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是有结构的。任何一种文明,都有三部分组成:方式、精神和价值。方式涵盖了经济生活方式、家庭结构方式、社会组织方式、身份认同方式、政治管理方式等方面。价值就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信仰。精神表现为人本精神、现实精神和艺术精神。价值外化,就表现为精神。精神落实,就表现为方式。方式其表,精神居中,价值是内核,“是为文明素”。
材料 文明是有结构的。任何一种文明,都有三部分组成:方式、精神和价值。方式涵盖了经济生活方式、家庭结构方式、社会组织方式、身份认同方式、政治管理方式等方面。价值就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信仰。精神表现为人本精神、现实精神和艺术精神。价值外化,就表现为精神。精神落实,就表现为方式。方式其表,精神居中,价值是内核,“是为文明素”。
——据易中天《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文明的结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工匠是指具有专业技艺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古籍记载很多工匠来自于奴隶、罪犯刑徒。在清初废除“匠籍”制度以前,工匠都受政府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职业世袭,一业终生。但中国古代工匠以道德精神为中心,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兼求”,通过“心传身授”和“体知躬行”的教育过程,“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陶铸了中国匠师“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不断超越”的创新改造精神和“兴利除害”爱国为民精神,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技术文明。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工匠精神产生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培育中国现代工匠精神的认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工匠是指具有专业技艺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古籍记载很多工匠来自于奴隶、罪犯刑徒。在清初废除“匠籍”制度以前,工匠都受政府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职业世袭,一业终生。但中国古代工匠以道德精神为中心,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兼求”,通过“心传身授”和“体知躬行”的教育过程,“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陶铸了中国匠师“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不断超越”的创新改造精神和“兴利除害”爱国为民精神,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技术文明。
——摘编自余同元《传统工匠及其现代转型界说》
材料二 德国在中世纪末期以来逐渐培育出了现代工匠精神。在工业化时期,德国工匠的技能技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在使用的材料、设计环节生产工艺流程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完善。德国人认为各种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可能大小不同,但性质与地位没有尊卑之分。德国工匠精神的产生和传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德国人思辨辫能力强,喜欢探究世界底蕴、寻求终极真理。同时,工作勤勉、遵守纪律、讲究效率、质量意识等工作观在中世纪的行会里已经形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提出的“天职观”赋予每一项世俗的工作以神圣的、宗教的、道德的意义。最后,德国的现代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培育基地和摇篮。然而,仅把“工匠精神”归因于民族特性和文化基础有失偏颇,国家的管理体制、工业化以来经济和文化发展是决定“工匠精神”的更重要因素。——摘编自钱宇虹《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工匠和近代德国工匠的异同。(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工匠精神产生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培育中国现代工匠精神的认识。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37年,留苏13年的蒋介石长子蒋经国在中共斡旋下从苏联归国。1939年,蒋经国开始主政赣南,制定赣南三年计划,对经济文教等各方面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目标。
赣南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共对峙的主战场,共产党撤退后留下的真空,随即被兵痞、回乡豪绅、烟土毒贩、土匪、流民、娼妓所填充,整个社会,都处于民生凋敝,贪腐盛行之中。蒋经国深知建设新赣南是“兴新事、行新政”,必须“用新人”。他利用担任三青团江西支团干事长一职,把全省有为青年罗织在自己的麾下。蒋经国上任伊始的第一个举措是将赣南11县地方豪强控制的自卫队分别进行整训由蒋直接指挥,各县无权过问。随后,颁布了“严禁烟、赌、娼”手令,成立了专门查处机构。1939年8月,蒋经国颁发《各县科派捐款办法》,制定了统一的税则,规定农民一年只需向地方政府一次性交纳田赋。从1941年开始蒋经国大力推进扫盲教育,同时对县乡保三级学校进行整顿和改造。为配合建设新赣南计划,蒋经国致力改变专署旧式衙门的形象,在专署院内设立了“民众问询处”,规定星期四下午为民众接见日。从苏联归来的蒋经国深谙舆论宣传的重要性,专署主办的《正气日报》大力宣传蒋经国及其新政,舆论上的宣传使赣南新政取得了轰动性效应。
