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州第三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14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的商人行会出现于9世纪,市场狭小并具有地方性,……早期的城市经济需要一个相应的管理机构,行会由此产生。12、13世纪时,意大利和英国的行会已相当发达。……从13世纪后期开始,手工业者的人数和力量不断扩大,逐渐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分离,手工业行会逐渐取代商人行会成为行会的主体。商人通过市政当局干预行会,包买商逐渐支配了农村家庭手工业,为手工业工场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西欧行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着城市的经济生活,有权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有些城市行会组织发展为城市联盟,以团体名义向国王请求给予垄断贸易的特权
——摘编自代轩宇《西欧行会组织的发展与演进》
材料二中国行会有中国的特色,这些组织都是奉政府之命成立。它是在专制统治高度强化,宗法等级极其森严和富商大贾畸形膨胀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即使非完全同样,几乎也都是在早期出现,它们互相保护和互为保证。商业行会组织占有主导地位,是当时工商不分的表现。……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行会日趋没落
——摘编自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材料三商会是中国近代以商人为主体的最为普遍的资产阶级社团,……在市政建设、民政管理、公监事业管理、社会治安乃至工商、文教、卫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言权。1905年,中国第一个由商人自己组织的商会——上海商务总会召开各业商董大会,声援“抵制美货运动”。1907年,上海商务总会提出了筹办华商联合会和中国华商银行的动议。在1909年的第二次国会请愿运动中,华商联合会办事处即承担了动员和组织海内外华商参加这一政治运动的重任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行会与中国传统行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商会与传统行会相比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18年底,梁启超前往欧洲。梁启超的欧洲之行,长达1年之久,先后到了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诸国。在国外,梁启超也看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听到了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为争权夺利而发出的吵闹。1年多的实地考察,使他了解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许多严重社会问题。他所崇仰的西方社会,他所宣扬的西方文明,原来也充满了弊端和罪恶。梁启超认识到:“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以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物价一日一日腾贵,生活一日一日困难。”“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反倒带来许多灾难。”他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固有文明”,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从宣扬西洋文明到主张发扬传统文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启超依靠东方“固有文明”拯救世界的主张。
3.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
材料:清军入关后,中国发生了一次深刻的服饰变革。清初统治者把是否接受满洲服饰看成是否接受其统治的标志,强令汉民改变头饰和服饰,并扬言“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清廷完成对全国的征服后,发梳辫便成为清代成年男子的头饰,典型的服装搭配是瓜皮帽和马。瓜皮帽又称“西瓜帽”,形制像半个西瓜。清代的马褂也称“马甲”,属于满族男子上衣,穿在长袍、长彩之外,便于骑射。清代最高的是黄马,非特赐不得服。根据规定,汉族妇女、儿童仍着传统的明装,出现服饰杂乱的现象。满族妇女则着旗装。旗袍有单、夹、棉、皮多种,省工省料,一件可抵汉族的衣、裙、裤多种,又能展现女性的自然体态,故清朝灭亡后许多满族服饰被淘汰,而旗袍却被改良并保留下来,成为上层女士流行的服饰。清代官服继承明代的蟒袍、玉带、补服,废除明代的冠服,代之以暖帽、凉帽和顶花。
——摘编自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服饰变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服饰变革的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西方三次科技(工业)革命与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简表。

世界

中国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爆发

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

中国在很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航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9题)

5.
有学者指出,在雅典只要经多数认可,无论什么都是最终的和公正的,而且没有人能够确定今天有效的法律明天是否有效。如此,雅典人可轻而易举就让法律停止保护自由,使平民统治凌驾于法律之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古雅典根本不存在民主政治
B.古雅典政治具有强烈人治色彩
C.古雅典法律基本无法贯彻实施
D.古雅典民主缺乏基本法制精神
6.
七七事变后,日军想在华北范围内,以强大的军事打击,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因此,战役打响后,日方最初仅以第三、第十一师组成“上海派遣军”应对,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的意图逐渐明了,而向上海增派兵力。对这一材料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
B.反映了淞沪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
C.证明了日本扩大侵华战争是迫于无奈
D.体现了日本在侵华战略上比较被动
7.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主要原因是
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
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通商口岸远离经济发达腹地
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8.
1931年11月1日至5日,中共中央代表团主持召开了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会上,中央认为苏区工作是“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右倾”。这表明(  )
A.***的路线并不被共产国际认同B.党的苏区工作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C.王明“左”倾错误在苏区全面泛滥D.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路线的抵制
9.
在20世纪上半期,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世界革命者的角色。一个国家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另一个国家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A.德国和苏联
B.美国和苏联
C.德国和美国
D.苏联和中国
10.
根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清朝经济的衰败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市镇经济的发展
D.坊市制度被打破
11.
下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此可以推知
时间
创办者及身份
企业名称
1866年
方举赞(铁匠作坊主)
上海发昌机器厂
1872年
陈启源(华侨商人)
继昌隆缫丝厂
1878年
朱其昂(轮船招商局会办)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1882年
黄佐卿(商人)
上海公和永缫丝厂
 
A.洋务运动影响深远
B.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工业化成果已传入中国
12.
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这反映出列宁
A.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
B.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
C.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
D.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13.
“学者与政治家一同复苏了人类尊严的骄傲、人类实践主义的自信以及古典思想的魅力,他们在世俗舞台上首先表达了这些思想。”材料描述的是
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