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末,英国卷入一系列争霸战争,尽管战争带来贸易与殖民上的优势,但也使国家财政出现亏空。1694年8月,一批伦敦金融家与政府达成协议:为政府提供有保障的贷款,保证军费开支;而政府允许其成立英格兰银行,并赋予其多种特权。到18世纪中叶,英格兰银行完成了从私人性质向英格兰中央银行的转变,发挥着政府银行的职能。18世纪的英国,人们将积攒的资金作为有利息的存款存放在当地有名望的商人那里,商人随之把钱以更高的利息借贷出去,从中获利。借方多是农场主或作坊主,渐渐地,这些商人成为专职的银行家,他们的商铺变成为地方银行,到1810年至少有650家。这些银行家解决了工业化之初企业家的融资难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通商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的相似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评述通商银行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材料一 17世纪末,英国卷入一系列争霸战争,尽管战争带来贸易与殖民上的优势,但也使国家财政出现亏空。1694年8月,一批伦敦金融家与政府达成协议:为政府提供有保障的贷款,保证军费开支;而政府允许其成立英格兰银行,并赋予其多种特权。到18世纪中叶,英格兰银行完成了从私人性质向英格兰中央银行的转变,发挥着政府银行的职能。18世纪的英国,人们将积攒的资金作为有利息的存款存放在当地有名望的商人那里,商人随之把钱以更高的利息借贷出去,从中获利。借方多是农场主或作坊主,渐渐地,这些商人成为专职的银行家,他们的商铺变成为地方银行,到1810年至少有650家。这些银行家解决了工业化之初企业家的融资难题。
——摘编自《论18世纪英国银行业的兴起》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外资银行几乎垄断了中国国际汇兑业务与国内金融市场,控制了清政府财政金融和民间商业实业。19世纪末期,清廷终于认识到“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责成盛宣怀“选择殷商,设立总董(总行董事),招集股本,合力兴办,以收利权”。1897年5月,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朝廷授权该行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打破了外商银行把持中国金融的局面。通商银行在北京、烟台、重庆、香港等处设立分行,业务涉及洋行、中国商号和钱庄、少数近代企业,盛极一时。通商银行的酝酿筹设以及初期运作,成为中国新式银行业和相应制度构建的先声。1900年,北京分行被八国联军焚毁,业务随之萎缩。民国时期被四大家族控制,受总体经济环境和战争影响,40年代通商银行已有名无实。——摘编自《盛宣怀:力挽狂澜打造中国人的第一家银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格兰银行与英国地方银行的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通商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的相似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评述通商银行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朝时期诗赋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北宋熙宁(1068—1077)年间,朝廷颁布贡举新制,罢诗赋而以经义取士,“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甲辰,立八行取士科”,正式实行“八行取士”。诏令天下以“孝、友、睦、姻、任、恤、忠、和”八行来举荐和选拔人才,学校取士成为进入仕途唯一途径。为了有效推行八行取士,宋微宗御制《八行八刑条》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准则,八行全备之士,经乡、县、州考察核定后,奏入太学,直接成为上舍生,再经大司成考定,可释褐授官,犯不忠、不孝、不悌、不和,终身不齿,不得入学,据《宋史》记载,大观元年六月,“上舍生二十九人及第”…,一批有德之士被举荐出来,如李文会、宋京等人以德服人,堪称典范,地方是否有八行之士,也是衡量官员德化之行的标准,是对家族或乡里的一种肯定。对八行取士,也有士人婉拒躲避,有朝廷官员批驳它注重德行而不强调才能,限制了有主张、有见解的人脱颖而出,将士人的言行框定在“八行”的范围之内。
——摘编自王晓辉《论宋代八行取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八行取士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八行取士的影响。
材料唐朝时期诗赋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北宋熙宁(1068—1077)年间,朝廷颁布贡举新制,罢诗赋而以经义取士,“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甲辰,立八行取士科”,正式实行“八行取士”。诏令天下以“孝、友、睦、姻、任、恤、忠、和”八行来举荐和选拔人才,学校取士成为进入仕途唯一途径。为了有效推行八行取士,宋微宗御制《八行八刑条》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准则,八行全备之士,经乡、县、州考察核定后,奏入太学,直接成为上舍生,再经大司成考定,可释褐授官,犯不忠、不孝、不悌、不和,终身不齿,不得入学,据《宋史》记载,大观元年六月,“上舍生二十九人及第”…,一批有德之士被举荐出来,如李文会、宋京等人以德服人,堪称典范,地方是否有八行之士,也是衡量官员德化之行的标准,是对家族或乡里的一种肯定。对八行取士,也有士人婉拒躲避,有朝廷官员批驳它注重德行而不强调才能,限制了有主张、有见解的人脱颖而出,将士人的言行框定在“八行”的范围之内。
