业而偏废重工业
D.民族工业忽视了市场开发
11.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反映出
A.农耕经济的普遍性
B.唐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文明发展的开放性
D.唐代“西学东渐”趋势的出现
12.
以下是1788年的一份雇佣童工的契约(节选):同意埃斯特和安妮在施蒂耶尔棉纺厂当合格和忠实的仆役童工。每周6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3个小时,上工钟点随时由工厂主格莱格决定。如果埃斯特和安妮在上述期限内的劳动日里旷工,格莱格不仅可以按比例扣发她们的工资,而且可以要求赔偿因旷工引起的损失。……可以自由解雇她们。从这些契约内容中可以看出当时
A.劳资矛盾的尖锐
B.劳动纪律的森严
C.工作环境的恶劣
D.雇佣行为的违法
13.
某地一普通市民家庭账本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总收入是2685.04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全年总收入却达到了47658.3元,比22年前提高了17.75倍。这说明
A.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显著
B.个别地区率先进人全面小康社会
C.国家财政收入向民生倾斜
D.廉价劳动力时代正逐步成为过去
14.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它在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其原因之一是
A.新文化运动没有达到其追求的预期效果
B.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新思潮影响了中国
C.当时中国的言论自由仍然受到严格控制
D.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很快发生重大转变
15.
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镇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段文字可用来作为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研究明代市镇经济发展的一手资料
C.考察明代传统农耕经济结构变化的有力证据
D.观察明代文学发展特点走向的重要参考依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