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2018届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23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制宪会议)
材料一:

(注:麦迪逊(1751年—1836年),美国宪法之父;林达中国当代作家)
(1)就研究美国制宪会议而言,以上四则史料中属于直接史料的是___________(不定项,填字母)。
材料二:《如彗星划过夜空:近距离看美国之四》一书中的叙述:
麦迪逊认为,组成一个好的政府的关键,是控制好权力。他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就根本没有必要……再构筑任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道理是对,可是,又怎样在“制度上”使这个“好政府”的权力,就恰到“好”处呢?在麦迪逊看来,这就是费城制宪会议要解决的问题。
(2)在麦迪逊看来,费城制宪会议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麦迪逊政治主张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3)结合所学,简述费城会议取得的成果。
2.
“体”“用”之变
材料一“以中国之伦理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861年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注:冯桂芬改良主义先驱人物,最早表达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第25卷

材料二两广总督张树声(1824—1884)遗折称:“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

——《张靖达公奏议》卷8

材料三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体用之说。“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饮冰宝文集》之二第3一4页

问题:
(1)根据材料,简要归纳近代中国“体”“用”观的变化。
(2)概述近代中国“体”“用”观变化的时代背景。
(3)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体”“用”之变的认识。

2.单选题(共13题)

3.
“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这一“变革”的标志性事件是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人权宣言》的制定
C.《民法典》的制定
D.《解放宣言》的颁布
4.
“以耶(稣)排儒,实行中世纪神权专制”的近代运动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5.
被誉为“迎接抗战胜利之曙光”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6.
开国大典见证了中共建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生的风雨历程。为纪念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庆典仪式上礼炮当鸣
A. 27响
B. 28响
C. 29响
D. 30响
7.
下面漫画艺术地呈现了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外交场景,其所聚焦的主题当是
A.弱国没有外交
B.初登外交舞台
C.外交舞台拓展
D.全方位的外交
8.
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富尔顿演说
B.杜鲁门国情咨文
C.马歇尔计划
D.柏林危机的爆发
9.
下列关键词中,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的是
A. 重商主义/朝贡贸易/手工工场
B. 商品输出/殖民扩张/现代工厂
C. 资本输出/全球扩张/垄断组织
D. 自由放任/国家垄断/跨国企业
10.
“蒸汽机”“血汗工厂”“社会立法”这些概念反映了西欧哪一时期的社会特征?
A.6-8世纪
B.11-12世纪
C.15-16世纪
D.17-18世纪
11.
近代中国迸发“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呐喊的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2.
19世纪下半叶,俄国为废除农奴制发动了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克里米亚战争
D.十月革命
13.
“倾邻国而雄诸侯”实现富国强兵目标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14.
下图是哪一国际组织的徽章
A.国联
B.联合国
C.欧盟
D.亚太经合组织
15.
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本想制造和平,却制造了另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该会议最可能是
A.凡尔赛-华盛顿会议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布雷顿森林会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