——摘编自王晓辉《论宋代八行取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八行取士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八行取士的影响。
3.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冼夫人(512—602年),“世为南越首领,多筹略,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后嫁于高凉太守汉族人冯宝为妻。“夫人诚约本族,使从民礼。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犯。”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和陈朝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岭南发生地方叛乱,冼夫人都果断率兵协助平息。公元589年,隋灭陈,岭南局势混乱,邻近州县推选冼夫人为主,尊为“圣母”,保境安民。冼夫人审时度势,迎接隋军进入岭南。后番禹王仲宣起兵反隋,诸州跟叛”,冼夫人出兵平叛,岭南得以重新统一和安定,冼夫人因功被册封为谯国夫人。公元601年,番州(广州)总管赵讷贪虐害民,岭南诸部多有亡叛,冼夫人及时向朝廷揭发赵讷罪状,惩处贪官并有效解决了危机。每逢节日,冼夫人出示梁、陈、隋三朝所赠礼品对子孙们说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冼夫人在民间享有崇高地位,关于冼夫人的诗词歌赋数以千计,奉祀冼夫人的冼太庙遍及岭南乃至东南亚国家,形成冼夫人文化。
——据《隋书·谯国夫人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书》为冼夫人立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弘扬冼夫人文化的积极意义。
材料冼夫人(512—602年),“世为南越首领,多筹略,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后嫁于高凉太守汉族人冯宝为妻。“夫人诚约本族,使从民礼。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犯。”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和陈朝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岭南发生地方叛乱,冼夫人都果断率兵协助平息。公元589年,隋灭陈,岭南局势混乱,邻近州县推选冼夫人为主,尊为“圣母”,保境安民。冼夫人审时度势,迎接隋军进入岭南。后番禹王仲宣起兵反隋,诸州跟叛”,冼夫人出兵平叛,岭南得以重新统一和安定,冼夫人因功被册封为谯国夫人。公元601年,番州(广州)总管赵讷贪虐害民,岭南诸部多有亡叛,冼夫人及时向朝廷揭发赵讷罪状,惩处贪官并有效解决了危机。每逢节日,冼夫人出示梁、陈、隋三朝所赠礼品对子孙们说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冼夫人在民间享有崇高地位,关于冼夫人的诗词歌赋数以千计,奉祀冼夫人的冼太庙遍及岭南乃至东南亚国家,形成冼夫人文化。
——据《隋书·谯国夫人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书》为冼夫人立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弘扬冼夫人文化的积极意义。
2.单选题- (共6题)
4.
(题文)古代雅典,五百人议事会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该机构以抽签选举方式从雅典的10个部落中各选50名代表组成,议事会席位任期一年,不得连任,任何公民一生中担任议事会成员不得超过两次。这样的规定旨在
A.杜绝僭主政治出现的可能性 |
B.保证部落在公共事务中平等 |
C.努力实现决策的公正与合理 |
D.最大限度体现人民主权原则 |
5.
按照美国宪法,法案在完成参、众两院的立法程序后,必须经总统签字才生效,而总统则有权否决法案,或在规定的10天期限内不签字,如果总统否决或不签字,国会需要再对法案投票,如果有三分之二议员投赞成票,总统的否决可被推翻,法案自动成为法律,这样的运作程序表明
A.国会对总统行政权形成有力的制衡 |
B.国会的立法权受到总统的有力限制 |
C.国会在立法实践中起最终决定作用 |
D.参、众两院协调一致是立法的关键 |
6.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对于党务报告之决议案》指出:“今后本党应力求在乡村社会力量之发展。过去本党组织仅偏重城市而忽略乡村,致广大农民群众易为异说所乘”“今后本党应着重革命理论之宣传与领导,而使违反主义之思想无从流布于社会”。该决议表明国民党
A.调整作战方针应对抗战形势变化 |
B.在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立场上倒退 |
C.改变了忽视人民抗战力量的立场 |
D.对敌后战场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
7.
清前期,银两和制钱(官方铸行的钱币) 都是法定货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但白银条块作为货币,可以自行铸造,大小、形状、名称、纯度不一,银钱比价混乱。这种状况
A.便利了政府对工商业的控制 | B.加剧了中国白银外流的局面 |
C.阻碍了中西经济贸易的发展 | D.反映了中国市场秩序的混乱 |
8.
据记载,东汉豪强田庄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每年春耕前后,庄园主“赈赡穷乏,务施九族,自亲者始”。秋收前后,“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对同宗贫困而死者则纠合宗人,合族收葬。冬月腊日,“请召宗族、婚姻、宾旅、讲好和礼,休农息役”这一现象
A.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
B.强化了农村的宗法宗族观念 |
C.加快了土地租佃关系的形成 |
D.促进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