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央财政管理机构相对来说是清政府控制力校大的机构,于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从中央开始。1903年4月,清廷最先在户部外特别设立财政处,1906年11月户部“正名为度支部,以财政、税务并入”,并将原有的14个清史司“从新厘定,以事名司”,改为田赋、漕仓等10个司。1908年,清延还设置清理财政处,分管全国财政清理。其主要职责是:清查、统计全国财政出入款项,调查财政利井,并负责财政预、决算的编制及册籍造选、精核。1909年设置督办盐政处、分管全国盐务,主要职责是对全国盐政事务进行统一管理。“一部三处”的设立和职责的明确,使人事职权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从而使中央财政管理体现趋于统一。
摘编自伍振华《略论晓清中央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中央财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中央财政管理机构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
中央财政管理机构相对来说是清政府控制力校大的机构,于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从中央开始。1903年4月,清廷最先在户部外特别设立财政处,1906年11月户部“正名为度支部,以财政、税务并入”,并将原有的14个清史司“从新厘定,以事名司”,改为田赋、漕仓等10个司。1908年,清延还设置清理财政处,分管全国财政清理。其主要职责是:清查、统计全国财政出入款项,调查财政利井,并负责财政预、决算的编制及册籍造选、精核。1909年设置督办盐政处、分管全国盐务,主要职责是对全国盐政事务进行统一管理。“一部三处”的设立和职责的明确,使人事职权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从而使中央财政管理体现趋于统一。
摘编自伍振华《略论晓清中央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中央财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中央财政管理机构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2.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英国从1915 年3月1日对德经济战升级以来,除了严格协约国对德国商品禁运。加强海上封销和金融打击以外。还不断通过外交手段向中立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其配合禁运措施,从多方面阻断德国的物资补给渠道。而与之相对的,德国通过在各国设立公司,开办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其走私商品,对中立国进行利益诱惑等方式,与英国的禁运相对抗。然而,两者对北,英国籍其得天独厚的岛国地理优势,以及雄厚的海军实力而一直掌握着实际的制海权,能够严格实施对德国的“远距高封锁”,效果明显。德国的“区域封镇”除了因击沉中立国船只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外,对英国禁运的效果并未达到期望的目标。
稿編自彭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对德国经济战研究》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德国经济战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英德经济战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材料
英国从1915 年3月1日对德经济战升级以来,除了严格协约国对德国商品禁运。加强海上封销和金融打击以外。还不断通过外交手段向中立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其配合禁运措施,从多方面阻断德国的物资补给渠道。而与之相对的,德国通过在各国设立公司,开办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其走私商品,对中立国进行利益诱惑等方式,与英国的禁运相对抗。然而,两者对北,英国籍其得天独厚的岛国地理优势,以及雄厚的海军实力而一直掌握着实际的制海权,能够严格实施对德国的“远距高封锁”,效果明显。德国的“区域封镇”除了因击沉中立国船只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外,对英国禁运的效果并未达到期望的目标。
稿編自彭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对德国经济战研究》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德国经济战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英德经济战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3.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八思巴(hPhags-pa.1235 -128( ),又译发思入、拔思发、八会思巴。乌思藏萨斯迦(今西藏自治区萨迦县)人。135 年3 月6 日生于后藏昂仁的鲁孔地方,1260年,忽必烈称旁,建元中统,封八思巴为国师。“投以玉印。任中原法主,统天下教门”,成为全国最高的佛教首领。1264 年,元世祖立总制院万领之于国师。“总制院者,掌浮图民之教,兼治吐蕃之事.”(《元史。桑哥传))至元元年(1264)夏,八思已与恰纳离开大都前往吐善,受命建立乌思藏地方行政体系。入思已在吐蕃的几年间,除了建立地方行政系统之外,很重要的一项成果是创制蒙古断宇。六年,八思巴回到大都,受到真金太子及王公大臣的欢迎。八思巴向元世租献上了受命创制的蒙古新字。
摘编自白寿弊主编《中国通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八思巴的主要政治和宗教活动。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八思巴对国家统一的历史贡献。
材料
八思巴(hPhags-pa.1235 -128( ),又译发思入、拔思发、八会思巴。乌思藏萨斯迦(今西藏自治区萨迦县)人。135 年3 月6 日生于后藏昂仁的鲁孔地方,1260年,忽必烈称旁,建元中统,封八思巴为国师。“投以玉印。任中原法主,统天下教门”,成为全国最高的佛教首领。1264 年,元世祖立总制院万领之于国师。“总制院者,掌浮图民之教,兼治吐蕃之事.”(《元史。桑哥传))至元元年(1264)夏,八思已与恰纳离开大都前往吐善,受命建立乌思藏地方行政体系。入思已在吐蕃的几年间,除了建立地方行政系统之外,很重要的一项成果是创制蒙古断宇。六年,八思巴回到大都,受到真金太子及王公大臣的欢迎。八思巴向元世租献上了受命创制的蒙古新字。
摘编自白寿弊主编《中国通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八思巴的主要政治和宗教活动。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八思巴对国家统一的历史贡献。
2.单选题- (共9题)
4.
罗马祛规定如果丈夫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在外背负了债务,则在婚姻关系解除时,妻子享有的嫁资返还请求权优于债权请求权,但丈夫在向妻子返还嫁资时,即使要以其全部财产承担,也要留下一部分财产用以维持生活。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注重保护家庭的私有财产 |
B.允许债权人采取债务转移 |
C.法律规定具有公平正文性 |
D.契约贸易导致了债务频繁 |
5.
1620 年,一批在英国受迫害而出走的独立派清教徒到达北美,他们“凭着英国人即使在那时就已具有的自治本能,订立了一项公约(《五月花号公约》),决定按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管理”。这说明美国
A.独立战争领导者主要是清教徒 |
B.建立民主政体有着历史渊源 |
C.殖民地建立伊始就有分离倾向 |
D.公民自治是美国立国的基础 |
6.
图4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调处印制的抗战宣传画。此宣传画说明 精技容秀辅花机馆


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已经完全形成 |
B.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保证 |
C.中日双方的力量出现了根本转变 |
D.中国抗战已经具有了明确的战略 |
8.
据《上海碑刻资料选辑》记载,乾隆四十年,嘉定知县于南翔镇立碑告示“跟布《棉布整理加工) 工价,虽多寡不一,总按布匹之长短、大小、国狭定价较与苏郡价无亏。此资料可用于研究清代前期
A.商业资本向产业转移情况 | B.棉纺织业的发展规模状况 |
C.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情况 | D.政府抑商政策的实行状况 |
9.
图5 反映的是1831-1860年间德国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率的对比变化情况(以1860年为100计算》。据此可知,德国


A.工业化发展转向重工业主导 |
B.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失衡 |
C.国家统一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
D.成为了欧洲工业化的新中心 |
10.
《光绪三十三年福建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记载“宁波、上海两处所出土布,运至本口(福建》销售,未见合算。而本地用洋纱织成之柏布宗,售价较为便宜,是以人多购置。”这说明
A.传统棉纺织业出现了异化 | B.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加速 |
C.西方侵华转向了资本输出 | D.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 |
11.
据吴敏班在(中国增长模式执择)中的统计,中国的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4.2%上升到1986年的10.4%,1993年上升到16.1%.这说明
A.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贸易大国 |
B.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内品大四体 |
C.对外出口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
D.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被完全打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