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5月校际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90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知识产权制度发源于欧洲。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授予发明者的发明独占经营权,到1851年,根据该法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此后,美、法、德、日等国纷纷颁布专利法,对工业发明、注册商标、文学艺术等予以保护。1883和1886年欧美国家经过谈判先后签订《巴黎公约》和《伯尔尼公约》,签约国依据自愿原则遵约。1898年,美国修改专利权法,延长了发明专利保护期限。1967年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了专门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将商业方法、软件程序等纳入到了保护范畴,各国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也日益趋同。80年代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开始单方面把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挂钩,使用惩罚性的贸易报复严惩他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1994年世贸组织成员国签署《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协定对各国有约束性的强制力,规定各方可以在世贸组织框架下进行知识产权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并设定了旨在约束成员国行为的惩罚机制。
——摘編自《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历程简论》
材料二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成为中国大陆知识产权保护的开始。此后30多年,中国相继颁布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以及3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1985~1994年,中国先后成为《巴黎公约》《关于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保护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录音制品公约》和专利合作条约的成员国(签字国)。1992年和2000年两次修改专利法,在专利保护范围、保护期限、专利人权益及保护等方面与《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更趋一致。
——摘編自《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说明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大陆)知识产权制度与世界知识产权制度的相似之处,说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朝的司法机构基本沿袭了封建旧制,中央设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掌审判、复核和监察,地方审判权由行政长官兼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治外法权”。19世纪末,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1902年清廷下诏“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改。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06年,清政府将刑部改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不再具有审判职能,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在法部设置总检察厅,作为最高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1907年,在各省设高等审判厅,府(直属州)设地方审判厅,州县设初级审判厅。清政府还引进了西方近现代诉讼制度,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确定了审判公开、允许辩论等原则,并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复审等程序,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摘编自贾孔会《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明朝末年,朱舜水多次谢绝朝廷诏征,不与奸党相为朋比。清兵南下制造屠城血蒙朱舜水毅然出山,投身到教亡复国斗争中,抗清失败后、朱舜水誓死不剃发、不食清禄东渡日本,在水户等地讲学授徒,将中国的思想文化介绍给日本学者。朱舜水对明朝天亡作出深刻的反省,他批评“近世科+举之法我弊,,以八股为文章非文章也,志在利禄,不过籍此干进,非真学问也。”认为“敬教劝学,建国之大业;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他揭露理学末流的空疏弊端,痛斥空谈性命等脱离实际的学问,指出传统儒学的圣贤之道其核心在于关注社会人生,切近人伦日用,重在有功于世,针对日本上层人士出现了崇尚脱离实际、空谈佛理的倾向,提出巨儒鸿士应以康济时艰为己任,他对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非常重视且颇有研究,并将中国先进的农业、医药、工程建筑、手工工艺等传授给日本民众。朱舜水在日本讲学期间,以自己的学识和人品感化了无数民众,造就了许多优秀人才,梁启超评价“日本人对于他,‘如七十子之服孔子’”。
——摘编自高文汉《朱舜水的思想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舜水思想所蕴含的时代特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舜水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史《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临阵骁勇,事君至忠,待人仗义。然羽刚而自矜……
对关羽的崇拜文化,盛行于宋至明清,延续近两千年。宋代,关羽被封为“王”;明清时期,关公有了“帝”的称号。在古代中国,历代着重渲染和褒扬关羽的“忠义”品格,关羽坐像的姿态往往是:手捋长髯,夜读《春秋》。
古代民间奉关羽为水神,人们认为:关羽单刀赴会是在农历五月十三日,关期刀为青龙所化,赴会之前磨刀时,天必降大雨,实际上,这寄寓了人们对于雨水按时到来的祈求,
明清两代,不少行业将关羽奉为行业的祖师爷、保护神,如苏州绸缎商所建立的钱江、七襄会馆,关公文化里的“诚”“信”成为商人们的精神纽带。
关公自唐代开始进入佛教供奉,宋代开始,佛教明确将关羽纳入自己的神灵队伍,关羽已承担护法神职,佛事活动中使用关羽像。
宋代以后,《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对关羽忠义等人格品性“给予了超乎一般的歌颂。“演义中的青龙偃月刀在《三国志》中并未见记载,赤兔马也没有归关羽的记载,演义又对《三国志》做减法,将原来有碍于关羽形象的事迹加以删减。
晚明移居海外的华侨都供奉关帝。南洋凡华人聚集之地,无不在宗祠、乡祠之上共建关帝庙,以彰虔敬。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都建有关帝庙。
——据《关羽及关公文化试析》等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单选题(共7题)

