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其他占11.61%洋务运动后,书院“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每穷西学之源”“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在晚清重臣张之洞设立的经心、尊经、广雅等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甲午战后,书院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以经史之学为主,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取向,落后于时代需要。1901年,清廷再次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至此,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习所替代。
——摘编自韩凌燕《传统书院在近代的变革》等
材料二:在17-18世纪,欧洲国家无力也不重视教育,教育只是通过国教教会管理。到了19世纪,国家逐步干预教育,设国家教育委员会,并且出台法律规定,其中1870年的《福尔特法案》中规定,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20世纪前期,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教育。1918年《费舍教育法》规定;14岁以前,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
——摘编自(关)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国家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并谈谈你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材料一: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其他占11.61%洋务运动后,书院“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每穷西学之源”“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在晚清重臣张之洞设立的经心、尊经、广雅等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甲午战后,书院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以经史之学为主,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取向,落后于时代需要。1901年,清廷再次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至此,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习所替代。
——摘编自韩凌燕《传统书院在近代的变革》等
材料二:在17-18世纪,欧洲国家无力也不重视教育,教育只是通过国教教会管理。到了19世纪,国家逐步干预教育,设国家教育委员会,并且出台法律规定,其中1870年的《福尔特法案》中规定,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20世纪前期,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教育。1918年《费舍教育法》规定;14岁以前,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
——摘编自(关)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国家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并谈谈你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汤因比坚信未来的人类只有走向一个“世界国家”,才能避免民族国家的狭隘,才能避免民族国家因为狭隘国家利益追求而带来的人类社会的灭亡。未来的人类需要的不是武力和军事,不是民主和选举,不是西方的霸权,而是文化引领世界,这个文化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汤因比的预言:中国文明将照亮21世纪》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汤因比坚信未来的人类只有走向一个“世界国家”,才能避免民族国家的狭隘,才能避免民族国家因为狭隘国家利益追求而带来的人类社会的灭亡。未来的人类需要的不是武力和军事,不是民主和选举,不是西方的霸权,而是文化引领世界,这个文化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汤因比的预言:中国文明将照亮21世纪》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金百战灭辽和北宋以后,两河之民,所致一空;山东之见,田野荒芜,民不聊生;淮南之地广,不耕之田,千里相望,仓禀久匮。大批契丹人和汉人被当做奴隶从事生产,激起各族人民的激烈反抗。金海陵帝南下伐宋不力,金军在采石大败,仍坚持发动攻击,结果被一部分金军将领率众起义杀了。金世宗即位后,尤重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命卢庸为定平县令,整治旧堰,引泾水溉田,民赖其利。世宗还下诏天下赦免官奴,并劝女真贵族释放奴隶。劝民力田,奖励耕织。世宗规定女真贵族只许在一处占地,其余皆要收回官府,并赐与贫民。世宗一朝,多次因水旱等灾害减免赋税。在边境建立榷场,以待南贾之来。旧史称金世宗为小尧舜,称他统治时期的社会为“小康”。
——摘编自王宏志《金世宗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世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世宗改革的特点
材料金百战灭辽和北宋以后,两河之民,所致一空;山东之见,田野荒芜,民不聊生;淮南之地广,不耕之田,千里相望,仓禀久匮。大批契丹人和汉人被当做奴隶从事生产,激起各族人民的激烈反抗。金海陵帝南下伐宋不力,金军在采石大败,仍坚持发动攻击,结果被一部分金军将领率众起义杀了。金世宗即位后,尤重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命卢庸为定平县令,整治旧堰,引泾水溉田,民赖其利。世宗还下诏天下赦免官奴,并劝女真贵族释放奴隶。劝民力田,奖励耕织。世宗规定女真贵族只许在一处占地,其余皆要收回官府,并赐与贫民。世宗一朝,多次因水旱等灾害减免赋税。在边境建立榷场,以待南贾之来。旧史称金世宗为小尧舜,称他统治时期的社会为“小康”。
