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预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26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对历史的探究,不同的视角就会有不同的结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洋务运动大事年表
1861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个洋炮局。
1862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开设江南制造局。
1865年左宗棠在福州城外的马尾开设福州船政局。
1872年在李鸿章的支持下上海开设轮船招商局。
1877年李鸿章在天津开办开平矿务局。
1878年大沽与天津之间开设电报线路。
1879年上海至天津的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在天津以北铺修了一段长二十里的铁路。
1888年张之洞在湖北开办大冶铁矿、汉阳铁厂和萍乡煤矿。
1889年开设“官商合办”性质的贵州制铁厂。
1893年李鸿章设机器纺织总局,张之洞在武昌建四家棉纺和丝织厂。
1894年张之洞在湖北省建两家火柴公司。创建“官商合办”性质的湖北缫丝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依据材料,根据不同视角对洋务运动历程进行阶段划分(至少两个角度)并简要评价洋务运动影响。
2.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32年议会改革后,选举权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广大的中下层人民迫切要求进行一次新的议会改革。在这种情势下自由党为拉拢选民,表示主张新的议会改革。保守党内一部分人为了挽救保守党的政治颓势也表示准备改革,但保守党内一些右翼分子却坚决反对。许多地区都开展了争取改革的斗争,群众到处举行集会。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了第二次议会改革方案。它规定,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一定租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在各郡也实行类似方案。另有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所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大城市。经过改革,选民的总数从135万人增加到225万人。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了,资产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不过,直到这时英国仍然只有二分之一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工人中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才获得选举权。
——摘编自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18—19世纪
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
启蒙思想家赞美孔子“只述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推崇儒家道德和规范,中国是一个由开明君主统治的理想国家。
19世纪
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
20世纪初
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
20世纪30—40年代
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提示:可以提取两个及以上时期的信息进行作答,也可以提取4个时期的完整信息。)

3.单选题(共28题)

4.
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罗马颁布《阿奎利亚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这一规定
A.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
B.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
C.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
D.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5.
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6.
美国国会于1791年又通过了宪法的十条修正案。包括:信仰、出版、集会、示威的自由;携带武器的自由;军队不得进人民房;免于不合理搜査与扣押;正当审判程序、一罪不再理、无罪推定、征用私产需赔偿;禁止过度严厉的刑罚和罚款;宪法未赋予政府的权利都属于各州和人民;等等。1791年宪法修正案的突出特点是
A.理清了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利关系
B.美国宪法的民主共和性质得以加强
C.保障了基本权利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D.以明确的条文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
7.
以下体现1787年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原则的是
①在国会任职的议员可以在最高法院兼职
②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③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④各州与联邦政府分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8.
美国1787年宪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各州对其他州的公共法令、记录和司法诉讼程序应给予完全的信任和尊重。”第二款规定:“每州公民应享受其他各州公民所有之一切特权及豁免权。”这些规定
A.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 有利于黑人奴隶的解放
C. 保障了地方各州的权力
D. 有利于美国人口的流动
9.
根据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上述规定
A.使英国商品畅销于中国内地
B.导致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反映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诉求
10.
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黎平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政治局采纳了***的建议,决定放弃在湘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并创立根据地的原定计划,而认为应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川黔边区挺进,黎平会议的决议
A.为新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使中共确定移师陕北的战略方针
C.确立了***在党内的核心地位
D.使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
11.
1937年11月20日国民党发表《国民党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抱必死之决心,……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这反映了国民党
A.以空间换取时间保存来自身实力
B.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
D.对抗战形势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12.
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官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
A.赞扬列宁的英明决策
B.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
C.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D.证明敌人的凶恶顽固
13.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无产阶级第一个政权的建立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14.
下表是新中国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人员与比例情况。以下各项是对此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届数 
第一届 
第二届 
代表总人数 
1226
1226
中共党员 
68(占比54.5%) 
708(占比57.7%) 
民主党派 
274(占比22.3%) 
284(占比23.2%) 
无党派 
284(占比23.2%) 
234(占比19.1%) 
 
A.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B.代表包括各党派与无党派代表
C.体现了社会主义多党制原则
D.反映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15.
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
A.美苏冷战重点转向亚洲
B.中国崛起影响美苏外交战略
C.国际关系格局面临重大转变
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16.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17.
有学者在评论欧洲某一时期历史时,使用了“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
A.30年代后期
B.40年代中期
C.60年代中期
D.70年代初期
18.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商人,秉承这样一个传统,他们不是想方设法去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器,而是千方百计想从官方获取捕鼠的特权。在这些商人看来,如果没有获取捕鼠的特权,再高效的捕鼠器,都无法工作。材料说明了
A.古代商人有独立的经商意识
B.中国古代一直存在“工商食官”
C.古代商人深受特权社会剥削
D.古代商业对官府的依赖性强
19.
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单位:件),此表可以证明
 
中原 
西北 
东北 
江南 
岭南 
战国 
117
29
— 
— 
— 
西汉 
238
54
13
47
— 
东汉 
467
95
41
138
29
 
A.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
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
C.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20.
唐前期,府兵制盛行。府兵即民兵,征自分得一定土地的丁男,平时务农、练兵,战时自筹资粮出兵。唐中期变府兵制为募兵制,募兵即职业兵,即由政府招募丁男入伍,供其资粮,免其赋役,直至退隐。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反映了
A.地方割据严重威胁中央
B.小农赋役负担的减轻
C.政府财政危机逐渐消除
D.国家可支配土地的不足
21.
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D.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22.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商人采取了联合起来向外冒险的方式。他们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如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的贸易等。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A.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23.
荷兰海运博物馆馆长舍肯伯鲁克说,16世纪荷兰商船人约有1800多艘从船的造价上看,荷兰一条商船的造价差不多是英国的60~65%”,“在英国商船上,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笫要坚硬的木头,而荷兰商船是没有武器装备的”。这说明
A.英国工业发达,荷兰选船业较落后
B.荷兰远洋海运成本低,但是风险大
C.荷兰以小商业为主,英国的海外贸易规模大
D.英国是靠海盗抢掠起家的,荷兰以贸易获利
24.
恩格斯认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历史前提”是指
A.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
B.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
C.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
25.
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体现了
A.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C.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D.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26.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27.
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逐步陷于困境,其重要原因包括
①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
②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
据材料显示:我国的民族工矿业到1901年仅有156家,到1911年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就达700多家,资本总额拥有1.3亿元,产业工人增加到60万人。20世纪的头10年,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高峰。“新高峰”出现的重要背景是
A.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
B.清末“新政”的实行
C.“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
D.辛亥革命的鼓励
29.
荣氏兄弟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在1902年创立的保兴面粉厂位于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30.
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下列关于该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是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
C.中国社会完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标志
D.是洋务派在“求富”旗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
31.
1975年四届人大闭幕后,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和党中央的日常工作。他强调:“把钢铁生产搞上去,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坚决同派性作斗争,认真落实政策,建立必要的规整制度。”这一举措反映出
A.“左”倾错误对经济建设的干扰依然存在
B.邓小平恢复了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
C.邓小平吹响了全面整顿国民经济的号角
D.至此“文化大革命”客观上宣布破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