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25分)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有副对联“文明新旧能相宜,心理东西本自同”,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小题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8分)
材料二:民国成立这十年来,政治现象诚然令人呕气,但我以为不必失望。从甲午、戊戌到辛亥,多少仁人志士,实在是闹得疲筋力倦,中间自然会发生一时的惰力。但我想这时代也过去了,………从新觉悟,从新奋斗,后方的战斗力,更是一天比一天加厚。在这种形势之下,当然有一番新气象出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小题2】“后方战斗力一天比一天加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的思想政治领域中“一番新气象”的具体表现。(7分)
材料三: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蒸汽机、电灯、电视、汽车、飞机、航天器……这些重大发明正是通过世博会传遍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曾以抚摸方式参观了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她在书中写道,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要把最宝贵的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对整个世界做匆匆一瞥,看人类进步的艰难曲折,看历代兴衰和沧桑之变。
——温家宝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小题3】据材料指出,世博会给世界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海伦·凯勒的理想对你有何启示?(6分)
【小题4】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请说明当今社会有哪些有利于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4分)
材料一: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小题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8分)
材料二:民国成立这十年来,政治现象诚然令人呕气,但我以为不必失望。从甲午、戊戌到辛亥,多少仁人志士,实在是闹得疲筋力倦,中间自然会发生一时的惰力。但我想这时代也过去了,………从新觉悟,从新奋斗,后方的战斗力,更是一天比一天加厚。在这种形势之下,当然有一番新气象出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小题2】“后方战斗力一天比一天加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的思想政治领域中“一番新气象”的具体表现。(7分)
材料三: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蒸汽机、电灯、电视、汽车、飞机、航天器……这些重大发明正是通过世博会传遍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曾以抚摸方式参观了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她在书中写道,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要把最宝贵的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对整个世界做匆匆一瞥,看人类进步的艰难曲折,看历代兴衰和沧桑之变。
——温家宝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小题3】据材料指出,世博会给世界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海伦·凯勒的理想对你有何启示?(6分)
【小题4】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请说明当今社会有哪些有利于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4分)
2.
材料一: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如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
——摘自梁启超《年谱长编》
材料二: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瑚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小题1】材料一中的“病’’与“药”分别指什么?(4分)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核心思想。(2分)
【小题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宣传其政治主张的影响。(4分)
——摘自梁启超《年谱长编》
材料二: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瑚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小题1】材料一中的“病’’与“药”分别指什么?(4分)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核心思想。(2分)
【小题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宣传其政治主张的影响。(4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
2.单选题- (共3题)
4.
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A.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
C.中共和平民主建国方针的实现 | D.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 |
5.
(题文)下列四幅图是反映海峡两岸关系的有关图片,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②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愿望
③马英九的胜选表明两岸统一指日可待 ④国际反华势力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巨大障碍

①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②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愿望
③马英九的胜选表明两岸统一指日可待 ④国际反华势力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巨大障碍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6.
“欧洲的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A. 提出杜鲁门主义 B. 推行马歇尔计划
C. 组建北约 D. 成立经互会
A. 提出杜鲁门主义 B. 推行马歇尔计划
C. 组建北约 D. 成立经互会
3.选择题- (共3题)
7.“幸福感”成为2011年“两会”的热词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江香梅说:“幸福感的关键是公平和正义,如果感觉不公平,老百姓的幸福感就会打折。”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
①只需要公民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
②要靠政府和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
③需要人们自觉地遵守正义的制度规则
④需要人们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公平地对待他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3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