——摘编自许静、罗惠兰《评蒋经国主持的赣南新政》
根据材料,概括蒋经国赣南新政的主要举措。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赣南新政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1937年,留苏13年的蒋介石长子蒋经国在中共斡旋下从苏联归国。1939年,蒋经国开始主政赣南,制定赣南三年计划,对经济文教等各方面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目标。
赣南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共对峙的主战场,共产党撤退后留下的真空,随即被兵痞、回乡豪绅、烟土毒贩、土匪、流民、娼妓所填充,整个社会,都处于民生凋敝,贪腐盛行之中。蒋经国深知建设新赣南是“兴新事、行新政”,必须“用新人”。他利用担任三青团江西支团干事长一职,把全省有为青年罗织在自己的麾下。蒋经国上任伊始的第一个举措是将赣南11县地方豪强控制的自卫队分别进行整训由蒋直接指挥,各县无权过问。随后,颁布了“严禁烟、赌、娼”手令,成立了专门查处机构。1939年8月,蒋经国颁发《各县科派捐款办法》,制定了统一的税则,规定农民一年只需向地方政府一次性交纳田赋。从1941年开始蒋经国大力推进扫盲教育,同时对县乡保三级学校进行整顿和改造。为配合建设新赣南计划,蒋经国致力改变专署旧式衙门的形象,在专署院内设立了“民众问询处”,规定星期四下午为民众接见日。从苏联归来的蒋经国深谙舆论宣传的重要性,专署主办的《正气日报》大力宣传蒋经国及其新政,舆论上的宣传使赣南新政取得了轰动性效应。
——摘编自许静、罗惠兰《评蒋经国主持的赣南新政》
根据材料,概括蒋经国赣南新政的主要举措。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赣南新政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维利·勃兰特,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1969—1974年担任总理。勃兰特出生在一个社会民主党家庭,而作为德国工人运动产物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是一个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政党。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大国一分为二,并且处于美苏两大阵营的最前沿,人民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中。勃兰特尊重历史、尊重人民的选择,为了给联邦德国营造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他顺应民意,积极推动与东方国家的和解。1970年12月,勃兰特访问波兰,在华沙犹太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他认为,虽然不能把罪过归于所有德国人尤其是战后的德国人,但并不说明德国人对那段历史毫无责任。第二年,勃兰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勃兰特“赢得的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为联邦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从此以后,世界舆论对德国的态度有了根本的改变”。勃兰特的历史认识,成为战后德国正确历史认识的典范,影响着更多的德国人朝着塑造正确的历史认识的方向前进。之后,德国不可逆转地朝着反省纳粹历史的方向前进,比较彻底地清算了纳粹历史。勃兰特的历史认识及其政治和外交实践,对于缓和冷战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禄德安《勃兰特的历史认识与战后欧洲和平》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勃兰特的历史认识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勃兰特的历史认识和实践带来的影响。
材料维利·勃兰特,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1969—1974年担任总理。勃兰特出生在一个社会民主党家庭,而作为德国工人运动产物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是一个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政党。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大国一分为二,并且处于美苏两大阵营的最前沿,人民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中。勃兰特尊重历史、尊重人民的选择,为了给联邦德国营造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他顺应民意,积极推动与东方国家的和解。1970年12月,勃兰特访问波兰,在华沙犹太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他认为,虽然不能把罪过归于所有德国人尤其是战后的德国人,但并不说明德国人对那段历史毫无责任。第二年,勃兰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勃兰特“赢得的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为联邦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从此以后,世界舆论对德国的态度有了根本的改变”。勃兰特的历史认识,成为战后德国正确历史认识的典范,影响着更多的德国人朝着塑造正确的历史认识的方向前进。之后,德国不可逆转地朝着反省纳粹历史的方向前进,比较彻底地清算了纳粹历史。