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考前3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14)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99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1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埃及
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罗附近的墓地中发现残余铁砂;约公元前26世纪,在金字塔内挖出铁制镰刀
赫梯
公元前1400年左右,赫梯人大规模使用铁器
古希腊
在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之末,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中装有铁铧的重犁施展威力,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以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也有较大程度地增长
中国
公元前6世纪首度出现铁的使用。从此,木制的耒耜逐渐被铁器所取代,出现了用牛牵引铁犁的耕作方法,农作的效率空前提高。1403年,铁产量达到16万吨
英国
1858年铁造蒸汽轮船“大东方号”下水,总重量达19000吨,是19世纪集科学大成的运输工具
法国
1889年巴黎地标300米高的艾菲尔铁塔全部用铁铸造完成;1960年欧洲共同体在敦刻尔克建造钢铁厂
美国
1852年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发明电梯;1930年美国纽约克莱斯勒大厦落成,高319米,大厦的构造为石头、钢架、电镀金属,堪称装饰艺术之最
 
——据吴臻义、吴惠芳《世界文化》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环保思想。朱熹说:“禹之行水,则因其自然之势而导之,未尝以私智穿凿而有所事,是以水得其润下之性而不为害也。”据《吕氏春秋》记载:“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尽之矣!’乃去其三面。”《吕氏春秋·义赏》说“竭泽而鱼,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天无兽。”在环保的措施上,商鞅变法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秦代《田律》中有“春二月,毋敢伐材大山林及雍(壅)堤水”的禁令:明朝时虞衡(主管环保的官员)的职责是“冬春之交,置不施川泽;春夏之交,毒药不施原野”。

——摘编自严火其《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环境污染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议会在大规模环境调查,掌握了大量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于1847年通过了《河道法令》,规定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1848年又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不久又颁布了《工人阶级住房法》,改造贫民窟,改善人们居住环境。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的环保思想,并简析古代环保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环境保护措施的异同。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7月,清政府应帝国主义要求,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为适应“新政”的需要,1903年设商部(后来与工部合并,改为农工商部)、练兵处(后来与兵部合并,改为陆军部),1905年又增设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在此期间,先后裁撤了河东道总督,云南、湖北、广东三省巡抚及詹师府(并入翰林院)、通政司等“冗衙”,并宣布裁汰胥吏差役、停止捐纳实官、废除勒索性“陋规”、“供应”等。自隋唐沿袭下来的传统的六部建置至此瓦解。
——摘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机构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行政机构改革的影响。
4.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曾参师从于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曾经说他虽然天资不高,却非常努力;虽没有许多言论,但他却在自己的德行上很用功。孔子去世前将孙子子思托付给了曾参,因此曾参也被看做是孔子的继承人。他参与编制了《论语》并著写了《大学》,传承了孔子的孝悌之道和忠恕之道。曾子认为“孝”的核心虽仍以父母为主,但由于儿女是带着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去行事,所以只要违反任何道德规范,都是不孝的表现,因此他认为“修身”就是让一个人知晓道德规范。国家治理要求统治者能够在家庭内部实现“孝”“悌”“慈”,如此能上行下效,形成一定的感化效应;同时,还要运用“忠恕”之道,了解民众的意愿,创造条件让民众也能实现各自的意愿,进而实现国家治理、天下太平。快言之,“齐家”“治国”“平天下”,无非是以“孝”“悌”“慈”为根本,通过用“忠恕”之道,将“孝”“悌”“慈”等各种道德规范在家庭、国家、天下层面充分实现出来。

——摘编自褚斌杰主编《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等

(1)根据材料,概括曾参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参成为儒家代表人物的原因。

3.单选题(共6题)

5.
公元前454年,罗马贵族与平民终于达成协议:立法委员会全部由贵族担任,但起草委员和法律须经由贵族和平民共同组成的百人团大会选举和通过,元老院批准才能生效。这一协议
A.扩大了公民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B.使平民完全掌控法律的制定大权
C.使平民有机会进入法律创建环节
D.没有触动到贵族控制司法的地位
6.
1934年9月《红旗周刊》指出:“湖南……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救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该文章的主旨是
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
B.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
C.只有建立人民政权才能断绝灾害
D.将救灾工作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
7.
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
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
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
8.
1650—1749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33%,工业品价格下跌29%,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33%,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A.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
B.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
C.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
D.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
9.
下表为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派别人物关于办洋务的意见,他们都主张
旧式商人
朱其昂
若由官设商局招徕(富商投资),则各商所有轮船股本,必渐归官局
洋务官吏
盛宣怀
筹国计(办轮运)必先顾商情……试办之初,必先为商人设身处地
早期维新思想家
郑观应
泰西轮船、机器、火炮之精……以此致强,以此致富,若中土仿而行之,势必雄跨四海
 
A.不同程度上发展民族工商业
B.主要形式是实行官督商办
C.主要目的是抵御西方经济侵略
D.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10.
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一战暴露资本主义本质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