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月考(期中)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814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6/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决万机于公议;上下一心,以盛行经论;文武一途,下及庶民,使各遂其志,勿使人心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秉持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以振汉基。将实现我城市前所未有之变革”。这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材料二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材料三涩泽荣一被誉为整个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祖师爷。提倡“《论语》加算盘”,强调“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也就是说不能丢开经济来空谈政治。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他说:“我的事业是喻义不喻利,国家必须的事业,就把获利放在第二位,在‘义’上该兴办的事业,就干起来,手攥着股票,面对实际,谋取利益,把事业经营下去。”
——《涩泽子爵·话论语》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五条誓文”给日本政治近代化提出了什么方向?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涩泽荣一提倡“《论语》加算盘”的看法。(不得照搬材料)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戊戌变法虽然未能取得成功,但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反思。
材料一康有为写道:“臣读各国史,只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城市为墟,而革变频仍,迄无安息,遂入汩渊,不知所极.”后来又在《法国革命史论》中写道:“吾国久废封建,自由平等已两千年,与法国十万贵族压制平民.事既不类,倡革命而言压制者已类于无病学呻矣。
——《中国近代史料选辑》
材料二史学界有的专家认为,在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中,“戊戌变法具有特殊意义”,为此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其功不可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中、法历史的描述是否符合事实,分析他作此描述的原因。
(2)你认为材料二中的“特殊意义”是指什么?结合材料二中的观点谈谈你对戊戌变法的认识。

2.单选题(共19题)

3.
(题文)梭伦执政后,非常重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双耳陶瓶(见下图)上的画面描绘了当时阿提卡地区
A.海外贸易的盛况
B.收获橄榄的场景
C.手工工场的生产
D.灌溉系统的发达
4.
罗马法不愧是近代和现代法律的先驱,“它包含的封建关系最少,而包含的资本主义法律关系却是最多。”下列选项中无法体现“资本主义法律关系”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
C.“夫得向妻索回钥匙,令其随带自身物件,将其逐出。”
D.“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5.
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英国:议会至上,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B.美国:国会掌握立法权,与总统、最高法院相互制约
C.法国: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D.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议会不掌握实权,没有立法权
6.
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对于此事一些同学展开讨论,你认为哪种观点最接近该现象所揭示的本质?
A.太平天国内部充斥争夺权力的斗争,完全抹杀了这场运动的时代意义。
B.个体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决定了农民战争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理想追求。
C.这一事件主要是由于洪秀全不理朝政导致了内部的分崩离析。
D.这一事件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直接导致了运动的失败。
7.
十月武装起义胜利后不久,列宁说,我们坚信西欧一定会发生革命,现在人们已经感 到空中雷电密集,预感到马上会爆发一场大雷雨;虽然不能断言革命在哪一天爆发,“但 是我们能够促进革命”,“帮助西欧人民发动不可战胜的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强调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B.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苏维埃
C.全世界无产阶级力量武装保卫苏俄的重要性
D.十月革命是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
8.
(题文)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下列现象中均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是:
①从世卿世禄到军功授爵
②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③从工商食官到重农抑商
④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
“中国本身还具有任何一个……帝国都无法与它相比的一种内聚性。……这种内聚性,……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就有了。”导致这种“内聚性”形成的因素是:
①小农经济
②商品经济
③中央集权
④儒家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
下面是不同时期德、英、法、美等国获得诺贝尔奖数量变化表(单位:次),由此可知
年份
颁奖总数
主要国家




1901~1920年
61
19
8
10
2
1921~1940年
70
17
15
5
11
1941~1960年
88
6
15
0
42
1961~1980年
125
8
21
6
65
1981~2000年
127
14
7
4
72
 
A.现代西方物理学有显著进步
B.信息技术加快了科学的发展
C.全球化的受益国是发达国家
D.20世纪世界科学发展不平衡
11.
(题文)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按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12.
1933年,国民政府在与西方列强谈判后,经立法院审议通过,正式公布了新的关税修订案,将之前最高50%的进口税率提高到80%,实行5%到80%共14级的累进税率。这次税制改革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树立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形象
C.收回了海关行政管理权
D.扭转了长期的对外贸易逆差
13.
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继昌隆机器丝厂
14.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进口纱布的单位售价下降了25%左右,对该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体现国人崇洋媚外心态
D.促进了落后地区的经济繁荣
15.
漫画《狙击中国鞋》形象地反映了欧盟各国联合对来自中国的鞋产品进行狙击抵制,这在客观上体现出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和市场化经营。与中国“走向世界”和“市场化经营”相对应的时间分别是
A.1978、1992
B.1978、1984
C.1984、1997
D.1984、2001
1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C.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
D.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
17.
(题文)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基本建立
B.从沿海到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D.否定两个凡是,展开真理标准大讨论
18.
“哲人们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并任意地决定人类的命运这种传统的信仰。相反,他们寻找一种与理智的判断相一致的自然宗教,结果产生了种种根本违背宗教正统观念的东西。”该运动
A.传播了自由平等观念
B.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C.主张信仰就可以得救
D.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
19.
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依据古代科技史知识判断,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先进文明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C.西方近代科学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D.阿拉伯人、法兰克人照搬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20.
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
D.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
21.
19世纪末《天演论》被介绍到中国后,曾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而到“五四”以后,进化论思潮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调侃和奚落。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近代中国的新潮流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舞台
C.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逐渐得到广泛传播
D.世界大战暴露出西方国家弱肉强食的特性

3.选择题(共1题)

22.
(题文)《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