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5月)质量测试历史(A卷)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04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6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逐步开展,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近代学堂出现,留学之风开始盛行。19世纪70年代后,部分改良人士、维新派代表甚至一些知名的欧美传教士,纷纷以著文、上书等形式建议清政府仿效西方建立学校制度,并提出不尽相同的学制方案。1902年,张百熙被任命为管学大臣,负责制定学制章程,他把学制主系列分为三段七级,学堂课程主要为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地理、外国文、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图画、体操。在学制主系列学堂外,兴办农工业、艺徒、警察监狱、邮电、铁路、矿物、武备等专科学堂。这种重视实践与专业课的结合教育,对当代大学教育大有裨益。
——摘编自孙培育《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在历史上,德国以“教育国”著称于世。19世纪之后,德国逐步广泛建立起由大学到小学的公立学校系统。1830年之后,初等学校将阅读和书写分开教学的状况也得到改变,阅读和书写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整体教学。1872年帝国颁布《普鲁士国民学校和中间学校的一般规定》以促进普鲁士国民学校的发展。与此同时,德国注重义务教育。到19世纪末,义务教育从6岁开始到14岁结束。忽视义务教育的父母将要接受罚款甚至判刑等惩罚。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百多年中,德国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教育行政及教育思想,均领先于其他西方国家。
——摘编自郜芳芳《近代德国普及教育之路》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教育改革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国教育改革与晚清教育改革内容的相似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初,政府先后在云南、贵州设置了布政使司。在布政使司之下,根据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措施:在比较进步的地区采取了“改土归流”政策,裁撤了原来的土司,由中央派出流官担任知府、知州、知县进行管理;在相对落后地区则保留了元朝的土司制度,任命当地头人为土官进行统治。另有些地区是“土流兼治”。
在少数民族集中的云、贵、广西等西南地区,土司对土民任意科派,夺人子女,生杀任情,还常常互相攻伐,与政府对抗。雍正四年,将少数民族世袭的土司改设流官,这是改土归流的开端。雍正八年,改土归流基本完成。乾隆时期,四川地区大小金川土司多次叛乱。清朝派兵前往镇压,战事持续到乾隆四十一年才把这次叛乱平定下去,两次用兵,劳师多年,费银达7000万两。事后,清朝废除了土司制度,改设流官进行管理。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改土归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改土归流”的意义。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事变)shìbiàn①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西安~|七七~。②泛指事物的变化。
——《新编现代汉语词典》
材料二
“日本指导者(注:即领导人)虚伪称为‘中国事变’或‘中国事件’的对华战争,由1931年9月18日夜里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东京湾投降时告终。……日本政府不承认这次‘事变’为战争,以此为借口,日军当局主张战争法规不能适用于这一敌对行为的实行,而被俘获的中国人也不能享有俘虏的身份及权利的资格。”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1948年)
(1)据材料并结合知识,分析日本领导人把侵华战争称为“中国事变”或“中国事件”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该判决书上述内容的价值。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关汉卿经历由金入元过渡时期,是元朝著名的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据史料记载,他一生至少写了67部杂剧,今存18部。还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等。其写的散曲小令尚存40多首、套数10多首。在这些作品中成就最高,也最为人所知的是《窦娥冤》。在他的作品中,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关汉卿曾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关汉卿位居“元曲四大家”的首位,也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据秦伊楠、贾宁《闪耀在东西方的戏剧之星—莎士比亚与关汉卿的比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形成关汉卿艺术风格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关汉卿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原因。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政治家约翰•伯恩斯曾说: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河流,“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19世纪前,泰晤士河河水清澈,水中鱼虾成群,河面飞鸟翱翔。19世纪下半叶,水质严重恶化,加之沿岸堆积了大量垃圾污物,该河成为伦敦的一条排污明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现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人与环境”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共7题)

6.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妇女在结婚时自己做主,等于自贬为妾。如果没有新娘的男性亲属将新娘交给新郎,那只是男女的结合而不是结婚,因而不能得到城邦的认可,其子女不能拥有公民权。”这说明,在当时的雅典
A.法律注重保护男性权益
B.女性权益受到一定限制
C.包办婚姻受到法律保护
D.女性有部分婚姻主动权
7.
1870年之前,英国各州的行政司法权力由地方贵族出身的治安法官掌握。此后,英国对州政府进行改革,成立了由选举产生的州务会议,掌管地方行政警察事务,原来的治安法官只保留受理诉讼的职权。这种变化反映了
A.地方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议会成国家权力的中心
D.行政与司法的分权制衡
8.
1928年12月29日,时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的张学良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东北易帜
A.基本上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B.标志着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
C.宣告了日本侵略中国计划彻底破产
D.意味着国民大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
9.
“商人之恃以战争者,厥为广告。譬之两方搏战……广告,枪炮也。果广告之得其逞,则枪炮锐利,可操胜算;反则一无所能,拱手让人而已。”这种现象说明清末民初
A.商业竞争意识浓厚
B.广告决定商业成败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商人对外发动商战
10.
一战期间,西方社会自相残杀,物质财富惊人毁坏,科学技术误入歧途,整个社会人心动荡,对中西方的思想界震动极大。受其影响,当时中国
A.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B.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C.尊孔复古逆流彻底终结
D.文学平民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11.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九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初,洗马魏征常劝太子建成早除秦王,及建成败,世民召征谓曰‘汝何为离间我兄弟!’”
《资治通鉴·唐纪七》
“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等人于玄武门诛之。甲子,立为皇太子,庶政皆断决”
《旧唐书·太宗本纪》
“武德九年,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六月四日,无忌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高祖大惊,乃以太宗为皇太子”
《新唐书·太宗纪》
 
A.齐王元吉企图谋害太宗
B.李渊主动立世民为太子
C.臣下离间导致皇位之争
D.兄弟争储引发玄武兵变
12.
下图是2014年的一幅漫画《美国患上贸易保护依赖症》。该漫画表明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增强
C.世界贸易缺乏制度构建
D.贸易壁垒危及自身利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