5.
1941年1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民党顽固派对皖南新四军发动突然袭击,造成新四军重大损失。事变发生后,中共决定“不宜借此事件与国民党决裂”“在全国主要的实行政治上全面大反攻,但在军事上除个别地区外,以暂时不反攻为妥。”此举的出发点是
A.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B.维护全民族抗日的大局
C.争取国际国内舆论支持
D.团结国民党内进步势力
6.
据记载,宋代江淮地区的“衣冠士人,狃于厚利,或以贩盐为事”;四川地区的士子们在赴京赶考之际,亦不忘经商,甚至因经商耽搁了进京赶考的日期;有的士人干脆“捐弃笔砚,为商贾之事”。这表明宋代
A.商业发展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B.传统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冲击
C.科举考试内容亟需进行改革
D.儒学思想的义利观发生转变
7.

年份
口货值(千海关两)
占全国进口商品总值比重(%)
1894
1120
0.69
1913
8542
1.46
1921
59051
6.15
 
上表为1894~1921年中国机器进口增减变化表。这种变化说明
A.主权丧失损害对外贸易
B.西方对华资本输出加剧
C.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D.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8.
1981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的若干政策规定》,指出:个体经济“一是个人经营,或家庭经营;必要时,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请一至两个帮手,最多不超过五个学徒”。《规定》的发布表明这表明
A.对城镇个体工商业的管理加强
B.对非公有制经济有了明确定位
C.对所有制问题的认识发生转变
D.国家鼓励城镇劳动者自主创业
9.
古希腊爱奥尼柱式建筑给人一种轻松活泼、优雅高贵的女人气质,又被称为女性柱,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如下图)。该建筑风格的广泛出现
A.彰显了古典人文主义精神
B.反映了希腊女性地位提高
C.表明了希腊建筑艺术高超
D.体现了雅典文化的世俗性
10.

提出者
奏折
转载时间(1901年)
两广总督陶模
《请遣散内监折》
5月29日
江西巡抚李星锐
《江西巡抚李中丞复行政事宜折》
6月30日-7月4日
安徽巡抚王之春
《广设算学专门学堂折》
7月19日
湖广总督张之洞
《变法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
8月10日-8月13日
两江总督刘坤一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一条折》
8月24日-9月6日
浙江巡抚余联
《署浙江巡抚余复奏条陈变法折》
9月7日
 
上表为《申报》转载的地方督抚奏请“新政”的奏折,据此可知,清末
A.社会政治变革愿望强烈
B.东南督抚联合施压朝廷
C.地方势力企图主导新政
D.立宪成为新政主要议题
11.
关于玄武门之变,《旧唐书》记载:“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李世民被逼无奈,先下手为强,杀死建成、元吉,《新唐书》也有类似的记载:《资治通鉴>记载:“建成颇仁厚,遽止之(拒绝先下手为强)”;当今一些史学家研究认为,李世民是政变的主要策划者,已经身为太子的李建成没有必要冒巨大的政治风险,据此可以认定
A.争权中李世民由被动变为主动
B.《旧唐书》试图隐瞒历史真相
C.学者研究结论与史实完全吻合
D.李世民取得皇位在程序上非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