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普通班)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20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类似医院的组织最迟在公元2年就已经有了。那年黄河一带瘟疫流行,皇帝选址,设置医生和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公元162年,皇甫规率军在外作战,适逢军队疫病流行,便把病员集中起来治疗。公元491年,疫病流行,竞陵的王萧把自己的住宅拿出来,购买药物,收养贫苦病人。唐朝的医院都叫“病坊”,大多设在庙宇,不仅长安、洛阳有,其他各州亦有。宋朝医院规模空前扩大,设备完善,而且设立门诊部。明朝几乎每县都有一所官办的惠民药局。
——摘编自任应秋《中国古代医院的演变》
材料二18世纪以前,英国历史上并没有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中世纪教会建立的“医院”主要负责收留和照顾病人,并不具备专业的治病救人功能。直到18、19世纪,随着自愿捐助医院的大规模建立,医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医院。随着医院的兴起,出现了各类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弥补了以往医疗机构的不足,有了新的特点。首先,新建立的医院针对不同病人群体,有了专业分工;其次,针对不同的疾病,医院内部的治疗开始逐渐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医院出现全职的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并配有常驻的助理人员负责准备药材、管理外科手术器材、查看病人病情;再次,医院的兴起和发展壮大,使得新的医学教育体系——临床教学体系得以发展并且完善,培养了一大批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为医疗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摘编傅益东《浅谈18世纪英国医院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医院的特征,并分析其创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医院和中国古代医院的主要不同之处。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金百战灭辽和北宋以后,两河之民,所致一空;山东之见,田野荒芜,民不聊生;淮南之地广,不耕之田,千里相望,仓禀久匮。大批契丹人和汉人被当做奴隶从事生产,激起各族人民的激烈反抗。金海陵帝南下伐宋不力,金军在采石大败,仍坚持发动攻击,结果被一部分金军将领率众起义杀了。金世宗即位后,尤重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命卢庸为定平县令,整治旧堰,引泾水溉田,民赖其利。世宗还下诏天下赦免官奴,并劝女真贵族释放奴隶。劝民力田,奖励耕织。世宗规定女真贵族只许在一处占地,其余皆要收回官府,并赐与贫民。世宗一朝,多次因水旱等灾害减免赋税。在边境建立榷场,以待南贾之来。旧史称金世宗为小尧舜,称他统治时期的社会为“小康”。
——摘编自王宏志《金世宗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世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世宗改革的特点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顾维钧是民国著名的外交家,自1912年4月从美国回国后出任袁世凯英文秘书兼外交部秘书,走上外交岗位,一直到1956年辞去台湾当局驻美大使职务,共44年。他曾为废除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做出过重要贡献,为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他认为一个负责任的外交家在外交实践中应该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曾说:“如果是民族利益,那就是永恒的,不因时间、舆论或党派而改变,因此当国内人们批评中国的外交家没有政治头脑时,我接受了这种意见,因为如果一个外交家有了政治上的考虑,那他的外交就很危险了。”追求外交平等是顾维钧的奋斗目标,其在巴黎和会上坚持外交中各国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弱国无外交的论调,认为弱国更离不开外交,才能使得国家在艰难环境中求得一线生机。在中华民族饱受蹂躏的年代,面对帝国主义列强,他不卑不亢。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的发言理论清楚、态度坚决,在五大强国面前,敢于坚持真理,同帝国主义进行外交上的斗争,这在中国乃至于世界近代外交史上都是极少见的。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维钧的外交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单选题(共5题)

4.
苏格拉底审判情况统计
罪名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审判结果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有罪票数
无罪票数
死刑票数
反对死刑票数
怠慢和蛊惑青年
6000人
501人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281票
220票
361票
140票
 
上表反映出
A.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真正广泛性
B.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
C.公民的政治素养决定民主效果
D.直接民主不能保障公民民主权利
5.
下面是根据吴慧主编的《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中相关数据整理的宋朝至清朝(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情况统计图(单位:斤)。据此可以推知宋至清朝前期
A.生产工具不断创新
B.粮食产量迅速提升
C.民众生活改善缓慢
D.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6.
1930年中国的国际收入为20.58亿元,1935年骤然降至14.29亿元,经常性收入从1929年的1476亿元降到了1935年的6.62亿元。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B.中国经济深受国际经济状况影响
C.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导致萧条
D.国内战争严重阻碍对外出口创汇
7.
下图为现代中国某一时期的一幅照片,其反映出当时中国
A.改革激发农民发展经济激情
B.社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
C.民众积极开展一五农业建设
D.经济政策与当时国情脱节
8.
在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中,首当其冲被启蒙思想家推上理性的法庭而受到严厉批判的是宗教神学。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
A.打破宗教神学精神枷锁是启迪人智慧的前提
B.宗教神学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最大敌人
C.宗教神学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
D.教会与君主相互勾结共同维护封建统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