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指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钱穆先生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要求:如何正确评估唐宋社会变革,在现今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谈谈你对唐宋社会变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材料: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指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钱穆先生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要求:如何正确评估唐宋社会变革,在现今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谈谈你对唐宋社会变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宇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热。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盂子认为民貴君轻;《苟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我舟,水则覆舟。”战国之后,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巅峰。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 democracy源于希腊文 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启蒙运动时西方明确提出主权在民思想:“主权是属于全休人民的国家最高权力,政府则只是受主权者的委托去执行公意,他们只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撤换他们。”
——-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不同并说明其根源。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现实意义。
材料一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宇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热。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盂子认为民貴君轻;《苟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我舟,水则覆舟。”战国之后,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巅峰。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 democracy源于希腊文 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启蒙运动时西方明确提出主权在民思想:“主权是属于全休人民的国家最高权力,政府则只是受主权者的委托去执行公意,他们只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撤换他们。”
——-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不同并说明其根源。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现实意义。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丙午(1906年)九月,厘定中央官制。清朝中央主要的机构有内阁、军机处、六部、九卿。所谓九卿,多半是无用的衙门。六部采用委员制,每部有满汉尚书各一,满汉侍郎各二,共6人主政,责任不专,遇事推读,并且自道光、咸丰以后,各省督抚权力大,六部成为审核机关,本身几乎全不举办事务……丙午年的改革,将过去旧有机构理藩院改为理藩部,大理寺改为大理院,都察院改为都御史、副都御史。将职事交叉的机构予以合并,如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将工部并入商部,更名为农工商部。此外,保存了军机处,另设立11部,每部以一个尚书为最高长官.这种改革虽不圆满,比旧制实在好多了。但11名尚书发表以后,汉族人只占5人,比以前六部满汉各一的比例还差了。所以,这种改苹不但未缓和汉族人的不平,反而增加了革命运动力量。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厘定中央官制的背景及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厘定中央官制的影响。
材料 丙午(1906年)九月,厘定中央官制。清朝中央主要的机构有内阁、军机处、六部、九卿。所谓九卿,多半是无用的衙门。六部采用委员制,每部有满汉尚书各一,满汉侍郎各二,共6人主政,责任不专,遇事推读,并且自道光、咸丰以后,各省督抚权力大,六部成为审核机关,本身几乎全不举办事务……丙午年的改革,将过去旧有机构理藩院改为理藩部,大理寺改为大理院,都察院改为都御史、副都御史。将职事交叉的机构予以合并,如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将工部并入商部,更名为农工商部。此外,保存了军机处,另设立11部,每部以一个尚书为最高长官.这种改革虽不圆满,比旧制实在好多了。但11名尚书发表以后,汉族人只占5人,比以前六部满汉各一的比例还差了。所以,这种改苹不但未缓和汉族人的不平,反而增加了革命运动力量。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厘定中央官制的背景及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厘定中央官制的影响。
4.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英三国首脑达成了一份关于苏联参加对日战争条件的协定,它规定战后维持外蒙古现状、大连商港囯际化、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中苏共冋经营中东与南满铁路等。
中国政府(国民党)在掌握了该协议的内容后,“邀请”美国介入未来中苏关系的外交活动。然而基于对苏联参战的需要,美国政府以“中立政策”拒绝了中国。美国代理国务卿格鲁提醒杜鲁门,苏联正在迫使中国政府和平接受中共,且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与美国的利益相违背,呼吁采取有关措苑。中国政府也多次与美国谈判,积极鼓励和说服美国介入中苏关系…波茨坦会议前夕,美国成功试爆原子弹,这迅即成为替代苏联参战的最佳途径,美国对中苏关系的态度发生巨变:美国政府不但一反一个月前拒绝介入中苏关系的立场,而且对中国表示支持,正式出面试图影响和干预中苏谈判。
——摘编自张振江《波茨坦会议与美国中苏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期美国政府对中苏关系的基本立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中苏关系立场转变的原因。
