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发展与东西方交流、时代特征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颜氏家训》在立身、治家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言论。
(1)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反映了哪些优秀的传统思想?
材料二 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追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17-18世纪掀起“中国文化热”的原因,概括其学习儒家思想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新思想的建设没有捷径可循,只有长时期的沉潜研究才能取得真实的成绩。……自“五四”以后,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
——余英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有何关系?
材料一 《颜氏家训》在立身、治家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言论。
出处 | 选文 |
《颜氏家训·养生》 |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
《颜氏家训·慕贤》 | 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
《颜氏家训·治家》 |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
《颜氏家训·勉学》 |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
(1)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反映了哪些优秀的传统思想?
材料二 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追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17-18世纪掀起“中国文化热”的原因,概括其学习儒家思想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新思想的建设没有捷径可循,只有长时期的沉潜研究才能取得真实的成绩。……自“五四”以后,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
——余英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有何关系?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战争与和平形势特别是战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邓小平敏锐地做出判断,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先进行各大单位机关、各军兵种机关、各军兵种所属部队的整编。到1987年底,全军总人数由400.6万人减至305万人,减少95.6万人,并且合并了4个大军区,减少了保障人员。组建了陆军集团军和陆军航空兵,加大了技术兵种的比例,初步理顺了一些领导和管理体制,提高了工作效能。***,军队改革仍然按照1985年确定的方针和原则进行。在这一阶段,军队改革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和改革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并通过体制编调整和改革带动了其它方面的改革,标志着军队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的阶段。
——摘编自袁德金《30年军队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意义。
材料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战争与和平形势特别是战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邓小平敏锐地做出判断,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先进行各大单位机关、各军兵种机关、各军兵种所属部队的整编。到1987年底,全军总人数由400.6万人减至305万人,减少95.6万人,并且合并了4个大军区,减少了保障人员。组建了陆军集团军和陆军航空兵,加大了技术兵种的比例,初步理顺了一些领导和管理体制,提高了工作效能。***,军队改革仍然按照1985年确定的方针和原则进行。在这一阶段,军队改革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和改革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并通过体制编调整和改革带动了其它方面的改革,标志着军队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的阶段。
——摘编自袁德金《30年军队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意义。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进行了干涉。6月27日美国在联合国提交了动议案,要求联合国介入朝鲜战争,恢复战前状态。苏联缺席了此次联大会议,联合国通过了美国的议案。随后组成了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联合国军统一由美国驻远东司令部指挥。
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担心欧洲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因此纷纷开始重整装备,并积极组建各种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北约这个军事集团的出现。这反过来又刺激了苏联,随后也组建了华约军事集团,从而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同时,美国宣布台湾海峡国际化,并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令中国共产党统一全国的计划推迟,造成了台湾局势长期紧张。……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1951年通过《旧金山和约》结束了日本战败国地位,并通过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将日本拉入了其军事同盟国的轨道,使得日本连同中国周边其他一些国家构成了封锁中国的包围圈。
——摘编自左双文《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干涉朝鲜内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美国等西方大国干涉朝鲜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材料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进行了干涉。6月27日美国在联合国提交了动议案,要求联合国介入朝鲜战争,恢复战前状态。苏联缺席了此次联大会议,联合国通过了美国的议案。随后组成了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联合国军统一由美国驻远东司令部指挥。
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担心欧洲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因此纷纷开始重整装备,并积极组建各种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北约这个军事集团的出现。这反过来又刺激了苏联,随后也组建了华约军事集团,从而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同时,美国宣布台湾海峡国际化,并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令中国共产党统一全国的计划推迟,造成了台湾局势长期紧张。……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1951年通过《旧金山和约》结束了日本战败国地位,并通过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将日本拉入了其军事同盟国的轨道,使得日本连同中国周边其他一些国家构成了封锁中国的包围圈。
——摘编自左双文《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干涉朝鲜内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美国等西方大国干涉朝鲜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宋美龄,一位外交蒙,频频游历于南京一华盛顿一开罗之间,为蒋介石的军队募集来大批美金,为抗日的中国迎来国际同情和支援。作为一位中国抗日军人,她曾领导过威震敌胆的飞虎队,也曾在苏区红军的反“围剿”中差点命赴黄泉。西安事变,她怒斥何应钦灭蒋阴谋,勇赴华清池救夫。也正是这个第一夫人,面对手无寸铁的学生群众,命令军警开枪,酿成震惊中外的南京血案(1947年);在重庆解放前夕,也是她怂恿蒋介石将杨虎城将军杀害于歌乐山下。
--摘编自陈廷一《宋氏三姐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美龄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美龄的主要活动。
材料:宋美龄,一位外交蒙,频频游历于南京一华盛顿一开罗之间,为蒋介石的军队募集来大批美金,为抗日的中国迎来国际同情和支援。作为一位中国抗日军人,她曾领导过威震敌胆的飞虎队,也曾在苏区红军的反“围剿”中差点命赴黄泉。西安事变,她怒斥何应钦灭蒋阴谋,勇赴华清池救夫。也正是这个第一夫人,面对手无寸铁的学生群众,命令军警开枪,酿成震惊中外的南京血案(1947年);在重庆解放前夕,也是她怂恿蒋介石将杨虎城将军杀害于歌乐山下。
--摘编自陈廷一《宋氏三姐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美龄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美龄的主要活动。
2.单选题- (共8题)
5.
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反映了
A.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 |
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
C.雅典法律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 |
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
6.
对于法国大革命,埃德蒙•伯克(1729-1797)强调尊重既定的社会政治秩序,它是历史地生成的,因而其合法性在历史和传统中;托马斯•潘恩(1737-1809)则明确否定诉诸过去的权利,主张现存制度与政府要根据每个时代的人的自然权利来加以衡量和改革。他们之间的思想冲突所争辩的是
A.是否应以理性来构筑社会制度 |
B.实行直接民主还是间接民主 |
C.是否应以激进态度推翻旧政府 |
D.发起群众运动还是依靠精英 |
7.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的保障,两种政府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这段话
A.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
B.突出人民主权思想 |
C.反映了民主共和特色 |
D.彰显三权分立立职能 |
8.
(题文)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B.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
C.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
D.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
9.
下表是1844—1851年上海茶出口量及出口价格统计表,此表反映出


A.上海替代广州成为中国经济中心 |
B.列强控制下茶叶出口利润丧失殆尽 |
C.鸦片战争后中国银贵钱贱的状况 |
D.太平天国起义抑制了上海茶叶贸易 |
10.
抗战初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以法币为基础发行根据地货币,保护法币的主体地位;配合物资战,对物资在根据地的输出和伪币的输入实行限制,对对外贸易实行控制;保护法币,使其沉于民间,防止被伪币套取。这些举措
A.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持 |
B.挫败了日寇对华经济侵略 |
C.体现了国共团结抗日的精神 |
D.体现了工农政权的性质 |
11.
1984年,我国政府对猪、鸡鸭、蛋品、蔬菜等的派购制度改为国家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供应的办法,1985年又将粮食的统购制度改为国家实行合同订购的办法。这一举措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B.促进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
C.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
D.加强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