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799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为研究***的思想变化过程,某研究者收集了以下史料:
史料一: (注释: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注释:)。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注释:)的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自述》(1936年6月***接受斯诺采访时自述)
史料二:下图为1911年8月1日《民立报》的影印件,记有“七十二烈士”的报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史料一中有三处(标有①②③序号)需要注释,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校勘和注释。(3分)
(2)依据史料一,***当时赞成在中国实行什么政体?属于什么性质?(2分)
(3)***为什么说自己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及***三者所走的救国道路有何不同?(8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海国图志》一书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材料二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三真正的独立需要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四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取得埃及政权后,他表面上装着向素丹称臣纳贡,内心里却想摆脱素丹的统治……穆罕默德·阿里的最终宿愿是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取代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

——《埃及近代史》杨灏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
(2)根据材料三、四回答,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3)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何相同之处?
3.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局势这样预测:“自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材料二
① 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停滞不前”?(4分)俄国是怎样改变这一局面的?(2分)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三种描述哪一种描述较为客观并简述其理由。(4分)

2.单选题(共9题)

4.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这一观点说明了牛顿的发现( )
①可以改变人的世界观  
②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产生了影响
③对思想家们描绘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蓝图产生影响
④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A.①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③④
5.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6.
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
A.传统思想文化
B.君主专制制度
C.传统的小农经济
D.反动政府的统治
7.
下面漫画反映的是票证在不同时期价值观的变化,从理论根源上看,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8.
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洛阳商业空前繁盛
9.
梭伦在自己的诗中写道:“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富厚如属于没有教养的人们,厌足就要滋生不绝。”这里他反对的是(    )
A.贵族凭借特权的专横与压榨B.“债务奴隶”被废除后的贪婪
C.“海岸派”的财产富有与激进 D.公民大会没有实现权力的现状
10.
在战国的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 的思想家是(    )
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
11.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臣
12.
北宋韦骧在《钱塘集》中对王安石变法写诗颂道:“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实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该诗涉及到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有(   )
①青苗法  
②免役法    
③农田水利法
④市易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选择题(共7题)

13.

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 {#blank#}1{#/blank#}(是、不是)指没有声音.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它是属于从 {#blank#}2{#/blank#}处减弱噪声的.

14.

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 {#blank#}1{#/blank#}(是、不是)指没有声音.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它是属于从 {#blank#}2{#/blank#}处减弱噪声的.

15.

(2016•全国)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28π3 ,则它的表面积是(  )

16.

(2016•全国)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28π3 ,则它的表面积是(  )

17.

(2016•全国)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28π3 ,则它的表面积是(  )

18.如图甲所示电路,滑动变阻器电阻R2的滑片P从下端往上端滑动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呈图乙所示的规律。求:

19.如图甲所示电路,滑动变阻器电阻R2的滑片P从下端往上端滑动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呈图乙所示的规律。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