材料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英三国首脑达成了一份关于苏联参加对日战争条件的协定,它规定战后维持外蒙古现状、大连商港囯际化、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中苏共冋经营中东与南满铁路等。
中国政府(国民党)在掌握了该协议的内容后,“邀请”美国介入未来中苏关系的外交活动。然而基于对苏联参战的需要,美国政府以“中立政策”拒绝了中国。美国代理国务卿格鲁提醒杜鲁门,苏联正在迫使中国政府和平接受中共,且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与美国的利益相违背,呼吁采取有关措苑。中国政府也多次与美国谈判,积极鼓励和说服美国介入中苏关系…波茨坦会议前夕,美国成功试爆原子弹,这迅即成为替代苏联参战的最佳途径,美国对中苏关系的态度发生巨变:美国政府不但一反一个月前拒绝介入中苏关系的立场,而且对中国表示支持,正式出面试图影响和干预中苏谈判。
——摘编自张振江《波茨坦会议与美国中苏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期美国政府对中苏关系的基本立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中苏关系立场转变的原因。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孙弘是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人物。元朔中公孙弘以白农为三公,代玮泽为丞加,平津後。公孙弘主张“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之,则民不犯禁矣”,“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公孙弘曾上书汉武帝建议兴教化,为博士置弟子员等。“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垂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不事学若下材及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不称者罚请著功令。它如律令。”制曰:“可。”“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摘编自马勇《公孙弘:儒学中兴的健将》
(1)根据材料,概括公孙弘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孙弘在儒学中兴中的作用。
材料 公孙弘是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人物。元朔中公孙弘以白农为三公,代玮泽为丞加,平津後。公孙弘主张“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之,则民不犯禁矣”,“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公孙弘曾上书汉武帝建议兴教化,为博士置弟子员等。“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垂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不事学若下材及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不称者罚请著功令。它如律令。”制曰:“可。”“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摘编自马勇《公孙弘:儒学中兴的健将》
(1)根据材料,概括公孙弘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孙弘在儒学中兴中的作用。
2.单选题- (共9题)
6.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我们不能通过元老院抑或公民大会的命令来驱逐它,我们无须诉诸任何人来确定和解释它;谁若违背之,哪怕他逃避了对他的行为做出的其他相应惩罚,也将受到最严厉的处罚。”说明当时罗马
A.法律极其复杂严苛 |
B.坚持法律至上原则 |
C.法律代表所有人的利益 |
D.法律由权威法学家解释 |
8.
俾斯麦曾说:“重视对于王朝的感情,把王朝的不可或缺当作联系手段,并以王朝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一定部分,是帝国德意志人的特征。”这表明当时的德意志帝国
A.君主制得到各阶层的拥护 |
B.权威政治有其法律合理性 |
C.继承了旧时专制主义传统 |
D.君主立宪制民主形同虚设 |
9.
1819年,英国工人阶级一场声势浩大的争取普选权的游行遭到政府的残酷镇压(如下图),造成11人死亡(其中有2名女性)400余人受伤,史称彼得卢屠杀。这一事件反映了英国


A.普通女性积极参与政治运动 |
B.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性 |
C.争取政治权利必然流血牺牲 |
D.民主政治的发展艰难而曲折 |
10.
1854年,英国作家狄更斯《艰难时世》中描写英国工业城镇: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上面冒着长长的黑烟;运河被染得又黑又臭。大街小巷都一个样,里而住的人也差不多,他们在同一个时间上班下班,做同样的工作。对他们来说,今天和昨天、明天没有不同,今年和去年也一样。这表明了
A.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
B.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
C.城市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
D.工业革命中人们没有人生追求 |
11.
下图是1450-1820年世界白银流向变化示意图,结合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欧洲的工业革命使国际竞争力下降 |
B.中国主导的世界贸易市场开始形成 |
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贸易增长 |
D.全球性贸易交流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
12.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产生了一系列伟大人物: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欧洲的启蒙思想起源于法国 |
B.他们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
C.反对专制追求共和制是他们的共同愿望 |
D.思想源于思想家们反对原有社会的实践 |
13.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聘请美国传教士翻译瑞士法学家滑达尔所著《国际法》有关违禁品章节,并两次向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致函,从《国际法》角度指出鸦片贸易的罪恶与不合法性。这反映了林则徐
A.与英交涉方式符合时代要求 |
B.促进了中国外交与国际接轨 |
C.引发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
D.主张清政府全面向西方学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