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实验高中2018届高三五月份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92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7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布局

图2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20年代,许多有识之士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出现了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主的一波留学热潮。“留美热”从1911年美国设立留美预备校——清华学堂开始,至1925年,在美学习科学与文化的中国留学生已达2500多人。“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留法学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向国内介绍和传播。国民革命期间又出现“留苏热”,国共两党多次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为此,1925年苏联当局设立“莫斯科中山大学”,专门培养中国留学生的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
新中国成立后“留苏热”再度兴起。1950年教育部规定,留学生直接归所在国中国大使馆领导,要定期汇报学习成绩及生活情况。从1950年到1966年,新中国派往苏联、东欧各国的留学生约一万余人,其中80%是留苏生。“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出国留学人数急剧下降。1978年,随着50名留美学者的启程,出国留学逐渐回暖,留学人数逐年递增。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二十多万人。至2004年更达70万人,除公派之外,自费留学占很大比重。1992年国家出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从而给予了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和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

——据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热潮的主要特点,并比较20世纪20年代与50年代“留苏热”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留学热潮重现的背景。概括与新中国初期相比,新时期留学热潮的主要变化。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
4.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初期,德国海军潜艇司令卡尔•邓尼茨依靠各潜艇单干,在战争爆发的第一个月里平均每天击沉盟军13艘舰船。希特勒批准了邓尼茨建造潜艇的计划,德国国内的潜艇造船厂由3个发展到16个,制造速度每月增加到20-25艘。当时英国很多人认为德国承诺过不会不警告就击沉没有任何护航的船只,而英国人发明的声经常杷海底的石头、沉船、和鱼群与潜艇一起探出来。1940年9月2日,英美两国签署协议;英国把巴啥马群岛、牙买加群岛等英属殖民地的海空军基地主权转让給美国99年,美国送給英国50艘驱逐舰用于护航。为了生存,英国科学家研制出新型雷达,英国海军部在苏格兰的赫布里底群岛的托贝小镇新建了海上训炼基地,学习航海和反潜机能。到1943年夏天,德国进攻的势头被成功遏制,邓尼茨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坦承:在1943年5月,他知道德国已经输掉了大西洋战争。
——摘编自潘前芝《二战时大西洋上的潜艇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潜艇战的演变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中潜艇战的影响。
5.
[历史—选修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胡林翼,1812年生,字贶生,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当他初任湖北巡抚时,正值武汉两次失陷、湖北大半沦没于太平军,可谓库储一空,百物荡然。然而胡林翼通过改潜章、通蜀盐、整榷务等手段,岁入四百多万两银子,在当时东南诸省中仅次于江苏和浙江。这些钱,主要用作湘军军怕。其实除养兵外,这些钱有的用来“分援邻省,规画江淮”,有的则作为备用之银,
“为养士及假归来依之营官、哨官起见”。后者尤值得一提,胡林翼对于属下将士十分爱护,
经常予以资助。在任贵州知府时,强化团练、保甲,镇压黄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地苗民起义和湖南李沉发起义。胡林翼文武双全,且能诗能文,主张“用兵不如用民“,“用兵”只能治标,收一时之功,“用民”才是治本,享长久安定。胡林翼在贵州安顺知府任上,立志安定一方。他经常芒鞋短衣,深入群众摸民情探匪情,带领官兵与盗匪作战数百次,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编成了《胡氏兵法》。
(1)根据材料,概括胡林翼的执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胡林翼对晚清统治的作用。

2.单选题(共6题)

6.
古罗马人已经意识到抽象的普遍的法律在应用于具体的案例时必须考虑具体的情况,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法律的公正。在执法过程中罗马城市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作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这说明
A.司法实践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
B.罗马法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
C.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的必然性
D.罗马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7.
1842年后,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了林则徐的蜡像。
记述
出处
当时派发的宣传单:主图为穿着清朝服饰的一男一女相对而立的画像。英文为“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他钟爱的配偶”“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二百五十万英镑英国财产的销毁者”“他和他的小脚老婆是唯一在我国被展示的这类人物”。
英国学者何伯英《图像中国――早期西方摄影与明信片》
“可见林则徐之禁烟,即英国人亦尊重之,岂非公道哉?”
萧一山《清代通史》
清驻英副使刘锡鸿:虽然林则徐“办禁烟事,几窘英人”,但英国人“然而彼固重之者,为其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图息肩也,可谓知所敬。”
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
 
上表为不同书籍关于“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林则徐蜡像的原因”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
A.禁烟运动是导致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
B.近代国人未能正确理解蜡像展出的用意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林则徐的忠正勇毅受到中英两国的尊重
8.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国民党第一、二、五战区等虽然都部署了大股部队留驻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但多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则获得了重大发展。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
A.军队的武器装备不同
B.游击战战略地位不同
C.作战地域的分布不同
D.抗战指导思想的不同
9.
元朝斡脱(蒙古语“合伙”的音译)商人活跃。他们多为西域商人,资本来源于蒙古王公贵族,经营活动或放高利贷,或远距离贩卖货物。他们从政府那里获得特权,可以使用官方的驿站交通,有官军护卫,可减免税收。据此推知,元朝
A.西域商人垄断商业活动
B.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起
C.政府实行商品专卖政策
D.民营商业运营环境恶化
10.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之学,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徐霞客的地理之学,全由亲身旅行各处,实际观察之后的记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有工艺器械的制作过程,并有实绘的图样,还介绍了一些外来技术。这表明,他们都
A.具有理性主义学风
B.强调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力图总结传统科技
D.受到西方自然科学的影响
11.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纲常名教”提出公开质疑。在他们看来,“三纲之说,非孔孟言也。商纣无道者也,而不能令武王无道,是君不得为臣纲也”,并指出“三纲之说,董子释之,朱子述之,皆非也”。这一思潮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意味着中国人民集体觉醒
C.为变法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D.具有否定传统的启蒙作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