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中日关系在近代历史中一直处于侵略与被侵略的状态中,循着历史的轨迹揭开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是我们今天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自身有着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没有的一些特点:
(1)它自古以来是一种弱势文明,因而它善于模仿和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但却又毫无感恩报答之心;
(2)日本文化中没有“绝对正义感”,更多的是功利主义,一切都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
(3)日本文化中还有一种非理性的鄙外主义心态,……日本的鄙外主义其矛头往往首指中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及由此给中国领土主权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
材料一日本自身有着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没有的一些特点:
(1)它自古以来是一种弱势文明,因而它善于模仿和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但却又毫无感恩报答之心;
(2)日本文化中没有“绝对正义感”,更多的是功利主义,一切都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
(3)日本文化中还有一种非理性的鄙外主义心态,……日本的鄙外主义其矛头往往首指中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及由此给中国领土主权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
2.
(历史选修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他日必定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人力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一人所做工,能给百人食。”“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籍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
——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材料三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苟政府财政之基础固,而所运用之者适其宜,则外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外资)用之于生产者,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者,势必蒙外资之害。
——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辩》
(1)据材料,梁启超提出了哪些经济思想?
(2)简述梁启超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因素。
(3)简要评价梁启超经济思想的积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他日必定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人力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一人所做工,能给百人食。”“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籍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
——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材料三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苟政府财政之基础固,而所运用之者适其宜,则外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外资)用之于生产者,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者,势必蒙外资之害。
——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辩》
(1)据材料,梁启超提出了哪些经济思想?
(2)简述梁启超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因素。
(3)简要评价梁启超经济思想的积极意义。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一直对萨达姆政权怀恨在心,2003年3月,美英两国宣称已经掌握萨达姆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并以此为借口,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材料 二战后,伊拉克的局势动荡不安,反美情绪高涨,各种恐怖和暴力袭击时常发生,人民生活依然没有保障。许多经济基础设施被摧毁或者瘫痪,失业率已经超过60%。
材料三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对世界原料市场、世界资本和世界市场的控制有所加强,在全球经济中的实力和影响都大大加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指什么?
(2)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破坏了哪些国际原则?
(3)根据材料二、三,说明伊拉克战争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 美国一直对萨达姆政权怀恨在心,2003年3月,美英两国宣称已经掌握萨达姆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并以此为借口,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材料 二战后,伊拉克的局势动荡不安,反美情绪高涨,各种恐怖和暴力袭击时常发生,人民生活依然没有保障。许多经济基础设施被摧毁或者瘫痪,失业率已经超过60%。
材料三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对世界原料市场、世界资本和世界市场的控制有所加强,在全球经济中的实力和影响都大大加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指什么?
(2)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破坏了哪些国际原则?
(3)根据材料二、三,说明伊拉克战争带来了哪些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3.单选题- (共7题)
5.
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 |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
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 |
7.
(题文)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②抗日英烈群体都牺牲于1937年—1945年间
③中共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中各时期的主战场
④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①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②抗日英烈群体都牺牲于1937年—1945年间
③中共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中各时期的主战场
④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8.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 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
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
9.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A.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发展 |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
D.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
10.
陈独秀曾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任诸自然之淘汰,其势力迟早必归于消灭。”陈独秀批判孔子思想所运用的思想武器是
A.三权分立学说 | B.马克思主义 |
C.社会契约论 | D.社会进化论 |
11.
“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①秉笔直书 ②言必有据 ③论从史出 ④以小见大
①秉笔直书 ②言必有据 ③论从史出 ④以小见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4.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