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基层妇女的生存原则是通过劳动、婚姻和生育来获取生存资料和社会地位。相比于以往朝代,清代知识女性的人数明显增多,女性的自发性意识逐渐增强。随着西方文明强势进入中国,“自由平等”等一系列性别思想冲击着晚清士大夫。一些知识女性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之中。近代化的女子学堂教育改变了清代闺嫒的家学传统,而闺嫒也积极参与到女子教育的教授和管理中来,成为近代第一批知识女性,同时还培养了大量接受西方思想启蒙的女学生和职业技能的女工。
——摘编自万银红《清代妇女社会活动研究》
材料二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平民阶层妇女走向工厂,参与工业生产,她们的自我觉醒和自主意识提高,开始了自我解放的历程。中产阶级妇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参与文化事业,充分展示了自我的解放和个性。而上层妇女则组织大量的文化性沙龙,互相交流思想,研讨学术、哲学、生活和艺术,使其成为了一个思想文化的交流中心。在工业社会中,妇女地位提升与解放有了划时代的变化。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与中国妇女相比,近代英国妇女的社会诉求有何不同。并指出近代女权发展的趋势。
材料一古代中国基层妇女的生存原则是通过劳动、婚姻和生育来获取生存资料和社会地位。相比于以往朝代,清代知识女性的人数明显增多,女性的自发性意识逐渐增强。随着西方文明强势进入中国,“自由平等”等一系列性别思想冲击着晚清士大夫。一些知识女性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之中。近代化的女子学堂教育改变了清代闺嫒的家学传统,而闺嫒也积极参与到女子教育的教授和管理中来,成为近代第一批知识女性,同时还培养了大量接受西方思想启蒙的女学生和职业技能的女工。
——摘编自万银红《清代妇女社会活动研究》
材料二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平民阶层妇女走向工厂,参与工业生产,她们的自我觉醒和自主意识提高,开始了自我解放的历程。中产阶级妇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参与文化事业,充分展示了自我的解放和个性。而上层妇女则组织大量的文化性沙龙,互相交流思想,研讨学术、哲学、生活和艺术,使其成为了一个思想文化的交流中心。在工业社会中,妇女地位提升与解放有了划时代的变化。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与中国妇女相比,近代英国妇女的社会诉求有何不同。并指出近代女权发展的趋势。
2.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投降后,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特别重视利用体育运动改造日本人的精神面貌。盟军总部下属体育局的一份报告阐述了对日本体育系统进行改革的意图,即利用体育运动作为消除日本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在盟军总部的授意下,日本教育部发布命令,禁止学校进行军事训练,解散军事教官。并发布《战后体育课程指导》,这是战后最全面的关于体育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根据这份文件,武士道、柔道、弓道,剑道都被禁止在学校教授。1945年12月,又发布命令收回所有武士道装备。1947年4月,盟军总部实施体育教育新准则《体育教育指导》,还大力将西式体育运动引入日本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中。
——摘编自白玉平张杨《战后美国对日本教育的改革新探(1945-195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体育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体育教育改革的影响。
材料日本投降后,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特别重视利用体育运动改造日本人的精神面貌。盟军总部下属体育局的一份报告阐述了对日本体育系统进行改革的意图,即利用体育运动作为消除日本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在盟军总部的授意下,日本教育部发布命令,禁止学校进行军事训练,解散军事教官。并发布《战后体育课程指导》,这是战后最全面的关于体育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根据这份文件,武士道、柔道、弓道,剑道都被禁止在学校教授。1945年12月,又发布命令收回所有武士道装备。1947年4月,盟军总部实施体育教育新准则《体育教育指导》,还大力将西式体育运动引入日本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中。
——摘编自白玉平张杨《战后美国对日本教育的改革新探(1945-195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体育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体育教育改革的影响。
3.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战后,德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美国与国联分离的现象,重入世界强国。英法选择了妥协退让来满足对和平的愿望。1935年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进入莱因兰地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鲸吞了捷克斯洛伐克,威逼波兰,凡尔赛体系的和平之梦从建立到破灭只有20年。
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拟定了《大西洋宪章》,拉开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经过三年的酝酿磋商,新体系创建者们拟定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共有36国提出了1200件修正案。“鉴于旷日持久的战争苦难使人们几乎普遍渴望建立一个国与国关系的新基础”,创建者们确定了“轻重缓急次序,即在战时重点创建联合国,战后再处置战败国”。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使战后半个世纪没有发生世界规模的大战,甚至其崩溃也是通过渐进的、和平的方式实现的,这无疑是给体系创建者们最好的“奖赏”。
——摘编自曹胜强《20世纪国际秩序的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体系“和平之梦”破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形成的特点。
材料:一战后,德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美国与国联分离的现象,重入世界强国。英法选择了妥协退让来满足对和平的愿望。1935年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进入莱因兰地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鲸吞了捷克斯洛伐克,威逼波兰,凡尔赛体系的和平之梦从建立到破灭只有20年。
