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双流中学2018届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02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今大皇帝准其嗣后不必仍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1843年制定的进口税则又规定了5%的低税率,西方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几乎不存在任何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外籍税务司制度更使被打开的中国大门钥匙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大大便利了外国商品的输入。西方人评论说:“没有任何事物防阻外国人……在上海开仓时,卸下一船棉花;或是设若外国人无所忌惮的话。如下一船鸦片,或是……将这批货载到西藏的边境,或经由运河运到天津和北京,或总而言之到任何地方,同时沿途兜售。”
——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第二册)
材料二1807-1814年,美国断绝同英国的贸易,并数次提高关税。这就导致美国无法在工业品方面继续依赖欧洲,以前全部靠进口的商品转而必须自己制造;对英贸易的中断,遏制了发展经济所急需的资金外流,促使资本大部分转入工业。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外贸政策停止了在保护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的“摇摆”,又全面地恢复到贸易保护主义。如:1880年后,美国钢铁生产全面超过英国居世界首位,但1908年国会通过的立法提高了钢铁产品的进口税率,钢铁垄断势力还提高了30种产品的价格,其中有9项远远高于英国同类产品的价格,而后者却由于美国的保护关税被隔阻于美国市场之外。
——张小青《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并分析其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相关历史背景,分别说明19世纪初和20世纪初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
指出上述英国在对华、对美贸易中不同境遇的原因。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支持下,安徽广大干部群众突破“禁区”,实行改革——到1961年10月中旬,安徽全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达到84.4%。据当时调查显示:实行“责任田”办法的36个生产队,粮食平均亩产达284斤,比上年增产38.9%;而另外36个条件大体相同的生产队,由于没有实行“责任田”,平均亩产只有270斤,比上年只增产12%。安徽滁县高营生产队1961年秋开始实行责任田,到1962年春节,这个队23户,杀了22头猪,家家磨豆腐和小麦面,春节热热闹闹。而1961年春节,全队才杀了1头猪,人均半斤肉。安徽的包产到户到1964年春被“左”倾思潮扼杀了。然而,即便是在“文革”期间,安徽的六安、风阳等县的一些地方仍暗中实行了“包产到组”
——李杏高其荣《20世纪60年代初期包产到户的历史定位》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初安徽农村改革的背景和性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初安徽农村改革的历史意义。

2.单选题(共10题)

3.
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奥古斯都为维持常备军的经费而实行税制改革,其中规定:奴隶获得解放时要缴纳相当于自己价值的百分之五的“解放税”,从而变成可以自愿从军的自由公民。由此可以看出
A.罗马公民资格来自交易
B.从军是罗马公民的义务
C.奴隶是罗马军队的主要来源
D.公民法与万民法已没有区别
4.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广东十三行生意明显萧条,原本最开通的广东人突然变成最激进的排外主义者,以为广东现在的不景气,都是这些洋人惹的祸。广东当时人排外的主要原因是
A.既得利益受损
B.洋人的趾高气扬
C.民族意识的增强
D.清政府的指使
5.
关于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歼敌人数,***在给国民党军政部和中央日报社的捷报中称:歼敌万余人;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学者综合各方资料考证认为歼敌千余人;台湾学者依据日军方面的材料得出歼敌两三百人的结论。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之说因为技术局限而不真实
B.***之说出于鼓舞军民抗日斗志
C.台湾学者说法最具可靠性
D.后人无法确认年代久远的史事
6.
史称曹操“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野鸡)获六十三头”;曹魏时,在洛阳以北设置方圆近千里的禁猎区,其中的虎、狼、狐狸一年吞吃的鹿有12万只之多。这反映出黄河流域
A.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B.野兽出没威胁人身安全
C.千里无人烟的惨景
D.社会经济的凋敝状况
7.
以下是西晋至民国初年北方与南方重复县名更改情况表
时间
重复县名数
更改情况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
37组42处
更改的全是南方县名
隋朝开皇十八年(588年)
22组28处
更改南方县名13个,更改北方县名15个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
17组22处
更改北方县名5个,更改南方县名17个
民国三年(1914年)
43组57处
更改北方县名28个,更改南方县名29个
 
该表表明
A.南北政治地位总体趋向平等
B.更改县名都在政权初创时期
C.更改重名旨在平衡南北势力
D.区域经济地位决定政治地位
8.
英国工业革命初期,蒸汽机的研制是为了解决矿井的抽水问题,后来修建铁路也是为满足煤炭运输的需要,1800年前后英国的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棉纺织技术革命尚未开始
B.煤炭大量出口国际市场
C.正在经历能源结构的变革
D.钢铁工业获得巨大发展
9.
下表为“1840-1978年中国粮食的商品率”变化情况,该表折射出我国近现代
时间
粮食商品率(%)
时间
粮食商品率(%)
1840
10
1957
24.6
1920
22
1959
39.7
1936
30
1978
20.3
 
A.全国总人口的波动起伏
B.粮食成为大宗出口商品
C.农业经济的高度自给性
D.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10.
20世纪80年代,我国从集体农业中释放出1亿劳动力就业于乡村工业,而农业生产水平非但没有下降,而且持续上升。这得益于
A.生产要素使用的供需平衡
B.科技兴农战略的大力推进
C.资源配置市场起决定作用
D.经济改革重心一直在农村
11.
《清明上河图》有三个重要版本,其卷首画面有所不同,宋本描绘几个去扫墓的老者,还有踏青归来的富家队伍,而明本开卷就是画结婚娶亲时的情景;清院本结婚的铺张场面,吹吹打打,更是气派。由此可知
A.宋本反映了当时的节气特征
B.宋本反映了当时的节日特征
C.明清本反映当时的节日特征
D.明清本失去了风俗画的特征
12.
战国时期,所谓的“文字异形”,多表现为简化体、异体等俗体字(通俗流行、但在当时不符规范的字)的差异,汉字的构字原则和构字方式六国完全相同。这体现出
A.六国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B.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C.争霸战争影响文字的发展
D.统一文字的条件成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