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三明一中2018届高三5月毕业模考(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87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3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世界
中国
20世纪70年代
美苏争霸: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战略收缩
尼克松访华;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中美正式建交
20世纪80年代
美苏争霸:美国开展“星球大战计划”,军备竞争,拖垮苏联经济。苏联发展停滞,战略收缩
中国十二大“特色理论”;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
20世纪90年代
东、西两德统一,雅尔塔体制瓦解;欧共体12国成员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总部在日内瓦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邓小平加快改革开放的“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21世纪初
欧元启用
加入世贸组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
 

——摘编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上表为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两对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4题)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6世纪末,中国本土有识之士与一些来华的传教士结交,徐光启是其典型代表。徐光启一生涉及数学、农学和天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编纂《泰西水法》,整理农学,汇编成《农政全书》。他将西方科学通过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发现客观规律的逻辑推理方式概括为“由数达理””他不满足仅仅对事物表面现象进行经验性观察,试图发现事物的“所以然之故”。他在编纂《崇祯历书》时说;“每交食时夕臣曾题请身往测候,必得其真时刻。”他认为:“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吴斗庆《徐光启与近代中西科学思想对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徐光启传播西学的国际和国内文化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的科学精神。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央发布和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对于退休制度建立的目的,其指出在于“妥善地安置年老和身体衰弱、因工残废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职员”“促进机构精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后,我国退休制度建立起来。由于“文革”带来退休工作的中断,中央又于1978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使退休制度得以恢复。
20世纪50年代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年龄要求男性55周岁,女性45周岁;除因工致残外,因病提前退休中男性必须达到50周岁,女性必须达到45周岁,20世纪70年代的两项《暂行办法》保留了这些年龄规定,在其后的30多年来也未曾有新的法规取代它。
——摘编自《老龄化背景下我国退休管制制度优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退休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退休制度的特点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7月第二次近卫内阁成立后,日本迅速确立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即“大东亚共荣圈”的国策,并迈出了南进的实质性步伐。由于日本的南进,加剧了与美、英等国的矛盾,随后开始了近一年的日美谈判。但由于两国在对华问题、南进政策等亚太政策上的根本矛盾不可调和,日本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终于发动了“大东亚战争”,并最终与美、英、荷等国发生冲突乃至开战。日本“大东亚共荣圈”范围是1940年划定的。其步骤首先是“西进”侵华,其次是“南进”东南亚各国,再次是占领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日本不仅企图独霸东亚,而且梦想进入“太平洋时代”。1941年12月8日,日本对美、英、荷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本在“自存自卫”的名义下,并声称为了解放亚洲而驱逐欧美势力,通过圣战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发动了三年半之久的“大东亚战争”。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亚太地区抗日战争的胜利,终于迫使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大东亚共荣圈”随之宣告崩溃。
——摘编自臧运祜著《近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发动“大东亚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日本政府的“大东亚共荣圈”政策。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了大量的思想。青年时期,他曾寄希望于和平改良,失败后转向暴力革命,“……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惟有……另辟道路,另造环境一法”。主编《湘江评论》时,(***)强调“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虚思想”。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他还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座右铭,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前夕,(***)要求全党:“务必要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要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摘编自吴伟锋《***与中华传统文化》

材料二 ***根据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在参照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实际,第一次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命题明确作出概括:“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已不再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而是大量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我们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所有人民应当团结起来。……解决的方法,就是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这样一种方法。”

——摘编自许全兴《***晚年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身上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指出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与***思想形成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矛盾学说论述过程中体现的特点,并指出这一论述的背景。

3.单选题(共6题)

6.
“与罗马法学家的学说具有很强的无视性特征相比,中国的国际私法学说要想成为法律渊源,必须克服纯粹理论化的倾向。”材料意在说明
A.罗马法比中国法完善
B.法学学说要体现司法实践的诉求
C.法学学说是法律的渊源
D.法学学说的进步推动了法律完善
7.
下表
 
云贵川
广西
陕西
河南
河北
河南
广东
江苏
1935
10
3.1
1.8
7.8
3.9
7.8
25
4.7
1945
19
7.3
5.3
5.4
0.8
5.4
9.4
0.9
 
表为1935—1945年国民党党员地域分布比较一览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共产党发展重心从东南转向西南
B.沦陷区国民党党务工作濒临绝境
C.国民党在民众中的威信江河日下
D.全面抗战吸引社会各界加入国民党
8.
在1987年纪念十月革命胜利70周年的讲话中,戈尔巴乔夫指出:“民族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革命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社会经济上为民族平等铺平了道路,为拉齐所有共和国、所有区域和所有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水平做了特别多的工作。苏联各族人民的友谊是十月革命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据此可知
A.苏联共产党奉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政策。
B.苏联共产党没有意识到民族问题严重性。
C.苏联经济发展推动苏联民族意识的形成。
D.十月革命与苏联民族问题解决密不可分。
9.
2017年,“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评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出现说明
①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被改变
②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③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走向成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
《西游记》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无数斗争,意味深长地表达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战胜自然、战胜困难的乐观精神。以下西方文学作品中,与《西游记》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A.
B.
C.
D.
11.
长沙文化书店是湖南新文化运动的重镇,共销售40多种新文化刊物。有学者根据档案史料,编撰下表:1920年9月—1921年3月长沙文化书店销售杂志情况一览表,对此合理解释是
期刊名称
数量
销售对象
劳动界
5000
工人、平民
新生活
2400
平民
新青年
2000
学生
少年中国
600
学生
 
A.湖南长沙工人文化程度在全国是最高的
B.湖南新文化运动有由精英走向平民趋势
C.青工逐渐成长为湖南新文化运动主力军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