——摘编自王宏志《金世宗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世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世宗改革的特点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顾维钧是民国著名的外交家,自1912年4月从美国回国后出任袁世凯英文秘书兼外交部秘书,走上外交岗位,一直到1956年辞去台湾当局驻美大使职务,共44年。他曾为废除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做出过重要贡献,为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他认为一个负责任的外交家在外交实践中应该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曾说:“如果是民族利益,那就是永恒的,不因时间、舆论或党派而改变,因此当国内人们批评中国的外交家没有政治头脑时,我接受了这种意见,因为如果一个外交家有了政治上的考虑,那他的外交就很危险了。”追求外交平等是顾维钧的奋斗目标,其在巴黎和会上坚持外交中各国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弱国无外交的论调,认为弱国更离不开外交,才能使得国家在艰难环境中求得一线生机。在中华民族饱受蹂躏的年代,面对帝国主义列强,他不卑不亢。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的发言理论清楚、态度坚决,在五大强国面前,敢于坚持真理,同帝国主义进行外交上的斗争,这在中国乃至于世界近代外交史上都是极少见的。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维钧的外交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顾维钧是民国著名的外交家,自1912年4月从美国回国后出任袁世凯英文秘书兼外交部秘书,走上外交岗位,一直到1956年辞去台湾当局驻美大使职务,共44年。他曾为废除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做出过重要贡献,为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他认为一个负责任的外交家在外交实践中应该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曾说:“如果是民族利益,那就是永恒的,不因时间、舆论或党派而改变,因此当国内人们批评中国的外交家没有政治头脑时,我接受了这种意见,因为如果一个外交家有了政治上的考虑,那他的外交就很危险了。”追求外交平等是顾维钧的奋斗目标,其在巴黎和会上坚持外交中各国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弱国无外交的论调,认为弱国更离不开外交,才能使得国家在艰难环境中求得一线生机。在中华民族饱受蹂躏的年代,面对帝国主义列强,他不卑不亢。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的发言理论清楚、态度坚决,在五大强国面前,敢于坚持真理,同帝国主义进行外交上的斗争,这在中国乃至于世界近代外交史上都是极少见的。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维钧的外交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单选题- (共7题)
5.
2017年2月21日,联合国就有关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以128票赞成、9票反对、3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决议。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表示,“某个国家”(美国)在联大紧急特别会议召开前威胁所有国家,要求投票反对这个决议草案,“这种做法令人无法接受”。材料反映了
A.美国对世界控制力开始减弱 |
B.冷战思维的进一步延续 |
C.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
D.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进一步加强 |
6.
《嘉庆宇国府志》载:“皖北人寓宁,赁山疑种苞芦(玉米),谓之棚民。其山既垦,不留草木,每值霉雨,蛟龙四发,山土崩溃,沙石随之,河道为之壅塞,坝岸为之倾陷,桥梁为之坠圮,田亩为之淹涨。”这体现了
A.棚民垦殖活动出现源于玉米的引进 |
B.棚民垦殖活动的根源在于人地矛盾 |
C.棚民垦殖活动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
D.棚民垦殖活动是政府错误引导的必然结果 |
7.
1925年6月,永利碱厂创办人、大实业家范旭东通过上海英文《大陆报》发表题为《请看英人摧残国货毒辣手段》的文章,披露工业用盐收税案的经过,揭露英国资本家丁恩等人侵犯主权、摧残我国工业的情况,在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材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制约 |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官僚资本的阻碍 |
D.民族资本主义在技术领域受制于人 |
8.
1861年烟台开埠,到1880年时草辫的出口量已达到4.9万担,货值近112万海关两。烟台的生丝也远销海外,出口量剧增。与此同时,棉布等大量洋货通过烟台涌入中国。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
A.中国传统手工业已彻底破产 |
B.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
C.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
D.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9.
1981年,时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润生说,“集体经济已难以维持,最大的弊端就是把人捆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贫困。”他要求在部分贫困地区试点搞包产到户。这反映了
A.农村尚未开始包产到户的实践 |
B.中央内部未就农村改革统一思想 |
C.集体经济的失败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
D.包产到户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
10.
苏格拉底说:“不论是民众所推选,抑凭抽签委派,抑凭暴力或欺骗而执政,单单掌权还不是王者,不算治国者,只有具备治国的专门知识的人才是王者。”据此可知
A.苏格拉底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
B.苏格拉底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作辩护 |
C.苏格拉底要求统治者具备治理才能 |
D.苏格拉底主张实行君主政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