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拟定了《大西洋宪章》,拉开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经过三年的酝酿磋商,新体系创建者们拟定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共有36国提出了1200件修正案。“鉴于旷日持久的战争苦难使人们几乎普遍渴望建立一个国与国关系的新基础”,创建者们确定了“轻重缓急次序,即在战时重点创建联合国,战后再处置战败国”。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使战后半个世纪没有发生世界规模的大战,甚至其崩溃也是通过渐进的、和平的方式实现的,这无疑是给体系创建者们最好的“奖赏”。
——摘编自曹胜强《20世纪国际秩序的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体系“和平之梦”破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形成的特点。
4.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许衡生平大事表
——摘编自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
材料二乾隆评价许衡时说:“至于言治道、劝用贤、言养民,皆天下急务,而不见大用于世,乃天下之不幸,亦有元之不幸也。自朱子以来,继传之儒,代不乏人,然推西山、鲁斋(许衡)为尤卓。鲁斋当元初,尊信朱子,倡明正学,世祖累见信用,其功效颇着于西山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许衡的治国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乾隆高度肯定许衡的理由。
材料一
许衡生平大事表
1250年 | 与姚枢等讲授程朱理学 |
1255年 | 兴学校,立朝仪。 |
1265年 | 筹划立国规模,上书言立国“必行汉法”。 |
1269年 | 定官制,完善元朝官员品阶等级。 |
1273年 | 弹劾亲贵尚书省平章政事阿合马。 |
1276年 | 与郭守敬等改定历法,撰《授时历》 |
——摘编自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
材料二乾隆评价许衡时说:“至于言治道、劝用贤、言养民,皆天下急务,而不见大用于世,乃天下之不幸,亦有元之不幸也。自朱子以来,继传之儒,代不乏人,然推西山、鲁斋(许衡)为尤卓。鲁斋当元初,尊信朱子,倡明正学,世祖累见信用,其功效颇着于西山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许衡的治国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乾隆高度肯定许衡的理由。
2.论述题- (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为中外历史事件时间轴。从图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个以上角度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材料

图为中外历史事件时间轴。从图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个以上角度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10题)
6.
有学者认为,法国历史上有两个“巴黎公社”,一个是1792年8月10日的革命,另一个是1871年3月28日成立的政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二者都
A.是革命的需要,推翻了专制政体 |
B.创建了民主制度,实现一票共和 |
C.是共和的需求,推动了民主发展 |
D.实现了自由平等,体现人民主权 |
7.
表1八路军电报(1937年9月27日)
表2日本士兵日记(昭和12年10月3日)
表1、表2是关于平型关战役的史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发送与接收者 | 歼敌数 | 我军伤亡 | 有无俘虏 |
林彪致中央军委 | 1000余人 | 我军伤亡三四百名 | 无 |
朱德、彭德怀致*** | 至少四五百人 | 未提 | 300余人 |
表2日本士兵日记(昭和12年10月3日)
| 死亡(人) | 负伤(人) | 失踪(人) | 合计(人) |
步21联队主力 | 86 | 112 | 3 | 201 |
步21联队111平岩大队 | 94 | 226 | | 320 |
步22联队 | 85 | 131 | 2 | 218 |
…… | …… | …… | …… | …… |
合计 | 519 | 969 | 18 | 1506 |
表1、表2是关于平型关战役的史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表1中两份电报的内容不完全一致,证据力不够充分 |
B.表2是日军士兵的个人日记,主观性强,可信度不高 |
C.表1是八路军给中央军委的电报,史料价值高于表2 |
D.表1的电报与表2的日记可相互佐证,史料价值都高 |
8.
1942年12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了《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的社论,号召边区各部队都像359旅一样,在边区各军驻地都建设起自己的“南泥湾”。南泥湾政策
A.推行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B.意在积累生产建设的经验 |
C.以发展根据地军工业为主 |
D.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
9.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朝代 | 持续年数(年) | 创建书院数(所) |
唐朝 | 290 | 57 |
五代十国 | 530 | 13 |
北宋 | 167 | 73 |
南宋 | 153 | 473 |
A.书院是古代中国教育的主体 |
B.儒家思想是书院教育的核心 |
C.中国经济文化重心逐渐南移 |
D.政局动荡影响书院教育发展 |
11.
欧阳修评论唐朝赋税制度时说: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该评论
A.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
B.肯定了租庸调推行的积极作用 |
C.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 |
D.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 |
12.
竞争机制使上帝的意旨、高贵的门第与血统都失去了作用。财产的增值、保值或者亏损,完全决定于人们自己的才干和在竞争中的营运,上帝无法保证任何人都能财运亨通。这种观念产生于
A.扩张时代 |
B.蒸汽时代 |
C.电气时代 |
D.钢铁时代 |
13.
1994年1月1日起,中国的外汇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取消汇率双轨制,实现汇率并轨,汇率并轨消除了人民币高估现象,实质上使名义汇率贬值了近50%。中国外汇体制改革旨在
A.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
B.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做准备 |
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
D.使人民币成为国际支付手段 |
14.
苏格拉底认为,人的理智本性贯通在道德本性之中,美德就有可教性,知识能力是人人皆有的天赋本性。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主张美德是生存之本 |
B.强调知识是道德本源 |
C.认为理性是能力基础 |
D.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