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18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995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材料二、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海外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向社会募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东印度公司等大股份公司的借款,政府往往给这些公司一些垄断的特许经营权。光荣革命后英国股份公司不断涌现,1720年英国股份公司已经多达190家,证券交易异常活跃,伦敦也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一些商人酝酿成立一家与荷兰机构类似的银行,把政府直接借贷的功能银行化。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成立,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到1793年英国全国银行总数达到353家。18世纪中期,英国的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摘编自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不同点,并简要分析产生不同的经济原因。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7月,清政府应帝国主义要求,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为适应“新政”的需要,1903年设商部(后来与工部合并,改为农工商部)、练兵处(后来与兵部合并,改为陆军部),1905年又增设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在此期间,先后裁撤了河东道总督,云南、湖北、广东三省巡抚及詹师府(并入翰林院)、通政司等“冗衙”,并宣布裁汰胥吏差役、停止捐纳实官、废除勒索性“陋规”、“供应”等。自隋唐沿袭下来的传统的六部建置至此瓦解。
——摘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机构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行政机构改革的影响。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从1948年起南非的白人政权就长期推行种族隔离制度,占人口多数的黑人遭受严重的种族歧视。作为南非黑人中的杰出分子,曼德拉放弃继承其父的酋长地位,于1944年加入非洲人国民大会,走上了领导反种族隔离斗争的道路。1952年他发起“蔑视不公正法”运动,跑遍全国各地的城镇和黑人住区,发动群众参加斗争。1960年曼德拉提出了将非暴力斗争转变为武装斗争的建议,组建非国大的武装力量“民族之矛”。1962年8月被捕入狱,1964年4月被判终身监禁。曼德拉入狱后,仍利用各种机会与白人政府周旋、交涉,敦促其放弃种族主义立场。1989年7月,尚在狱中的曼德拉第一次提出了通过和平谈判,政治解决南非问题的思想。1990年2月获释出狱后,曼德拉广泛宣传种族和解立场,争取白人民众对政治解决进程的支持。同时大声疾呼并力促黑人消弥纷争、加强团结。
由于在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促进种族和解斗争中的突出贡献,曼德拉于1991年、1993年先后被授予联合国“博瓦尼争取和平奖”和“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5月9日,在南非首次多种族大选后当选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摘编自黄昭宇《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纳尔逊•曼德拉》
(1)根据材料,概括曼德拉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曼德拉反种族隔离斗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2.单选题(共5题)

4.
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
A.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
B.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C.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
D.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5.
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把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
A.民主政治的缺失
B.军事实力的强大
C.历史传统的延续
D.对外扩张的企图
6.
据统计,1939年仅南京市区就有私塾16所,塾师162人,学生6164人,而周边地区农村私塾的数量更是大大超过正式小学,如泰县姜埝区私塾与小学的比例竟高达200:1。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能是
A. 国民政府重视农村教育发展
B. 沦陷区民众抵制奴化教育
C. 日本侵略摧毁中国民族工业
D. 民众重视传统的儒学教育
7.
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这一制度有利于
A.推广精耕细作
B.推动社会转型
C.抑制土地兼并
D.改变地租形式
8.
唐初,有大臣认为前朝历史文献多有遗失,担忧“十数年后,事迹湮没,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元朝马端临强调“生乎千百载之后,而欲尚论千百载之前,非史传之实录俱存,何以稽考。”据此可知历史文献可以
A.服务统治
B.提高修养
C.传承文化
D.总结历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