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808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入关后,即以宗主视天下,同时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清王朝接受并发展了“大一统”思想。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重“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之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清朝对“大一统”思想及其正统论的总结,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但也起到了统一思想,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进而统一国家的积极作用。
清朝奠定了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这个统一是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实现的,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完成的。经过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在清朝“大一统”政治格局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升华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近代,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造成中国边疆危机、民族危机,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掀起救亡图存运动。在反帝反封建的血与火的斗争中,中华各民族作为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对立者,其整体性更加突出,各族人民由自发联合走向自觉联合,中华民族由一个自在的整体升华为一个自觉的整体。“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凝聚民族、维护统一、保卫边疆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发展为一个自觉整体的历史原因。
2.
“苏联以欧亚大陆为依托,已经把国界突伸开去,形成了巨大的战略威胁。只有在‘地缘政治现实’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美国才能避免被包围,才能为一个自由世界保存希望”。这段材料揭示出
A.美国“冷战”政策形成的原因
B.苏联威胁到欧亚大陆的安全
C.美国霸权主义的历史根源
D.欧洲联合对抗苏联的战略安排
3.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我国现行的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对于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问题日益突出,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推进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从1994年上半年开始,国务院在江苏镇江市和江西省九江市进行了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试点,一年多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务院决定,在镇江,九江两市试点的基础上,再挑选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试点范围。
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改革的目标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职工职工健康水平的要求,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并使之逐步覆盖城镇全体劳动者。
——-1996年四部委《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意见的通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90年代我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90年代我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义。

2.单选题(共12题)

4.
《查士丁尼法学阶梯》记载:元首所决定之事也有法律的效力,因为人民已依颁布的关于其谕令权的王法,把自己的一切谕令权和权力授予给他个人。这表明罗马法
A.蕴含遵循契约的精神
B.着力维护帝国的权威
C.标志元首制最终确立
D.制约公民意识的形成
5.
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
A.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
B.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
C.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
6.
英国历史上,“内阁”一词直到1900年才见于官方正式文件,而首相直到1905年才开始接受国王的委任状,1937年的《国王大臣法》才使内阁的名称和首相的职位有了成文的法律根据。材料反映出英国
A.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很漫长
B.代议制的程序化进程比较缓慢
C.代议制立法始于20世纪初
D.中枢机构职权开始有法律依据
7.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依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关法律条文,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A.德国议会权力不受皇帝限制
B.德国议会通过选举组建政府
C.德国开始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德国军国主义传统被保留
8.
18世纪80年代,美国联邦派和反联邦派之间的妥协,帮助美国走出了濒临分裂和崩溃的困境;1803年,共和党人与联邦党人之间的妥协,化解了宪政危机,确立了美国司法制度中最具经典意义的司法审查原则。这说明美国宪政史上
A.妥协促进了共和政体的确立
B.妥协是化解冲突的有效途径
C.分权制衡原则是妥协的产物
D.党派之争催生司法审查制度
9.
《清实录》中“国体”的涵义有此变迁: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体制”;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国体”涵义转变的原因是
A.社会矛盾的变迁
B.国家政权的更迭
C.西学东渐的影响
D.近代外交观形成
10.
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
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11.
近代某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与倭国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对此条约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B.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是中国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
12.
在2016年海峡两岸暨港澳侨界圆桌峰会上,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在圆桌峰会上指出:“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材料中“九二共识”界定的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
A.“一个中国”
B.“和平统一”
C.“一国两制”
D.“平等协商”
13.
下面为1949—1979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统计表,据此可以判断
时间
1949—1959年
1960—1969年
1970—1979年
国家数量(个)
33
17
67
 
A.中国放弃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外交的决定性因素
C.外交是一国内政的延伸
D.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
14.
当今世界最高的建筑在迪拜,最富有的国家是卡塔尔,最大的上市公司是中国的……甚至连购物这一美国曾经最伟大的运动都已走向全球——世界十大购物中心只有一家位于美国,最大的在北京。上述现象客观上反映出
A.两极格局的趋于崩溃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区域集团化扩展
D.南北贫富差距己缩小
15.
《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中央集权B.家国一体C.君主专制D.官僚政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