勃兰特的历史认识及其政治和外交实践,对于缓和冷战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禄德安《勃兰特的历史认识与战后欧洲和平》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勃兰特的历史认识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勃兰特的历史认识和实践带来的影响。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海陵王(1122—1161)完颜亮,金太祖之孙。皇统八年被任命为右丞相。皇统九年,完颜亮与左丞相合谋刺死熙宗,自立为帝,并对朝中亲贵宗室实行大规模的清洗。随后,海陵王大批任命普通女真人中有才华的人和通晓封建典章制度的渤海人、契丹人和汉人为官,设置枢密院,使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天德三年,迁都燕京(今北京),仿照中原制度,设国子监以教育生员,改革科举。罢免女真族世袭万户,分配土地给女真民众,使之内迁与汉人杂居。贞元二年开始,发行纸币,始铸铜币,改变了金朝没有铸钱,借用辽、宋铜钱的历史。
自皇统和议以来,宋金已多年不见战火。正隆三年(1158),海陵王在开封夷平原宋朝的宫殿重新建造,务求豪华壮丽,准备南下攻宋,并且在国内横征暴敛,使得民不聊生。正隆六年(1161)海陵王大军在采石矶为宋军所败,金军将士死伤无数,战船损失过半。此时军心涣散,将领不愿继续作战。兵部尚书耶律元宜等众将领发动兵变,海陵王在大帐中被乱箭射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概括海陵王即位后在国内实行的主要措施。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海陵王的主要功过。
材料海陵王(1122—1161)完颜亮,金太祖之孙。皇统八年被任命为右丞相。皇统九年,完颜亮与左丞相合谋刺死熙宗,自立为帝,并对朝中亲贵宗室实行大规模的清洗。随后,海陵王大批任命普通女真人中有才华的人和通晓封建典章制度的渤海人、契丹人和汉人为官,设置枢密院,使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天德三年,迁都燕京(今北京),仿照中原制度,设国子监以教育生员,改革科举。罢免女真族世袭万户,分配土地给女真民众,使之内迁与汉人杂居。贞元二年开始,发行纸币,始铸铜币,改变了金朝没有铸钱,借用辽、宋铜钱的历史。
自皇统和议以来,宋金已多年不见战火。正隆三年(1158),海陵王在开封夷平原宋朝的宫殿重新建造,务求豪华壮丽,准备南下攻宋,并且在国内横征暴敛,使得民不聊生。正隆六年(1161)海陵王大军在采石矶为宋军所败,金军将士死伤无数,战船损失过半。此时军心涣散,将领不愿继续作战。兵部尚书耶律元宜等众将领发动兵变,海陵王在大帐中被乱箭射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概括海陵王即位后在国内实行的主要措施。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海陵王的主要功过。
3.单选题- (共5题)
6.
读“台湾二二八事件大事记”
上述历史叙述说明“二二八事件”
A. 是中共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的斗争
B. 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分离
C. 起因于日本在台推行的奴化教育
D. 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组成部分
时间 | 主要大事 |
1945.9 | 集行政、立法、司法、军警大权于一身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在重庆成立 |
1945.10 | 台湾人民喜迎光复 |
1946.10 | 国民政府在台大规模征兵,物价上涨100倍 |
1947.2.27 | 台湾省专卖局缉私员在台北与香烟小贩发生冲突,误杀2人;部分台湾民众向行政长官请愿遭拒 |
1947.2.28 | 全台起义,国民政府宣布台湾戒严 |
1947.3.8 | 国民政府派21军抵台镇压 |
上述历史叙述说明“二二八事件”
A. 是中共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的斗争
B. 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分离
C. 起因于日本在台推行的奴化教育
D. 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组成部分
7.
1755年至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屡屡绕开广州口岸,派船去宁波贸易,致使粤海关关税收入锐减。不久,清政府提高了浙江的关税,比广东高出一倍,但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海禁政策得到严格执行 | B.江浙地区经济更加发达 |
C.广东华夷观念非常浓厚 | D.英国谋求对华发动战争 |
8.
据统计,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工人平均月工资是5元银元左右,同一时期武昌织布官局的工人月工资是7-10元,熟练的技术工人能达到30元甚至更多。而1883年直隶普通农民除去各种赋税折算每月收入不过1元多。这说明了
A.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 | 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
C.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9.
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明理的经(儒家经典)和用来记事的史(史书)关系密切。宋代以来,理学家提出“经本史末”、“经先史后”的主张,即经学是史学的前提和根据,史学只是经学的外在表现。明末以来以章学诚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六经皆史”,认为道不离器,理不离事,反对离事言理。这种变化反映了
A.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 | B.理学的空谈受到批判 |
C.理学为史学服务 | D.早期民主思想开始产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